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教材编委会的要求以及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汲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结合编者多年从事专业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各章以案例导入开头,以实训结尾,系统地介绍了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本书内容共分10章,包括:绪论、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螺纹配合的互换性、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的互换性、键与花键联接的互换性和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本书各章开头均有学习要点和指导,末尾均附有习题,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
本书力求突出实践性,实用性、通俗性、新颖性和先进性。可作为各类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书 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作 者:涂序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ISBN: 9787811335200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互换性、标准与标准化;技术测量基础;极限与配合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普通螺纹、滚动轴承、键、齿轮简介等七章。 本书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技术资料,突出对公差带特点的分析与应用,突出测量技术应用,在各章中附加了学习目标与习题,在各章中均有常用的公差表格,以便教学与参考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机电
面向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案例导向型的内容设置;
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赠送电子课件。
第1章 绪论
1.1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1.2 互换性生产的实现
1.3 本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1.4 本章实训
1.5 习题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测量技术基本概念
2.2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2.3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2.4 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
2.5 本章实训
2.6 习题
第3章 尺寸公差
3.1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2 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3.3 国标中规定的常用公差与配合
3.4 常用尺寸段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5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3.6 本章实训
3.7 习题
第4章 形位公差与检测
4.1 概述
4.2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4.3 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
4.4 公差原则
4.5 形位公差的选择
4.6 本章实训
4.7 习题
第5章 表面粗糙度
5.1 基本概念
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
5.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标注
5.4 表面粗糙的参数选择
5.5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5.6 本章实训
5.7 习题
第6章 螺纹配合的互换性
6.1 概述
6.2 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6.3 普通螺纹配合互换性的条件
6.4 普通螺纹的测量
6.5 传动螺纹的互换性简介
6.6 本章实训
6.7 习题
第7章 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互换性[1]
7.1 概述
7.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应用
7.3 滚动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带
7.4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选择
7.5 本章实训
7.6 习题
第8章 圆锥配合的互换性
8.1 概述
8.2 圆锥公差与配合
8.3 圆锥尺寸及公差标注
8.4 圆锥角和锥度的测量
8.5 本章实训
8.6 习题
第9章 键与花键连接的互换性
9.1 概述
9.2 平键配合的互换性
9.3 矩形花键配合的互换性
9.4 本章实训
9.5 习题
第10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10.1 概述
10.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偏差和公差
10.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
10.4 本章实训
10.5 习题
附录A 习题答案
插图: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机械设计课程和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作用。
任何机械产品的设计,总是包括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和精度设计,前三方面的设计是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内容,精度设计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
产品的精度是决定整台机器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相同结构、相同材料的机器,精度不同,他们的质量会有胆大差异。所以在设计时,要根据使用要求和制造的经济性,恰当地给出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以便将零件的制造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机械产品装配后能正常工作。这就是精度设计的基本内容。
零件加工后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只有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所以检测是精度要求的技术保证,是本课程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零件精度确定后,必须有相应的工艺措施来保证,所以本课程又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的必备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所涉及几何精度标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几何量公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技术测量的工具和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几何量检测打下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和机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在生产一线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教材的编写力求做到突出高职特色,本着强调基础、简化理论的原则,注重实用、理实一体的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删去了已往教材中一些不必要的章节。
近几年,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实现互换性,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新的国家标准,本教材全部采用这些最新国家标准。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的要求,本书适用于少学时讲授,理论课学时数为30-36学时。
本书编写者都是高职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全书由李正峰教授任主编,黄淑琴副教授任副主编,桂定一教授任主审。编写分工如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李正峰(绪论、第2、8、9章),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黄淑琴(第3、7章),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杨国先(第5、6章),内蒙古科技大学高职院刘志毅(第4章),湖北汽车学院机械系桂定一(第10章)。
周养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带头人,公差测量实训室负责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