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标准

美国标准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FAA STD- 美国联邦标准

美国标准美国标准MIL-STD - 美国军用标准

MSS STD- 美国制造商标准化协会标准

ASA-美国国家标准

NCRP STD -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理事会标准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

NA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标准

AMS-美国宇航材料规范

ABS-美国海运局标准

AES-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标准

AISI-美国钢铁协会标准

DOD-美国国防部标准

AIA-美国宇航工业协会标准

DOE-美国能源部标准

NBS-美国国家标准局标准

AGMA-美国齿轮制造者协会标准

电压标准

美国电压标准(ANSI C84-la-1980)的规定:

1.供电系统设计要按“范围A”进行,出现“范围B”的电压偏差范围应是极少见的,出现后应即采取措施设法达到“范围A”的要求。

美国电压标准美国电压标准2.“范围A”的要求:

115~120V系统:

有照明时:用电设备处110~125V;供电点114~126V。

无照明时:用电设备处108~125V;供电点114~126V。

460~480V系统:(包括480/277V三相四线制系统)

有照明时:用电设备处440~500V;供电点456~504V。

无照明时:用电设备处432~500V;供电点456~504V。

13200V系统:供电点12870~13860V。

3.电动机额定电压:115V、230V、460V等。照明额定电压:120V、240V等。

从美国电压标准中计算出的电压偏差百分数:

对电动机;用电设备处(电机端子)无照明时+8.7%、-6%,有照明时+8.7%,-4.4%;供电点+9.6%,-0.9%。

对照明:用电设备处+4.2%,-8.3%;供电点+5%,-5%。

对高压电源(额定电压按13200V):照明+5%,-2.5%;电动机+9.6%,-1.7%。

背景介绍

早期电脑的字元码是从Hollerith卡片(号称不能被折叠、卷曲或毁伤)发展而来的,该卡片由Herman Hollerith发明并美国标准美国标准首次在18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中使用。6位元字元码系统BCDIC(Binary-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ode:二进位编码十进位交换编码)源自Hollerith代码,在60年代逐步扩展为8位元EBCDIC,并一直是IBM大型主机的标准,但没使用在其他地方。

发展过程

美国资讯交换标准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起始于50年代后期,最后完成于1967年。开发ASCII的过程中,在字元长度是6位元、7位元还是8位元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从可靠的ASCIIASCII观点来看不应使用替换字元,因此ASCII不能是6位元编码,但由于费用的原因也排除了8位元版本的方案(当时每位元的储存空间成本仍很昂贵)。这样,最终的字元码就有26个小写字母、26个大写字母、10个数字、32个符号、33个代号和一个空格,总共128个字元码。ASCII现在记录在ANSI X3.4-1986字元集-用于资讯交换的7位元美国国家标准码(7-Bit ASCII:7-Bit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发布。图2-1中所示的ASCII字元码与ANSI文件中的格式相似。

主要优点

ASCII有许多优点。例如,26个字母代码是连续的(在EBCDIC代码中就不是这样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可ASCIIASCII通过改变一位元资料而相互转化;10个数位的代码可从数值本身方便地得到(在BCDIC代码中,字元“0”的编码在字元“9”的后面!)

最棒的是,ASCII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标准。在键盘、视讯显示卡、系统硬体、印表机、字体档案、作业系统和Internet上,其他标准都不如ASCII码流行而且根深蒂固。[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