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

目录导航

简介

朗肯循环朗肯循环郎肯循环理论的奠基人: 朗肯(W.J.M. Rankine,1820~1872年),英国科学家。被后人誉为那个时代的天才,他在热力学、流体力学 及土力学等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建立的土压力理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朗肯计算出的热力学循环(后称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被作为是蒸汽动力发电厂性能的对比标准。他于1859年出版《蒸汽机和其它动力机手册》,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蒸汽机理论的经典著作。

上图是最简单的蒸汽动力循环示意图,由水泵、锅炉、汽轮机和冷凝器四个主要装置组成。水在水泵中被压缩升压;然后进入锅炉被加热汽化,直至成为过热蒸汽后,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作功后的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却凝结成水。再回到水泵中,完成一个循环。

工作过程

3-4过程:在水泵中水被压缩升压,过程中流经水泵的流量较大,水泵向周围的散热量折合到单位质量工质,可以忽略,因而3一4过程简化为可逆绝热压缩过程,即等熵压缩过程。

4-1过程:水在锅炉中被加热的过程本来是在外部火焰与工质之间有较大温差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不可避免地工质会有压力损失,是一个不可逆加热过程。我们把它理想化为不计工质压力变化,并将过程想象为无数个与工质温度相同的热源与工质可逆传热,也就是把传热不可逆因素放在系统之外,只着眼于工质一侧。这样,将加热过程理想化为定压可逆吸热过程。

1-2过程: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过程也因其流量大、散热量相对较小,当不考虑摩擦等不可逆因素时,简化为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即等熵膨胀过程。

2-3过程:蒸汽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成饱和水,同样将不可逆温差传热因素放于系统之外来考虑,简化为可逆定压冷却过程。因过程在饱和区内进行,此过程也是定温过程。

提高效率

1)提高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与温度(初参数)。

2)降低排汽压力(终参数)。

3)提高锅炉效率,减少排烟、散热等各项损失。

4)提高汽轮机内效率(改进设计)。

应用前景

朗肯循环发电领域应用成熟,在水泥、冶金、钢铁等行业应用较为广泛,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朗肯循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走向与卡琳娜动力循环的联合应用,实现了在不同烟温的优势互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