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飞机一般是指最大起飞重量小于5700公斤的飞机,全世界共有40万架。
由于这种飞机具有轻便、安全、使用要求低、能在草地起降、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私人飞行、公务飞行、商业运输、空中游览、飞行训练、航空俱乐部、地质勘探、航空摄影、紧急救护、播种施肥、森林和渔业巡逻、灭火和探矿等。
近10年来,用于商务通勤、公务飞行的轻型飞机越来越多,仅美国政府就有近3万架。至于一些农场主、企业巨头、商业富豪,拥有私家飞机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美国S.C约翰逊父子公司的第四代传人萨姆·约翰逊,已有50年的驾龄,2012年他和同事一起驾飞机巡查,上午9时出发,在工厂呆了4个小时,晚上7时就返回了。约翰逊的公司分布在50多个国家,作为全球公司的老板,轻型飞机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航空航天领域具备了自主的研发技术。同时,历经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建设对通用航空的需求日趋增强。但是,通用航空明显赶不上市场发展步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通用航空主要依赖于大中型飞机的畸形发展,成为了轻型飞机开拓通用航空市场的重要障碍。有资料显示,我国通用飞机登记在册数量大约为2000架,同时还有大约400架不在登记之中的黑飞机。
缺少市场大量需要的可以垂直起降和悬停的直升机。另外,满足市场需要的机型也比较少,可以叫得出名的机型有蜜蜂系列、小鹰系列和海燕系列,国外的赛斯纳系列,R-22、R-44,直9、直-11等直升机,运-5、运-11、运-12,农-5等飞机,这些加上少数自制飞机和通过其它途径进入我国市场的飞机只有大约1200架。有限的飞机数量和机型,面对庞大的通用航空市场,培育市场都很吃力,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
该最低标准适用于最大允许全重5700kg或以下的飞机在仪表天气条件下的仪表起飞和进近着陆。
单发飞机的起飞最低标准,应保证在起飞过程中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后能成功迫降,起飞最低标准为云高300 m、能见度1800m。
多发飞机的起飞最低标准,取决于一发失效后飞机的爬升性能和操纵特性。
在起飞爬升区内无障碍物,起飞备降机场天气条件适合于一发失效的进近,可使用起飞最低标准为云高90 m、能见度800m。
如果在起飞爬升区的障碍物较低,有合适的起飞备降场,能在一发失效直至建立发动机失效的航路爬升过程中看到和避开障碍物,则最低标准的云高为最高障碍物之上加90m、能见度为1000m。
由于起飞爬升区的障碍物的影响,不可能进行发动机失效的安全爬升,则允许目视盘旋着陆的最低标准为云高在最高障碍物之上加180m、能见度为2000m。
对于最大允许起飞全重5700kg以上的飞机,起飞最低标准按相应的飞机类别确定。
非精密进近着陆最低标准应包括最低下降高度/高(MDA/日)和能见度两个要素,精密进近着陆最低标准包括决断高度/高(DA/H)和能见度或RYR两个要素。
最低下降高度/高(MDA/H)的计算,以特定导航设施的仪表进近程序所确定的超障高度/超障高(OCA/OCH)为基础,按非精密进近的规定计算,并按5 m向上取整。
以上确定的是最低下降高/决断高或最低下降高度/决断高度为轻型飞机(最大允许全重不超过5700kg)全发飞行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