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

目录导航

简介

  在中国、日本等地区又称为 CVS(从英文convenience store缩写而来),缘起于美国,通常指规模较小,但货物种类多元、贩售民生相关物资或食物的商店,其中也包含加油站附设商店,通常位于交通较为便捷之处。

  美国南方公司于1930年开设了27家图腾商店,并于1946年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所以又名7-Eleven,而7-Eleven在许多地区,也等于便利商店的代名词。

台湾发展

  在台湾,便利商店则由统一企业于1979年引进,通常具有连锁体系、24小时营业、面积小、开架式贩售等特质的商店,才被称为便利商店。而台湾平均每3千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商店,也是全世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地区。

  台湾便利商店发展脚步基本上跟随日本,在发展的前20年中,经营内容多以饮料、书报、泡面、零食、冰品、香烟、民生必需品为主,虽然也有热食,但仅限方便处理的热狗、包子、茶叶蛋。在2000年前后,便利商店开始转型,贩售的物品开始加入饭团、三明治等由工厂制造后冷冻保存的「轻食」,之后再发展出便当、面、小菜等正餐,大量抢夺外食市场。

  除了现场贩售业务外,便利商店也开始经营所谓的「第二层店面」,也就是所谓的代收服务。目前便利商店代收、代缴的项目五花八门,从公共费用(水费、电费、电话费、

  台湾便利商店除了由公司直营(Regular Chain)外,另外还有特许加盟(Franchise Chain)、自愿加盟(Voluntary Chain)及委托加盟(License Chain)等几种,由于加盟占所有便利超商的70%左右,也是连锁业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目前,全台湾最高海拔的便利商店是位在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台十四甲线公路旁的莱尔富超商

特质

  一般而言,便利商店服务的商圈大小约为3000人,商品品项在3千左右。而根据日本MCR协会的定义,便利商店通常符合下列条件:

  营业面积:在60至200平方公尺之间,大于200平方公尺则属于超市,但台湾也有便利商店营业面积不到60平方公尺,车站内甚至有不到20平方公尺的便利商店。

  商品结构:食品要占销售品项的50%以上,而且要贩售快餐品。但台湾最近已经开始有复合式便利商店,提供桌椅供顾客用餐,或是贩售新鲜面包。

  产品别比率:任何一类商品不可超过全店营业额之50%,否则即是「专卖店」。

  营业时间:长时间营业,通常为24小时,全年无休。但部分位于学校、医院、机关、车站内的便利商店,营业时间则随附属机构而改变。

  销售方式:大多数为自助式开架商品。

  待客之道:亲切、愉快。

  管理信念:追求商品周转率、坪效,加强报表及POS等管理。

相关商店

  在便利商店席卷台湾之前,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为杂货店,杂货店销售的商品与超市类似,甚至贩售食米、鸡蛋、蔬菜。但在1990年代之后,杂货店由于进货成本、管理、营业时间及服务皆不及便利商店,因此在都会区节节退败。而超级市场面积则较便利商店大许多,迷你超市最少要200平方公尺,大则可至上万平方公尺,商品品项也超过1万以上。

发展简史

  1977年: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成立16家青年商店

  1978年:统一成立统一超商

  1979年:统一引进7-Eleven的24小时经营方式

  1980年:味全成立味全加盟店,统一则将24小时门市改回16小时

  1983年:统一超商正式24小时、全年无休营业

  1988年:禾丰集团、日本FamilyMart及伊藤忠商社合资设立全家便利商店;味全与美国ARCO集团合作成立安宾超商(AM/PM)

  1989年:光泉集团成立莱尔富便利商店

  1990年:泰山集团接手日本Nico-Mart的日光便利商店,改名为福客多便利商店;全家便利商店开放加盟

  1994年:台糖与日本Little Link合作成立台糖蜜邻

著名品牌

  7-Eleven(统一超商)

  OK便利店(Circle-K)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