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

株洲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 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9]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国之黔中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株洲属黔中郡。

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

株洲市政区图株洲市政区图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割湘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治从槠洲迁驻淦田(今株洲县淦田村,现存有建宁故城)。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建宁县治又复迁槠洲。

公元265~420年,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属古荆州长沙郡。

公元420年~589年,南朝齐时期,建宁县属湘州长沙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建宁县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州治在今攸县县治)。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除南云洲,取消建宁县。建宁县域划归湘潭、醴陵两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株洲抚民府”位于现芦淞区樟树坪。

民国元年(1912年),清亡,存在近五年的“株洲厅”建制被取消,株洲再度纳入湘潭县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

1953年,改为省辖市,郊区分为郊东区、郊北区。

1955年2月22日,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合并为株洲市郊区,设立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辖22个乡。

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地级市,由省委直接领导,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第1个地级市。

1958年9月5日,撤销乡级建置,株洲市郊区所辖5个大乡合并组成株洲市郊区公社。

1965年4月30日,析设株洲县,以株洲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渌口镇,株洲县归株洲市。

1966年1月18日,复置郊区。

1970年7月8日,城区设立3市辖区(县级)即东区、南区和北区。

1983年3月1日,株洲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原湘潭地区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酃县划归株洲市管辖,辖区人口308.12万人。1985年8月15日,醴陵县改为设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7年7月,撤销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和天元区。

2009年3月1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株洲云龙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9]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10]株洲局部全景图株洲局部全景图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株洲市下辖5个区、3个县、1个市、1个示范区。[11]

区划详情

5个区: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渌口区。

3个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

1个示范区:云龙示范区。

1个市:醴陵市。[11]

株洲行政区划简表
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2012年常住人口/万人 政府(管委会)驻地
天元区 327.6 28.31 株洲大道
荷塘区 143 31.39 新华东路
芦淞区 216.8 29.18 枫溪大道
石峰区 60.2 25.10 响田路
云龙示范区 105.8 4.49 云龙大道
渌口区 1053 28.96 学堂路
市区数据合计 1906.4 147.43 /
醴陵市 2157 95.80 左权路
攸县 2651 69.37 望云东路
茶陵县 2407 57.84 城关镇
炎陵县 2013 20.22 霞阳镇
市域数据合计 10209 361.7 /

自然环境

株洲行政区划简表
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2012年常住人口/万人 政府(管委会)驻地
天元区 327.6 28.31 株洲大道
荷塘区 143 31.39 新华东路
芦淞区 216.8 29.18 枫溪大道
石峰区 60.2 25.10 响田路
云龙示范区 105.8 4.49 云龙大道
渌口区 1053 28.96 学堂路
市区数据合计 1906.4 147.43 /
醴陵市 2157 95.80 左权路
攸县 2651 69.37 望云东路
茶陵县 2407 57.84 城关镇
炎陵县 2013 20.22 霞阳镇
市域数据合计 10209 361.7 /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

气候特征

株洲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水文特征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正南风,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代管的醴陵市。[12]

自然资源

湘江湘江(3)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341条,30公里以上的19条,100公里以上的7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

矿产资源

植物资源

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锡、铀、铜、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已发现矿产44种,矿床(点)360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0处,小型103处。矿产资源赋存具共伴生矿产多、单一矿产少,资源和矿产地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铌、氧化钽、高岭土、铸石用辉绿岩、冶金用石英岩等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之首,煤、铁、锡、氧化铌、细晶石、陶瓷土、普通萤石、熔剂用灰岩等8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2-5位。

2016年,株洲市已发现矿种4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0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31个。

土地资源

株洲市域的植物种属古老,种类繁多,群落交错,分布混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约有106科、296属、884种。其中珍稀乡土树种约有40余种。株洲市共有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245株。株洲市森林覆盖率42.2%,活林蓄积量1179.85万立方米。炎陵县桃源洞有原始森林面积10万多亩。

水资源

根据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株洲市耕地208995.71公顷(313.49万亩);园地7594.16公顷(11.39万亩);林地686259.47公顷(1029.39万亩);草地27445.15公顷(41.1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472.72公顷(137.2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0559.4公顷(30.8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425.89公顷(89.14万亩);其他土地23002.97公顷(34.50万亩)。按三大类分,株洲市农用地962821.95公顷(1444.23万亩),建设用地106962.59公顷(160.44万亩),未利用地54970.93公顷(82.46万亩)。

人口

洮水水库洮水水库(9)株洲市境内有洮水水库,总库容达5.25亿吨,多年平均水量达8.36亿吨,多年平均可供城市水量6.64亿吨,水库的水量足以满足株洲城区的用水需求。水库水量充沛,库区植被良好,没有工业污染,水质全年达到了Ⅱ类标准。[13]2014年,市内可用水资源量约为102.3亿立方米,年度用水量为23.8亿立方米。全市范围内,有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946座。共建成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167座,总装机54.7万千瓦。[14]

政治

人口

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88.33万人,较上年减少1.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9.76万人,较上年增加1.64万人;乡村人口108.57万人,较上年减少3.62万人;城镇化率为72.04%,较上年提升0.78个百分点。[6]

民族

株洲属散杂居民族地区,有46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6%,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多元化、繁杂化。

市委领导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曹慧泉[15]
市委副书记  陈恢清、胡长春[16]、王洪斌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曹慧泉[15]
市委副书记  陈恢清、胡长春[16]、王洪斌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光跃[8]
副主任 钟燕(女)、胡波、余群明、刘剑飞、王建勇、欧阳瑞丰(女)、李余粮
秘书长 蔡周良

经济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光跃[8]
副主任 钟燕(女)、胡波、余群明、刘剑飞、王建勇、欧阳瑞丰(女)、李余粮
秘书长 蔡周良

综述

职务  姓名 
市长
陈恢清[8]
副市长
王卫安、王庭恺(女)、杨胜跃(土家族)、唐文发、白云峰、罗绍昀、易湘东、蒋湘晖[17]
秘书长 刘会才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市长
陈恢清[8]
副市长
王卫安、王庭恺(女)、杨胜跃(土家族)、唐文发、白云峰、罗绍昀、易湘东、蒋湘晖[17]
秘书长 刘会才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市政协主席 聂方红[18]
 市政协副主席 周雪辉(女) 、周恕、柳怀德、杨小幼(女)、何建红、朱胜辉、陈艳娟(女)、程轶辉(女)

(以上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19][20][21][22][23][24]

第三产业

 职务 姓名 
 市政协主席 聂方红[18]
 市政协副主席 周雪辉(女) 、周恕、柳怀德、杨小幼(女)、何建红、朱胜辉、陈艳娟(女)、程轶辉(女)

交通

航空

株洲株洲(10)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20.3亿元,增长8.3%,比2019年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6.3%,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27.7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8%,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33.2亿元,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5.4%,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6:47.6:44.8,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三产业均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幅的贡献率分别为5.3%、54%和40.7%。全市人均GDP为87852元,增长8.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1269元,增长10.4%。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衣着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6]

铁路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68.7亿元,增长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4亿元,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192.24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33.09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148.63亿元,增长20.9%;渔业产值17.35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6亿元,增长7.0%。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21.41千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82.65千公顷,增长3.9%;油料种植面积53.93千公顷,增长7.2%;棉花种植面积0.6千公顷,下降22.2%。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155.6万吨,增长0.6%;蔬菜产量339.2万吨,增长2.6%;油料产量9.3万吨,增长6.9%;棉花产量0.1万吨,下降24.2%;水果产量43.3万吨,增长4%;出栏生猪313.2万头,增长29.9%,猪、牛、羊肉总产量24万吨,增长24.5%。[6]

公路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8%,股份制企业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13.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5%,制造业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2%;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汽车制造业增长11.4%,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9.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4%,医药、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增长27.5%,陶瓷制品制造业增长1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9%。全年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5%,利润增长12.1%。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3.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102.5亿元,增长13.5%。[6]

水运

固定资产投资

魅力株洲魅力株洲(4)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19.2%,民间投资增长9.2%;分领域看,产业投资增长9.2%,工业投资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1%,民生工程投资下降20.7%,生态环境投资下降30.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17.2亿元,下降0.7%,商品房销售面积574.7万平方米,下降16.9%。

2021年全年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700个,下降3.7%,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3个,下降8.1%。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9亿元,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5.7%。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080.5亿元,增长14.5%;乡村零售额166.43亿元,增长13.5%。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113.94亿元,增长14.8%,餐饮消费额133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1111.86亿元,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135.07亿元,增长10.8%。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472.75亿元,增长16%,限额以下774.18亿元,增长13.4%。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30亿元,增长16.2%。其中,出口171.6亿元,增长23%;进口58.3亿元,下降0.1%。新批境内省外项目1007个,下降6%。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74万美元,下降91.1%。实际利用内资金额918.8亿元,增长29.5%。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64亿元,下降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82亿元,下降12.1%,其中,市本级完成41.3亿元,下降30%;县(市)级完成65.75亿元,增长1.4%;区级完成72.76亿元,下降9.9%。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249.92亿元,增长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2.9%,地方税收收入128.1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2%。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7.36亿元,增长3.7%。其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62.4亿元,增长6.9%。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9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87.1亿元,增长11.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78.1亿元,下降2.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79.3亿元,增长13.9 %。余额存贷比为75.8%。

2021年年末有证券公司营业部36家,上市公司13家,企业证券市场融资(含股票和债券)126.03亿元。各项保险保费收入97.4亿元,增长5.1%,其中,财产险保费27.18亿元,下降2.7%;人身保险保费70.18亿元,增长8.4%。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0.82亿元,增长22.6%,其中,财产险赔款17.12亿元,增长15.2%;人身保险给付13.7亿元,增长33.4%。[6]

旅游业

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78.1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934.3万人次,下降8.1%,国内旅游收入577.9亿元,下降9.2%;境外入境旅游人数1万人次,下降84.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02亿美元,下降89.5%。[25]

公共交通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7.3%。旅客周转量11.68亿人公里,下降11.6%。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8万辆,增长3.2%。[6]

地铁交通

株洲北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40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30分钟可以到达。

此外,株洲通用机场位于株洲市东南部10公里处的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一期工程按运12飞机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可以起降最大起飞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飞机、直升机,飞行区等级为1B,按昼间目视飞行要求建设,跑道长度为800米,宽30米。通用航空机场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包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

公共自行车

火车拖来城-株洲火车拖来城-株洲(3)株洲是“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京广线客货运输特等站)、醴陵站(浙赣线客运二等站)、株洲北站(京广线货运、编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广高铁客运站一等站)、醴陵东站(沪昆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建设中)。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吉衡铁路在株洲南3县设有攸县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个客运火车站

株洲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广、沪昆2大铁路干线在这里十字交汇,株洲站是中国客货运输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日接发车达230趟之多,日均客流量1.6万人,2015年株洲火车站总共发送旅客584.9万人。株洲北站是全国最重要的12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同时也为特等站(原双向三级七场),日均办理车16000辆,解编11000辆,株洲为铁路双特等站城市。

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株洲北通长沙、岳阳,西至湘潭、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其中,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株洲设九郎山站、田心东站、大丰站、城铁株洲站、株洲南站5个火车站。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株洲市中心坐城际列车到长沙市中心只需要30分钟。[26]

社会

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

株洲市内有7座大桥横跨湘江。株洲形成”三环七射“的道路格局。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株洲湘江三桥(建宁大桥)、株洲湘江四桥(天元大桥)、株洲湘江五桥(芦淞大桥)、株洲湘江六桥(枫溪大桥)、株洲湘江七桥(渌口大桥),2017年03月21日建成通车[27],用于拉通株洲县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的联系。

教育事业

绕城而过的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只沿湘江可上溯衡阳、永州,下通长沙、洞庭湖、长江。千吨级船舶能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并达世界各地。株洲港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

科学技术

株洲公交株洲公交株洲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走在全国节能创新前列,是“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2009年,株洲市启动“电动公交车三年行动计划”,将城区627辆骨干公交线路公交车全部电动化,既节能又环保。2011年7月,城区线路已全部置换电动,株洲成为了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市区线路票价自2011年2月1日起,统一至1元(无论空调车或非空调车、跨线或不跨线)。城郊线路票价大多为2-3元。市区线路和城郊线路共70条左右,涵盖株洲城区及市域周边。此外,长株潭城际公交于2007年开通,促进了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株洲部分公交车于2014年开始向市民提供免费无线网。

邮电通信

株洲地铁规划株洲地铁规划(6)根据《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株洲未来将建设4条地铁线路。2018年将开始修建4条地铁线路,4条地铁线呈风车放射状,共108.6千米。其中1、2号线为主骨架,3、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1号线起于京广高铁株洲西站、止于华强,全长32.7公里,横向贯通株洲城。2号线起于清水塘、止于渌口镇,全长30.9公里,纵向贯通株洲城。3号线起于白马垄站,止于航空城,全长32.8公里。4号线起于金山新城,止于欧洲大道,全长29.4公里。[28]

文化事业

株洲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2011年4月25日开通。是继杭州、广州之后第三个进行运营投入的城市。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为三级,每个一级站点的自行车超过40辆,每个二级站点的自行车在20辆到40辆之间,作为次干网络,每个三级站点的自行车不超过20辆。株洲倡导“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用车理念,鼓励市民选择公交、自行车换乘等方式出行。市民凭借有效身份证件,交纳200元押金后,可实名办理用户卡,3小时内免费,超过3小时按每小时1元计费。

医疗卫生

株洲株洲

体育事业

2021年年末有普通高校10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600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29124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061人,普通高中毕业生20524人,初中学校毕业生41169人,普通小学毕业生48020人,在园幼儿14101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各类民办学校757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40057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5亿元,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890.3万元。[6]

高等院校
湖南工业大学
职业院校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株洲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成人高校
株洲职工大学 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职工工学院 株洲广播电视大学
著名高中
株洲市第二中学 株洲市南方中学 株洲市九方中学
株洲市一中 株洲市第四中学 株洲县第五中学
株洲八中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醴陵市第一中学 醴陵二中 醴陵四中
攸县第一中学 茶陵县第一中学 炎陵一中

民生保障

高等院校
湖南工业大学
职业院校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株洲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成人高校
株洲职工大学 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职工工学院 株洲广播电视大学
著名高中
株洲市第二中学 株洲市南方中学 株洲市九方中学
株洲市一中 株洲市第四中学 株洲县第五中学
株洲八中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醴陵市第一中学 醴陵二中 醴陵四中
攸县第一中学 茶陵县第一中学 炎陵一中

其他事业

2021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16.1亿元,增长22.1%,两年平均增长17.9%。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签订技术合同90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6.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1.2万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138家。[6]

旅游

2021年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56.3亿元,增长3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亿元,增长35.2%;电信业务总量38.6亿元,增长34.4%。[6]

景区景点

2021年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广播电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9个。[6]

历史遗址

2021年年末有卫生机构3032个,其中,医院1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24个,村卫生室1631个。卫生技术人员3080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744人,注册护士145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7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5人。医院拥有床位总数21871张,乡镇卫生院104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5665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470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5所。[6]

红色旅游

2021年年末有体育场地9251个,其中体育馆13座,运动场543个,游泳池60个,各种训练房104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82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0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有20个。[6]

地标建筑

2021年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2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9元,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29618元,经营净收入6711元,财产净收入5307元,转移净收入107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7元,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入11201元,经营净收入7801元,财产净收入1065元,转移净收入558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4:1。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31元,增长8.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0987元和20406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7.29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09万人。[6]

著名人物

环境资源

2021年全年出让土地面积563.2公顷,下降10.3%,其中商住用地321.8公顷,工业用地210.9公顷。划拨用地面积399.6公顷,增长133.9%。全社会用电总量128.89亿千瓦时,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量62.28亿千瓦时,增长14.3%,居民生活用电量35.39亿千瓦时,增长7.6%。单位GDP能耗下降3.2%,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4.96万吨标准煤,增长0.5%。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52.4万吨标准煤,增长0.9%。全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优良)率为84.9%,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全市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安全生产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9起,下降9.2%,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6人,下降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81人,下降10.5%。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9起,下降13.8%;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0.88人。[6]

荣誉

友好城市

名称 地址 地位
AAAA级景区 炎帝陵景区 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鹿原陂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潇湘人文八景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29] 云龙新区 华中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炎陵县十都镇 保存着中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10万亩原始森林,景区内珠帘瀑布区域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6万个/cm3,为亚洲第一
云阳山风景区 茶陵城关镇十八丘 第八代神农炎帝封地
酒仙湖景区 攸县酒埠江镇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神农城 天元区 全球华人炎帝景观中心
AAA级景区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
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立三路7号
先农坛 醴陵市东正街30号
仙人桥风景区 攸县漕泊乡七里村
大京风景区[30] 株洲县大京管委会
芦淞服饰市场群 芦淞区芦淞路三交叉巷28号 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购物旅游景区
红军标语博物馆 炎陵县新市街02-4号 全国首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
新世纪陶瓷艺术馆 醴陵市左权南路198号
其他景点 株洲湘江风光带 湘江沿岸[31] 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 天元区天台路旁 湖南省首个城市规划展览馆
湘山公园 炎陵县炎陵西路 湖南省级森林公园
洣泉书院 炎陵县新市街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酃峰(神农峰) 炎陵县下村乡 湖南省第一高峰,海拔2115.2米
注:资料来自[32]

词条图册

名称 地址 地位
AAAA级景区 炎帝陵景区 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鹿原陂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潇湘人文八景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29] 云龙新区 华中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炎陵县十都镇 保存着中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10万亩原始森林,景区内珠帘瀑布区域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6万个/cm3,为亚洲第一
云阳山风景区 茶陵城关镇十八丘 第八代神农炎帝封地
酒仙湖景区 攸县酒埠江镇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神农城 天元区 全球华人炎帝景观中心
AAA级景区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
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立三路7号
先农坛 醴陵市东正街30号
仙人桥风景区 攸县漕泊乡七里村
大京风景区[30] 株洲县大京管委会
芦淞服饰市场群 芦淞区芦淞路三交叉巷28号 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购物旅游景区
红军标语博物馆 炎陵县新市街02-4号 全国首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
新世纪陶瓷艺术馆 醴陵市左权南路198号
其他景点 株洲湘江风光带 湘江沿岸[31] 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 天元区天台路旁 湖南省首个城市规划展览馆
湘山公园 炎陵县炎陵西路 湖南省级森林公园
洣泉书院 炎陵县新市街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酃峰(神农峰) 炎陵县下村乡 湖南省第一高峰,海拔2115.2米
注:资料来自[3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