等效焦距 数码相机因为其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尺寸是随相机的不同而不同(如有1/2.5英寸,1/1.8英寸等),所以同样焦距的镜头在不同尺寸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上,成像的视角也不同(具体见图)。举个例子来说,50mm焦距的镜头用在135胶片相机上,其视角大约是46度,而用在APS-c画幅(感光元件对角线长度是135胶片的2/3)的DSLR上(如nikon的D90、D300等),其视角就是大约30度。而这50mm镜头在APS-c的机器上的拍摄视角大概与75mm焦距的镜头在的135胶片机的底片上成像的视角相当,都是大约30度。[1]
所以仅仅以镜头的真实焦距,无法比较不同相机的拍摄范围(成像视角)。但对于用户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正是相机的拍摄范围(视角大小)。而由于一直以来大家通常以135胶片相机的镜头焦距来界定拍摄视角(135胶片相机的感光面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大家也习惯于将不同尺寸感光元件上成像的视角,转化为135相机上同样成像视角所对应的镜头焦距,这个转化后的焦距就是135等效焦距。
比如,上述的50mm镜头用在APS-c的DSLR上,其135相机等效焦距为75mm。又因为75mm=50mm*1.5,所以这里的1.5就是所谓的“焦距转换系数”。
等效焦距135胶片相机都是使用上图中所示的35mm胶片,而数码相机的CCD/CMOS尺寸往往都相对较小。配合同样的镜头,数码相机的视角要比135相机小,视角的减小可以等同于焦距的增长(视角和焦距成反比)。
有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计算数码相机的变焦系数。例如Nikon D80的CCD尺寸约为24mm x 16.6 mm,我们用35mm胶片的成像面的宽36mm除以Nikon D40的CCD的宽24mm,得到的值就是变焦系数1.5。当我们把18mm的鱼眼镜头加在Nikon D40上时,这个鱼眼镜头的等效焦距就是18*1.5=27mm。
Nikon DX 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D3200 D5200 D90 D7000 D7100 D300S)的转换系数是1.5,D600 D800 D4是1(全幅)。
Canon的EOS *00D *0D 系列为1.6,1D是1.3, 5D系列 6D 1DS和1DX都是1(即全幅)
松下、OLYMPUS的4/3系统,转换系数是2
等效焦距数码相机SONY NEX系列的等效转换系数是1.5。
数码相机的成像尺寸通常小于35mm胶片的尺寸。这意味着产生标准视角的焦距应该小于50mm。
同35mm相机不同,数码相机成像元件的尺寸各不相同。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成像元件确切的尺寸,很难判断一个焦距是标准焦距或是广角或是长焦。
不幸的是,及时你知道成像元件的确切尺寸仍然没有帮助,因为有的时候成像区域并不能覆盖整个成像元件的大小。
因为多数人熟悉35mm相机的镜头焦距,因此数码相机的制造商选择用产生相近视角的35mm胶片镜头的焦距来作为参考。
举个例子,某数码相机CCD尺寸为 8.10mm 宽6.08mm高. CCD对角线尺寸为10.13mm。在这个相机上,11.7mm焦距的镜头将产生47度的对角线视角,在35mm相机长产生同样的视角需要50mm焦距的镜头。 因此对于这个相机,11.7mm镜头将被描述为等效于35mm相机50mm焦距,或者说等效焦距为50mm
通过以这种等效焦距的说法来描述镜头,数码相机公司投合了用户比较熟悉35mm相机设备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