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作 者: 邢岩 王莉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111251828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 元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涉及 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力 半导体器件;功率变换电路的拓扑(DC-DC,AC-DC和DC-AC)、分析方法和参数设计;开关器件的驱动和 缓冲技术;开关变换系统的调制、建模和 闭环控制技术等。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反映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时又兼顾从器件、电路拓扑到整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可作为面向 电气工程专业和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科书,也可作为电力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出版说明
前言
绪论
第1章 电力半导体器件
1.1 概述
1.1.1 电力半导体器件
1.1.2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1.3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分类
1.2 二极管
1.2.1 电力 整流器件
1.2.2 快恢复二极管
1.2.3 肖特基二极管
1.3 晶闸管
1.3.1 普通 晶闸管
1.3.2 双向晶闸管
1.3.3 光控晶闸管
1.4.可关断器件
1.4.1 栅极 可关断晶闸管
1.4.2 巨型晶体管
1.4.3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1.4.4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4.5 门极换流晶闸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AC-DC变换电路
2.1 概述
2.2 不控 整流电路
2.2.1 单相半波不控整流电路
2.2.2 两相半波不控整流电路
2.2.3 单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
2.2.4 三相半波不控整流电路
2.2.5 三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
2.2.6 不控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 谐波分析
2.3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2.3.1 单相桥式 全控整流电路
2.3.2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2.4 三相 可控整流电路
2.4.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2.4.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5 PWM整流电路
2.5.1 PWM整流电路分类与结构
2.5.2 PWM整流电路基本控制原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DC-DC变换电路
3.1 概述
3.2 单管非隔离变换电路
3.2.1 Buck 变换器
3.2.2 Boost变换器
3.2.3 升降压式变换器
3.2.4 6种基本拓扑的比较
3.3 单管隔离式变换电路
3.3.1 单端反激变换器
3.3.2 单端正激变换器——
3.4 多管变换电路
3.4.1 推挽变换器
3.4.2 半桥变换器
3.4.3 全桥变换器
3.4.4 隔离式DC-DCPWM变换器比较
3.5 双向DC-DC变换器
3.6 软开关变换器
3.6.1 准 谐振变换器
3.6.2 ZVS-PWM和ZCS-PWM变换器
3.6.3 ZT-PWM变换器
3.6.4 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
3.6.5 有源钳位软开关变换器
3.6.6 广义软开关 PWM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DC-AC变换电路
4.1 概述
4.2 乜压型DC-AC变换电路
4.2.1 电压型单相 逆变电路-
4.2.2 乜压型三相全桥式逆变电路
4.3 电流型DC-AC变换电路
4.3.1 电流型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4.3.2 电流型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4.4 谐振式逆变电路
4.4.1 电压型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
4.4.2 电流型 并联谐振逆变电路
4.5 DC-AC变换的多重化技术
4.5.1 电压型 逆变器的多重化
4.5.2 电流型逆变器的多重化
4.5.3 多电平逆变器
4.6 变频器
4.6.1 变频器的构成及基本功能
4.6.2 变频器调速的基本控制原理
4.7 软开关技术在DC-AC变换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开关管的驱动、缓冲和 保护电路
5.1 概述
5.2 驱动电路
5.2.1 晶闸管的 触发电路
5.2.2 双极性晶体管的驱动
5.2.3 MOSFET和 IGBT的驱动
5.2.4 驱动电路中的 隔离技术
5.3 缓冲电路
5.3.1 RCD关断缓冲电路
5.3.2 RLD开通缓冲电路
5.3.3 组合缓冲电路
5.3.4 无损缓冲电路
5.4 保护电路
5.4.1 过电流保护
5.4.2 过电压保护
5.4.3 过热保护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脉冲宽度 调制技术
6.1 概述
6.2 正弦PWM
6.2.1 SPWM原理
6.2.2 SPWM波形的生成方法
6.2.3 SPWM波形的软件生成方法
6.2.4 SPWM波形的 电子电路生成方法
6.2.5 SPWM波形的谐波分析
6.2.6 SPWM模式优化技术
6.3 空间矢量 脉宽调制
6.4 跟踪型PWM
6.4.1 单相电流跟踪型PWM
6.4.2 三相电流跟踪型PWM
6.5 减小谐波的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电力电子控制
7.1 概述
7.2 电力电子变换的理论基础
7.2.1 开关函数及其应用
7.2.2 坐标变换
7.2.3 状态空间平均法
7.2.4 频域模型
7.3 电压与电流的 闭环控制
7.3.1 单闭环控制
7.3.2 双闭环控制
7.4 数字控制系统
7.4.1 数字控制系统简介
7.4.2 数字控制系统的构成
7.4.3 数字控制系统的处理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磁元件
8.1 概述
8.2 高频 磁心的基本特性和参数
8.3 磁材料
8.4 磁心的工作状态
8.4.1 双向对称磁化
8.4.2 单向磁化
8.4.3 单向局部磁化
8.5 功率变压器和 电感
8.5.1 变压器的激磁电感与 漏电感
8.5.2 电感
8.5.3 变压器和电感的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图书作者: 贺益康、 潘再平 编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7308016048
出版时间: 2005-6
开 本: 16
价 格: 17
随着大 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发明和发展,产生了利用这类器件作为工具实现电能变换与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横跨“电力”、“电子”与“控制”三个领域,是 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国防、交通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电机的调速与控制中,运用电力电子技术所构成的各种调速装置更是 弱电对 强电实现控制的桥梁和纽带。
本教材是为“电机及其控制”和“电气技术”专业编写的,也适合于 机电一体化L程等其他有关专业的教学需要。本书内容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可控整流电路、 有源逆变电路、变频电路、交流调压电路、 直流斩波电路,以及主电路计算及保护、触发电路等。内容选择上除考虑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外,特别注意在电机调速与控制中的应用,故能较好地与后续课程 《电机控制》相衔接,这是本教材内容上的特点。同时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新的自关断器件原理及其应用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内容较原教材有很大程度的更新。
本教材由浙江大学电机系贺益康教授编写第一章至第四章,潘再平副教授编写第五章至第七章,博士研究生 徐烈绘制了全部插图。对于他的辛勤劳动,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限于作者水平和教材篇幅,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1994年4月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可作为面向电气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科书,也可作为电力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邢岩,女,1964年10月生。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2000年3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3年3月在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88年至今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电子变换器和DSP及嵌入式控制系统。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职称:教授。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
荣誉称号: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研究方向:1、航空电子变换技术
2、航空航天电源系统
3、电机的数字控制技术
高频功率开关变换技术邢岩(女,1964年10月)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逆变器的并联运行技术类别:电源技术阅读:885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邢岩戚惠严仰光赵修科(南京210016)
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能源和环境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电能是当今最重要的能源形式。在所有的动力资源中,电能使用最方便、应用最广泛。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必然要增加对电力的需求,因此,节约用电、减少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的破坏日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能变换系统和装置有高的效率。以电能变换为研究对象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应运而生,而且发展迅速。
本书编写的初衷是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科书,强调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侧重体现新技术进展。内容的选取和编排,按照从器件、电路到系统的原则。首先在第1章介绍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核心部件-电力半导体开关器件,它们的分类和特点,几种常用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静态动态特性;第2-4章为由这些开关器件为核心构成的变换电路,包括第2章传统的不控和相控AC-DC变换电路及PWM控制的AC-DC变换电路、第3章高频脉冲宽度控制DC-DC变换器和第4章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等各类DC-AC逆变电路,着重阐述基本电路拓扑,电路的分析方法、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以及参数设计原则;第5章为保证开关管正常、安全工作的驱动、缓冲和保护电路,介绍了常用电路及其工作原理;第6章为高频脉冲宽度调制及正弦脉冲宽度调制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调制特性;第7章初步介绍开关变换系统的理论分析、小信号建模和闭环控制技术;第8章简要介绍了磁元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
为了便于学习,每章都给出了本章概述、小结和思考题。
本书是作者在阅读分析国内外教材和科技论文资料,总结科研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其中第1章和第6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系王莉娜博士编写,第2、4、7章由清华大学电机系肖曦副教授编写,其余章节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邢岩教授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黄立培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对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限于作者水平,文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