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减排

低碳减排

目录导航

低碳减排

  低碳减排:以实现减排、降低碳密集生产和消费为目标,同时也必须惠及发展——即帮助 发展中国家适应 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森林退化、寻求低排放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12月15日,随着联合国 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冲刺阶段,各国政府与国际机构的高层人士以及学者们今天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边会上集聚一堂,就中国在实现低碳增长模式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型展开讨论。该会议主要议题借鉴了即将出版的2009至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 低碳经济和社会之路》中的初步研究成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 海伦·克拉克在会上表示:“在哥本哈根达成的任何协议不仅要公平、全面、 雄心勃勃,以实现减排、降低碳密集生产和消费为目标,同时也必须惠及发展——即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森林退化、寻求低排放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2009至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 代表处与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撰写的。该报告众多有趣发现中的一条指出: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碳密集程度往 往是最低的;然而那些收入和 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地区往往拥有较高的 碳排放模式。这说明了人类发展并非一定导致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而一条与推动人类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的、 可持续性的 低碳发展之路是可能实现的。尽管在过去,中国和其他一些地区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以付出包括环境在内的代价为前提的,但未来的发展可以遵循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马和励在会上强调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帮助推动中国向 低碳模式转型的决心。马和励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与中国合作,致力于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朝着建立一个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 循环经济的目标而努力。比如,我们协助中国政府提高工业和建筑业的能效,并帮助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在地方的实施。”
  出席此次边会的其他高层人士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主席 拉津德·帕乔里,“ 壹基金”创始人 李连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邹骥等。
  会议结束后,部分与会成员参加了骑自行车活动,以强调使用 绿色交通的重要性,并倡导以简单的解决方式实现低碳发展。
  参考“中国低碳减排之路”国际研讨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