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

绵阳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绵阳因地处绵山之南,民国二年(1913年)依照“山南水北”为“阳”的古义,命名为绵阳。[7]

历史沿革

绵阳市行政区划图绵阳市行政区划图(3)绵阳市是中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

西汉高祖二年(前201年),置涪县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置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广汉郡由乘乡(今广汉市境内)迁到梓潼县,。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均迁至涪县,三年后州、郡皆迁出市境。

东汉末年,刘备据蜀,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治梓潼县),建兴三年(225年)分广汉郡东部地区设东广汉郡(治雒县,今三台县境)。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

两晋和南北朝三百余年间,战争频繁,政区建置变化较大。

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市境内只有今市区成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治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领有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彰明10县。

魅力绵阳魅力绵阳(37)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53年,广汉、金堂、什邡3县划归温江专区;广元专区所属广元(驻嘉陵镇)、旺苍(驻冯家坝)、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驻宝轮镇)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辖15县。1958年,遂宁专区所属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驻太和镇)、中江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撤销彰明、江油2县,合并设立江彰县(驻中坝)。绵阳专区辖21县。1959年江彰县改名江油县。撤销昭化、罗江2县,昭化县并入了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辖19县。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县级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

魅力绵阳魅力绵阳(30)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青川、旺苍2县划归广元市管辖。撤销遂宁县,设立地级遂宁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2县划归遂宁市管辖。

1992年10月30日,撤销绵阳市中区,以涪江中心主航道为界,分别设立了游仙区与涪城区。

2003年7月,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5年4月4日,绵阳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涪城区临园路东段76号迁至高新区火炬大厦。

2016年3月20日,安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安州区。[8]

2020年1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关于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新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所辖的9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分别是涪城区永兴镇、普明街道、创业园街道、青义镇,游仙区石马镇和安州区界牌镇全部行政区域;涪城区城郊街道、游仙区游仙街道和安州区花荄镇部分行政区域。[9]绵阳科技馆绵阳科技馆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绵阳市下辖3个区、5个县、1个市。[10]

区划详情

3个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

5个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

1个市:江油市。[10]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绵阳市绵阳市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射洪县、大英县;西邻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茂县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接壤。介于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2'之间,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东西最宽约187千米,南北最长约256千米,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约占四川省土地面积4.2%。

地质构造

绵阳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岩石建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多期多次构造继承、干扰、迭加,构造形态极复杂;晚期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微弱;沉积成矿作用强,内生矿化弱。以江油大断裂为界,分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按板块论,位处全国东、西板块的经向嵌合带;据槽台学说,又斜跨甘孜—松潘地槽与扬子地台。这种区域地质格局,控制了绵阳市岩相、地层、矿产、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系、生物等自然条件和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特征,并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层

绵阳市地层跨扬子区和巴颜喀拉秦岭区两个一级区。其中包含四个分区,即四川盆地分区、龙门山分区、马尔康分区、西秦岭分区;六个地层小区,即南充小区、广元小区、龙门山北段小区、龙门山中段小区、金川小区、摩天岭小区。

据现有资料可知,绵阳市地层中,寒武系中、上统、白垩系上统及第三系地层普遍缺失,奥陶系仅有少量中统出露,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和出露。沉积总厚度达到33637米以上。地层分布规律是三叠系及其以下的地层出露于西北部山地龙门山褶皱带;中生侏罗、白垩系红层广布于市东南部丘陵区旋钮构造带。

构造

绵阳市地跨扬子准地台、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秦岭地槽褶皱系三个一级构造单元。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三类地质构造单元形成了全区构造格局。

(1)摩天岭东西向褶皱带:主要由一系列褶皱、断层等组成的强烈挤压带,总体走向为东西或近东西向,绵阳市主导褶皱构造是木皮复背斜,断裂构造主要有青川大断裂,营坪断裂和虎牙断裂。

(2)龙门山北东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侧,介于江油断裂与青溪大断裂之间,中间又被南坝断裂分割为前后两带。前龙门山北东向褶皱带,主要的褶皱构造是唐王寨向斜和仰天窝向斜。后龙门山构造带北东向褶皱带,由南向北有高庄复向斜、轿子顶复向斜、白羊复向斜。在龙门山北东向大断层中,区域性大断层有江油—都江堰大断层、北川—映秀深断裂带、青溪大断层。其中北川—映秀深断裂带北起广元茶坝以南,南达泸定县一带,其间穿过彭灌—九里岗复式背斜东南侧,宝兴复式背斜西北侧,长达400余k米。总体作北东40°延伸。这一断裂可分为南北两段,绵阳市北段称为北川大断裂,南段称为映秀断裂或中雎铺断裂带,发生于龙门山台缘褶皱带内。

(3)旋扭构造:主要有绵阳环状构造、镇江关涡轮状构造和天平场旋卷构造。

地形地貌

绵阳市地貌受区域地质格局的控制而分属于四川三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安县雎水镇到江油马角坝镇一线以北属龙门山山地区;东南部盐亭县、梓潼县属盆北低山区;西南三台县、涪城区、游仙区等属盆中丘陵区。绵阳市地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也由山地向丘陵过渡。

地貌特征

(1)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绵阳市西北部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地势高险,群峰叠嶂。西南部属四川盆地西北部,丘陵连绵,地势显著下降。绵阳市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绵阳市最高点为平武县与松潘县接壤的岷山山脉第二高峰—雪宝顶,海拔高达5400米。东南部属四川盆地盆中丘陵,平均海拔400米—600米,最低点位于三台县建中乡郪江河谷的短沟口,海拔307.2米。绵阳市境南北约300k米距离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竟达5092.8米。

(2)地貌类型复杂,南北差异大。绵阳市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差异很大,西北部以中山、低中山为主;到西南则以丘陵、平坝为主;东南部主要是深丘与低山。

(3)地貌格局受控地质构造。山川的走向与褶皱的轴线断层及岩层走向一致;地貌形态也受构造线及岩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褶皱产状、形态影响地貌形态;地质构造上的山前凹陷带,控制着冲洪积平原的形成和分布。

(4)河渠纵横,水网密布。绵阳市西北部地势高峻,降水丰富,多成为河流发源地。涪江干流及其支流组成密集的水网,呈西北向东南走向,陆续汇入涪江,于三台县百倾出境。

地貌类型

根据地貌形态差异,绵阳市地貌形态类型可划分为平坝、台地、低丘、高丘、低山、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山原、高山原、水面等十二类。

根据地貌形态和岩性特征,并结合外营力作用原则,绵阳市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型,河谷冲积平原、冲洪积丘状台地、冰水堆积高坪台地、深切割高丘区、浅切割高丘区五个单元。

1.侵蚀堆积地貌

由古代和现代河流侵蚀堆积作用形成,各级阶地和现代河谷展布范围皆属于此类。

(1)河谷冲积平原。包括涪江和安昌河的现代河床以及两岸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一级阶地是本地貌单元的主体。涪江和安昌河现代河床均呈U形,河床宽窄不一,两岸不对称,切蚀岸多为陡坎且基岩裸露。

(2)冲洪积丘状台地。沿涪江及安昌河两侧出露,包含二—四级阶地分布的范围。自北而南为西南科技大学—何家山—园艺山—普明一带,另外,还包括涪江以东的葛家坝子、五里堆以及安昌河以南的南山寺—吴家坝大梁子。

(3)冰水堆积高坪台地。分布范围很大,台面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台地内地形平坦,沟谷宽而浅,相对高差仅15—20米,边缘地形较陡。此地貌形态在涪江以东为草坝场坪台的南部。

2.构造剥蚀地貌

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绵阳市西南及涪江以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山顶为七曲寺组地层,无第四系堆积,属于构造上升剥蚀区。按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山地高度分类标准,属于高丘陵地貌。根据切割深度可以分为两亚类地貌单元。

(1)深切割高丘区。涪江以东除上述丘状台地以外的地区。本区一般山顶海拔在540米以上,少数达到600米。深切割高丘区地貌单元也是城区内切割深度较大的地段,其最大切割深度有150米(如绵阳城东的东塔梁至涪江边),一般多在100米左右,河谷宽一般500米左右,沟谷两侧坡角小于15°。

(2)浅切割高丘区。处于绵阳市西南部,一般山顶海拔520米以上,最高马鞍山581米。沟谷宽而浅,呈U字形,切割深度在20—30米,最大不超过100米,区内地形平缓,沟谷中广泛发育坡洪积物。

绵阳市地貌形态类型面积及结构表
地貌类型名称 地貌面积(平方百米) 占绵阳市面积百分比(%)
平坝 376778 18.60
台地 74545 3.68
低丘 缓坡 134213 134959 6.62 6.66
陡坡 746 0.04
高丘 缓坡 188500 196460 9.31 9.70
陡坡 7960 0.39
低山 缓坡 215980 294367 10.66 14.53
陡坡 78387 3.87
低中山 缓坡 211893 689546 10.46 34.04
陡坡 477653 23.58
中山 缓坡 46750 227457 2.31 11.23
陡坡 180707 8.92
高山 缓坡 3843 11684 0.19 0.58
陡坡 7841 0.39
极高山 缓坡 2228 4457 0.11 0.22
陡坡 2229 0.11
山原 7720 0.38
高山原 411 0.02
水面 7292 0.36
合计 2025688 100

气候特征

绵阳市地貌形态类型面积及结构表
地貌类型名称 地貌面积(平方百米) 占绵阳市面积百分比(%)
平坝 376778 18.60
台地 74545 3.68
低丘 缓坡 134213 134959 6.62 6.66
陡坡 746 0.04
高丘 缓坡 188500 196460 9.31 9.70
陡坡 7960 0.39
低山 缓坡 215980 294367 10.66 14.53
陡坡 78387 3.87
低中山 缓坡 211893 689546 10.46 34.04
陡坡 477653 23.58
中山 缓坡 46750 227457 2.31 11.23
陡坡 180707 8.92
高山 缓坡 3843 11684 0.19 0.58
陡坡 7841 0.39
极高山 缓坡 2228 4457 0.11 0.22
陡坡 2229 0.11
山原 7720 0.38
高山原 411 0.02
水面 7292 0.36
合计 2025688 100

水文概况

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2016年,平均气温17.9C,空气优良天数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气温

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7—17.3℃。平武县最低,为14.7℃。绵阳市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与最低年仅差1.5℃左右。绵阳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6.1—39.5℃,极端最低气温为-4.5—-7.3℃。

降水

绵阳市降水量比较充沛,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绵阳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其分布特点是:南北少,中部多;东边少而西边多。

绵阳市一般风速较小。仅在冬、春季北方大规模冷空气入侵或夏季的雷雨天气时,才产生大风天气。以东北风到北风为盛行风。

绵阳市年均雾日在3.3—61.0天。绵阳城区最高,平武县最少。

自然灾害

绵阳市受地貌影响,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7.2%,对市境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涪江支流较多,市境内的主要一级支流有涪江右岸的平通河、通口河(湔江)、安昌河、凯江;涪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溪、梓江等,构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市境多发洪灾,洪灾的区域分布以安昌江和涪江上游出现的频率最高,特别是涪江右岸及以西沿龙门山前缘一线的北川、安县、江油最为频繁。涪江涪江

自然资源

北京时间2018年6月29日8时42分,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北纬32.17度,东经104.57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11]

绵阳市主要地质构造性灾害有:

1、地震:绵阳市境西部山地区,即平武、北川及安县、江油西北山地,属于四川省多地震区之一。龙门山地震带从安县、江油及以北地区通过,松潘茂汶地震带从平武、北川一带穿过。全市受到地震威胁的面积占总面积的86%以上。

2、崩塌:市境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山地陡坡。市境西北部山地坡度陡,其中以平武县、北川县25度以上陡坡的面积比例为最大。平武和北川县境志留系茂县群地层是由一套厚大的千枚岩夹结晶灰岩组成,岩性十分破碎,分布面积广,故在重力、暴雨和地震三者作用下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在白马公社胡家磨一带,伴随地震大量岩石崩塌,崩塌后的山头成了秃岭,崩塌的岩石堵塞了几处河流形成几处小湖。以上崩塌现象在北川、江油、安县山地区也有发生。

3、滑坡:市境西北部山地由于坡陡,岩石十分破碎,在地震、暴雨的作用下滑坡极易发生。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后,王郎自然保护区可以明显见到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等地貌特征。滑坡体上树木歪斜杂乱,形成“醉汉林”,下部有大量的树木被掩埋。

4、泥石流:市境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地如平武、北川等地,触发因素除暴雨外,地震往往是重要的原因。泥石流多发生于脆性或刚性岩石、裂隙发育、易破碎地带,往往形成陡峻的地形或悬崖峭壁。

水资源

土地资源

2014年,绵阳市年降水量为198.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18.93亿立方米,常年水资源总量为118.82亿立方米,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196立方米。全市主要江河478千米河长水质为:全年期Ⅱ类水域435千米,占评价河长91%,Ⅳ类水域43千米,占评价河长9%。

植物资源

2014年,绵阳市农用地为1797661.4公顷,其中耕地401625.83公顷、园地52261.51公顷、林地1135319.61公顷、牧草地47010公顷,其他农用地161444.41公顷;建设用地121125.49公顷,其中居民点工矿用地103466.2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37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8287.77公顷;未利用地10759.13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72761.63公顷、其他土地35197.5公顷。

动物资源

2014年,根据调查统计,绵阳市已知的低等植物有菌类植物亚门和地衣植物亚门的真菌纲、子囊菌纲中的13目、60科、149属、497种,高等植物有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4门中的9纲、66目、260科、1366属、3972种。按照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市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红豆杉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中国蕨等38种。

矿产资源

2014年,根据调查统计,绵阳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已知脊椎动物5纲32目109科791种,无脊椎动物2门6纲33目241科125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等60种。绵阳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野外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之一,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平武县是大熊猫分布最多的县,占全国野生大熊猫的1/5。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赤狐、豹猫、毛冠鹿、沟牙鼯鼠、普通鸬鹚、中白鹭、中国林蛙等。

人口

截至2014年,绵阳市发现矿种有铁矿、锰矿、铅锌矿、钨矿、金矿、银矿、磷矿、硫矿、水晶、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玻璃用石英砂岩、天然气等56种,矿产地400余处,其中黑色金属73处,有色金属25处,贵金属70处,非金属矿产200余处。探明储量的有26个矿种,具工业矿床规模的74处。年末,全市有32个矿种得到开发利用。

绵阳市矿种储量在四川省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平武县的锰矿,三台县、盐亭县的膨润土,江油市的铸型用砂、水泥配料用页岩储量居全省第一;江油市的玻璃用石英砂岩、冶金用白云岩、全市的天然气总量居第三;以县市区分布情况看,平武县的矿产资源以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金、铁、锰、铅锌矿;其他县市区以非金属矿为主:如江油市的石灰石、硫铁矿,安县的石灰石、磷块岩,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石灰石、硅石、饰面用板岩,三台县、盐亭的膨润土,涪城、游仙的砖瓦用页岩、砂石等。天然气在绵阳市广泛分布,除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县外,均有产出。

政治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市总户数197.80万户,总人口526.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6.66%,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88.30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88万人,乡村人口226.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63%,比上年末提高1.97个百分点。当年出生人口36976人,死亡人口3884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5%。[2]

民族

绵阳市人口以汉族为主, 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裕固族、京族、赫哲族47个。

绵阳有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党委领导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曹立军
市委副书记 王华蓉、李云[12]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曹立军
市委副书记 王华蓉、李云[12]

经济

职务 姓名 
市长
李云[6]
副市长

周述、刘海昌、李栋、李南希、袁明[13]、王晓松[14]、黄朝阳[15][16]、胡进耀[17][18]

秘书长 余青根[15]

(参考资料[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13][38][39][40]

经济综述

职务 姓名 
市长
李云[6]
副市长

周述、刘海昌、李栋、李南希、袁明[13]、王晓松[14]、黄朝阳[15][16]、胡进耀[17][18]

秘书长 余青根[15]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副主席 杨朝晖、许小君[41]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副主席 杨朝晖、许小君[41]

第三产业

文化

2021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GDP)335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32亿元,增长7.5%,贡献率为10.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65亿元,增长8.4%,贡献率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1620.32亿元增长9.3%,贡献率为51.6%。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0.4:48.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08.54亿元,增长7.0%,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0.0%。

2021年全年科技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45.36亿元,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80.41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164.95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5.97亿元,增长18.4%。

县域经济。全年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3.72亿元,增长8.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05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946.2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21.45亿元,增长9.4%。

2021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71845个,比上年增加2082个,增长3.0%。其中,法人单位63798个,比上年增加2972个,增长4.9%,企业法人单位51153个,比上年增加3526个,增长7.4%。“四上”企业法人单位3794个,比上年增加571个,增长17.7%。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70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93个,房地产企业403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28个。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0.2%。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衣着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下降0.3%,食品烟酒类下降0.7%,居住类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4.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上涨6.0%。[2]

绵阳市主城区绵阳市主城区

历史文化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28亿元,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302.12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37.34亿元,同比增长17.5%;牧业产值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7%;渔业产值27.54亿元,同比增长7.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61亿元,同比增长4.6%。

2021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74万公顷,增长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30万公顷,同比增长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49万公顷,增长0.3%。粮食总产量235.18万吨,同比增长1.7%,单产5836公斤/公顷,增长1.4%。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89.28万吨,增长1.9%;小春粮食产量45.90万吨,增长1.0%。水稻产量94.33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37.28万吨,增长1.0%。油料作物产量49.65万吨,增长6.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14万吨,同比增长3.6%。

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361.98万头,增长11.6%;牛出栏11.98万头,增长1.4%;羊出栏93.39万只,下降2.2%;家禽出栏7324.38万只,下降1.4%。

2021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980公顷。年末有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0.94万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113.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实有水利工程6.49万处(不包括窖池、水电站、规模以下的机电井),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6.55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7.66亿立方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19万公顷。[2]

地方特产

工业

绵阳绵阳

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10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0%、重工业增长12.2%。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8%,医药制造业增长24.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0%,汽车制造业增长11.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5%,食品制造业增长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1%,金属制品业增长3.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1%。

2021年全年重点监测的200种工业产品中,130种工业产品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5.0%。主要产品中:汽车增长70.6%、电子元件增长22.0%、液晶显示屏增长1680.0%、彩色电视机增长51.9%、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87.9%。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9.97亿元,增长102.1%;集体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35亿元,增长24.2%;私人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7.41亿元,增长13.0%;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12亿元,增长20.8%;外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45亿元,下降9.9%;其他控股企业实现利润0.31亿元,下降48.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0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4%,比上年末上升1.4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70个,其中:有工作量的75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45.15万平方米,下降10.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50.64万平方米,增长16.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27.5万平米,增长17.2%。[2]

风味小吃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6%。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5.22亿元,增长27.7%。商品房施工面积3087.98万平方米,增长16.7%;商品房竣工面积219.37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面积754.13万平方米,增长4.1%。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2.16亿元,增长18.5%。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04.43亿元,增长18.3%;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47.73亿元,增长18.8%。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22.85亿元,增长26.8%。

2021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37.23亿元,增长26.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37.16亿元,增长2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8.88亿元,增长25.1%;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0.20亿元,增长20.0%;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2.73亿元,增长10.7%。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21年全年“5+1”产业到位资金507.55亿元,国内省外到位资金803.16亿元。

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38.75亿美元,增长24.2%。其中:进口总额21.58亿美元,增长8.3%;出口总额17.17亿美元,增长52.3%。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5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0.89亿元,增长16.3%;非税收入58.31亿元,增长7.5%。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比年初增加536.6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221.01亿元,比年初增加346.1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7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比年初增加462.4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202.15亿元,比年初增加184.48亿元。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56家,其中:产险公司21家,寿险公司35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146.20亿元,增长13.0%;其中:财产险35.52亿元,增长8.3%;人身险110.68亿元,增长14.5%。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48.16亿元,增长17.5%;其中:财产险22.54亿元,增长8.7%;人身险25.61亿元,增长26.5%。[2]

交通

交通综述

城隍庙会

郪江古镇城隍庙会郪江古镇城隍庙会郪江古镇位于三台县城南47千米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每年的农历5月27至28日,周围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都要到郪江古镇来“赶”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城隍庙会。该项活动已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城隍出巡来祈求平安吉祥、风调雨顺,并进行一项古老的民间活动——祈雨。镇上每年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农历“5.28城隍庙会”,到古镇去观民俗表演,去古戏台听川剧,进汉墓群品古郪国的文化等,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此外,“旱莲船”、“跛子娶亲”、“猪八戒背媳妇”、“鸡公车接小媳妇”等一系列精彩的民俗表演也相继上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阳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项目名称 分类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禹的传说 民间文学 北川羌族自治县
口弦音乐 民间音乐 北川羌族自治县
跳曹盖 民间舞蹈 四川省平武县
绵阳市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项目名称 分类 申报地区或单位
灯舞(羌族麻龙马灯) 民间舞蹈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梓潼片粉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梓潼酥饼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凄江镇城隍庙会 民俗 绵阳市三台县郪江镇人民政府
文昌祭祀 民俗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羌族婚俗 民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公路

绵阳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项目名称 分类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禹的传说 民间文学 北川羌族自治县
口弦音乐 民间音乐 北川羌族自治县
跳曹盖 民间舞蹈 四川省平武县

铁路

绵阳市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项目名称 分类 申报地区或单位
灯舞(羌族麻龙马灯) 民间舞蹈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梓潼片粉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梓潼酥饼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凄江镇城隍庙会 民俗 绵阳市三台县郪江镇人民政府
文昌祭祀 民俗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羌族婚俗 民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航空

绵阳市名优土特产有:木雕漆器、仿古家具、壁挂、扎染、黄麻地毯、水磨漆器、玻璃画、扇子、竹禽等工艺品,以及平武套枣和梅线、北川茶叶、北川腊肉、核桃、木耳、光友方便粉丝、雪宝牛奶、江油中坝酱油、梓潼酥饼等名优特产。

绵阳是四川境内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盛产附子、川乌、麦冬、天麻、丹参、辛夷、桔梗等多种传统中草药材。

社会

锅魁油旋子锅魁:锅魁中间有一个“龙眼睛”似的锅魁头,把龙眼牵出、提出来,整个锅魁一层层旋开而不会断,锅魁则层层都酥。混堂锅魁:其特色是泡,锅魁泡得老高。脆皮锅魁:以香味闻名,有各种馅,锅魁上有一个红印,油亮亮的。另还有芝麻锅魁、糯米锅魁、腌肉或卤肉夹锅魁以及各种味道与肉馅的锅魁,可达20多个品种。其独特风味与地域特色,将吸引众多本地和外地的食客。
梓潼片粉梓潼片粉,色绿质嫩,柔滑而富弹性,整洁而层次分明,食时兑料讲究,多配以麻辣酸调料,若浇以豆豉酱汁、窝油高醋,辣椒香油,大蒜芥末,视之绿盈水泛,食之麻辣冲,嚼之柔韧凉爽,寒热俱佳佳,清嫩爽口,阴阳相宜,鲜味独特。因只有用梓潼之水做出的片粉才有筋力,抖之不断,食之柔软,故成梓潼一绝。
梓潼酥饼梓潼酥饼,俗称“薄脆子”。其发源地是梓潼许州,故又称许州酥饼,历史悠久,始创于唐代天宝年间。据传唐玄宗李隆基入蜀时,途经梓潼上亭铺,地方官员以酥饼贡奉,玄宗尝之赞不绝口,后上贡朝廷,逐成为“贡饼”从而扬名蜀中,成为传统糕点。梓潼酥饼主要以小麦精粉,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余味回香淡雅等特点。

科技事业

锅魁油旋子锅魁:锅魁中间有一个“龙眼睛”似的锅魁头,把龙眼牵出、提出来,整个锅魁一层层旋开而不会断,锅魁则层层都酥。混堂锅魁:其特色是泡,锅魁泡得老高。脆皮锅魁:以香味闻名,有各种馅,锅魁上有一个红印,油亮亮的。另还有芝麻锅魁、糯米锅魁、腌肉或卤肉夹锅魁以及各种味道与肉馅的锅魁,可达20多个品种。其独特风味与地域特色,将吸引众多本地和外地的食客。
梓潼片粉梓潼片粉,色绿质嫩,柔滑而富弹性,整洁而层次分明,食时兑料讲究,多配以麻辣酸调料,若浇以豆豉酱汁、窝油高醋,辣椒香油,大蒜芥末,视之绿盈水泛,食之麻辣冲,嚼之柔韧凉爽,寒热俱佳佳,清嫩爽口,阴阳相宜,鲜味独特。因只有用梓潼之水做出的片粉才有筋力,抖之不断,食之柔软,故成梓潼一绝。
梓潼酥饼梓潼酥饼,俗称“薄脆子”。其发源地是梓潼许州,故又称许州酥饼,历史悠久,始创于唐代天宝年间。据传唐玄宗李隆基入蜀时,途经梓潼上亭铺,地方官员以酥饼贡奉,玄宗尝之赞不绝口,后上贡朝廷,逐成为“贡饼”从而扬名蜀中,成为传统糕点。梓潼酥饼主要以小麦精粉,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余味回香淡雅等特点。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3838.1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6.49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24.49公里,民航营运航线55条。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18.09亿人公里,增长35.1%;公路货运周转量75.39亿吨公里,增长9.9%;水运客运周转量243.15万人公里,增长208.1%;铁路旅客发送量881.32万人,增长24.0%;铁路货运发送量306.97万吨,增长151.9%;民用航空客运量298.02万人,增长3.1%;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19530.1吨,增长2.8%。[2]

体育事业

成绵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绵遂高速公路、绵广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已经开工建设绵(阳)西(充)高速公路、绵九高速公路(绵阳至九寨沟)。

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

医疗卫生

绵阳站绵阳站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贯穿市域,设有绵阳站、江油站和青莲站。

西成客运专线、成兰铁路均在建设中。

正在规划建设绵九铁路(绵阳至九寨沟)、绵(阳)遂(宁)铁路。

绵阳站新站房启用后,其站房规模为四川省第二大火车站。

乘坐火车北上可直达西安、上海、青岛、北京等城市。南下可到达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地。

社会保障

绵阳南郊机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城南,距市中心10千米,机场外联宝成铁路,成绵、绵广高速和九寨环线,交通便利,得天独厚,为民航运输和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训练飞行使用的训运结合机场。机场等级为民用4D级,跑道长2400米,可起降B757、A320、A321、B737等大中型飞机;停机坪面积6万平方米,11个停机位,候机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可达200万人次。机场空域环境宽松、净空环境优越,气象条件良好,保障设施齐全,是仅次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四川省第二大机场。

2011年4月,四川航空公司正式入驻绵阳南郊机场。截至2013年9月,绵阳机场共开通20余个航班,通航国内22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广州、深圳、西安、石家庄、厦门、长沙、昆明、兰州、贵阳、郑州、济南、南京、丽江、西宁、沈阳、杭州、乌鲁木齐、天津、拉萨和九寨沟,以及季节性航班三亚。绵阳市南郊机场绵阳市南郊机场

运输

2019年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21.46亿人公里,下降6.1%;公路货运周转量91.29亿吨公里,增长8.4%;水运客运周转量152.99万人公里,下降9.8%;铁路旅客发送量1078.83万人,增长13.4%;铁路货运发送量116.10万吨,增长33.6%;民用航空客运量415.94万人,增长5.6%;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25960吨,增长8.9%。[42]

劳动就业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市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22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年底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4个。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部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653个,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78个。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965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916件,实施专利项目1108件。[2]

环境保护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60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73.79万人,教职工6.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4万人

2021年全市有小学355所,招生4.68万人,在校学生28.3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68所,招生8.69万人,在校学生26.2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所,招生1.94万人,在校学生4.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招生150人,在校学生922人;学前教育幼儿园807所,招生3.48万人,在园幼儿14.28万人。

2021年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5.36万人,在校生14.36万人,毕业生3.93万人,专任教师8232人。[2]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高校名单
高校名称 学校地址 校园总面积(亩)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开设专业数 硕士点(覆盖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4072.9 1 13 78 72
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1610 1 70 2
西南财大天府学院 绵阳市科创园区园兴西街2号 1944 0 0 53 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绵阳市经开区机场东路83号 1856.88 1 53
西科大城市学院 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 800 46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绵阳市涪城区机场西路88号 304 1
中物院职工工学院 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64号 81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市游仙区仙人路一段32号 737.62 57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校 绵阳市教育中路1号 1306 24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校 绵阳市涪城区教育园区教育西路16号 1060.75 23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 432 20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市经开区隆康路10号 403 28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 绵阳市长虹大道南段71号 100.87 43
涪江机器厂职工大学 绵阳市科创园区九盛路9号 80 7

安全生产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高校名单
高校名称 学校地址 校园总面积(亩)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开设专业数 硕士点(覆盖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4072.9 1 13 78 72
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1610 1 70 2
西南财大天府学院 绵阳市科创园区园兴西街2号 1944 0 0 53 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绵阳市经开区机场东路83号 1856.88 1 53
西科大城市学院 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 800 46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绵阳市涪城区机场西路88号 304 1
中物院职工工学院 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64号 81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市游仙区仙人路一段32号 737.62 57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校 绵阳市教育中路1号 1306 24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校 绵阳市涪城区教育园区教育西路16号 1060.75 23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 432 20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市经开区隆康路10号 403 28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 绵阳市长虹大道南段71号 100.87 43
涪江机器厂职工大学 绵阳市科创园区九盛路9号 80 7

邮电通信

2021年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艺术馆、文化馆(站)299个,博物馆、展览馆15个,剧场、影剧院4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9.93%,电视覆盖率99.93%,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7种。[2]

旅游

2021年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6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333次,参加人数40.5万人次。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242枚。其中:金牌59枚、银牌92枚。[2]

综述

2021年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556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109个,卫生人员4.82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8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46万人,注册护士1.74万人,卫生机构床位4.19万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6.44/10万、1.64%、2.71%。[2]

名称 性质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甲等专科、公立
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公立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惠民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骨科医院 三级乙等骨科、公立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 三级乙等妇幼、公立
绵阳肿瘤医院(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肿瘤、公立
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绵阳市第八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肛肠、公立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0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三级乙等眼科、民办
绵阳口腔医院 二级甲等口腔、民办
绵阳富临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民办

A级景区

名称 性质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甲等专科、公立
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公立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惠民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骨科医院 三级乙等骨科、公立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 三级乙等妇幼、公立
绵阳肿瘤医院(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肿瘤、公立
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绵阳市第八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肛肠、公立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0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三级乙等眼科、民办
绵阳口腔医院 二级甲等口腔、民办
绵阳富临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民办

名胜古迹

2021年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1.3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5.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0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4.1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9.6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69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1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3.52万人,下降19.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1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9.77万人,下降3.2%。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为1320元/月。年末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7个,床位3.23万张。[2]

著名人物

2021年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5.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5%,全市有1.1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

荣誉

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50元,比上年增加3470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92元,比上年增加1962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食品烟酒支出928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0元,比上年增加2036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24元,比上年增加1585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925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6%。[2]

对外交往

2021年全市20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16个断面达到II类及以上水质,占比达80%。其中,2个国控断面同比实现水质提升一个类别,8个国、省断面较“十四五”水质目标提升一个类别,涪江干流、安昌河、平通河考核断面全部达到II类水质,通口河考核断面达到I类水质。

2021年全市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365天,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达标天数比例为88.8%,达标324天,其中优123天,良201天,超标41天,其中轻度污染35天,中度污染6天,重度污染0天。全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值为34.9↵g/m3。市区共获降水样104个,其中酸雨29个,酸雨频率27.9%,降水pH均值为5.46。城区、郊区均属轻酸雨区。

2021年,城区1、2、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4a类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100%。全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5.1dB(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一般),与上一年度相比,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下降0.6dB(A),水平等级保持不变。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值为68.7dB(A),质量状况等级为二级(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9B(A),强度等级不变。

2021年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0.7%,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23.3万吨标准煤,增长16.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4.4%。清洁能源生产继续提升,电力生产企业累计发电1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2]

词条图册

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5起,下降20.3%,死亡59人,增长9.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8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36起,死亡36人;道路交通事故19起,死亡23人。[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