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和外延

内涵和外延

目录导航

简介

传统逻辑由于不考虑空类,因而对于任意两个可作直言命题主项、谓项的词项“S”和“P”的外延类S和类P而言,有且只有5种可能的关系。它们可用欧拉图解表示如下:

①S与P有全同(重合)关系,即凡S是P并且凡P是S;

②S真包含于P,或P真包含S,即凡S是P并且有P不是S;

③S真包含P,或P真包含于S,即有S不是 P并且凡P是S;

④S与P有交叉(部分重合)关系,即有S是P,有S不是P并且有P不是S;

⑤S与P有全异关系,即没有S是P。

以上5种关系是传统逻辑讨论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的基础。全同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是包含关系,S包含于P,或P包含S,即凡S是P。前4种关系又合称相容关系,即有S是P。没有S是P又叫做不相容关系。S真包含于P,P就叫做属,而S则叫做种。一个属包含有若干个不相容的种,这些种之间相对于该属的关系叫做并列关系;而每两个种之间是对立关系;一个属包含有且只有两个不相容的种,这两个种就是矛盾关系。

关系

设P是属,S是种。这样,“P”的外延就比“S”的外延广,而“S”的外延就比“P”的外延窄;“P”的内涵比“S”的内涵浅,而“S”的内涵则比“P”的内涵深。这就是传统逻辑所谓词项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但这不是一条严格的数学规律。如“人”的外延就比“动物”的外延窄,因为凡是人都是动物,而有动物不是人;而“人”的内涵却比“动物”的内涵深,这就是说,人的特有属性包括动物,而动物的特有属性并不包括人。

在传统逻辑里,减少一个词项的内涵以扩大它的外延,从而过渡到外延较广的词项,就叫做概括,如把“人”扩大到“生物”;增加一个词项的内涵以缩小它的外延,从而过渡到外延较窄的词项,叫做限制,如把“动物”缩小到“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