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目录导航

出现起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75年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1]

论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科学技术作用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他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88年9月,他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四大肯定并发挥了这一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振兴科技。"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加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2]

主要内容

1978 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所做的开幕词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他引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进一步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5 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论断,进一步科学的揭示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