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

目录导航

沿革

  现代工业建筑体系的发展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十年进步最大,更显示出自己独有的特征和建筑风格。工业建筑起源于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随后在美国、德国以及欧洲的几个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大量厂房的兴建对工业建筑的提高和发展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解放后新建和扩建了大量工厂和工业基地,在全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贯彻了“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设计力量迅速壮大。未来,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工业建筑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类型

  工业建筑种类繁多,例如可分为钢铁厂建筑、机械制造厂建筑、精密仪表厂建筑、航空工厂建筑、造船厂建筑、水泥厂建筑、化工厂建筑、纺织厂建筑、火力发电厂建筑、水电站建筑和核电站建筑等。工业厂房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仓库、动力站,以及各种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滑道、烟囱、料斗、水塔等;按生产特征可分为热加工厂房、冷加工厂房和洁净厂房等;按建筑空间形式可分为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两类。

特点

  工业建筑是进行工业生产的房屋,在其中根据一定的工艺过程及设备组织生产。它与民用建筑一样具有建筑的共同性,在设计原则、建筑技术及建筑材料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生产工艺不同、技术要求高,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工业建筑必须紧密结合生产,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并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卫生条件,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

  二、工业生产类别很多、差异很大,有重型的、轻型的;有冷加工、热加工;有的要求恒温、密闭,有的要求开敞,这些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层数、体型、立面及室内处理等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

  三、不少工业厂房有大量的设备及起重机械,不少厂房为高大的敞通空间,无论在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上都较一般民用建筑复杂。

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生产的种类越来越多,生产工艺亦更为先进复杂,技术要求也更高,相应地对建筑没计提出的要求亦更为严格,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为了掌握建筑物的特征和标准,便于进行设计和研究,工业建筑可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按用途分类:

  1、主要生产厂房。系指从原料、材料至半成品、成品的整个加工装配过程中直接从事生产的厂房。如在拖拉机制造厂中的铸铁车间、铸钢车间、锻造车间、冲压车间、铆焊车间、热处理车间、机械加工及装配等车间,这些车间都属于主要生产厂房。“车间”一词,本意是指工业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管理单位,后亦被用来代替“厂房”。

  2、辅助生产厂房。指间接从事工业生产的厂房。如拖拉机制造厂中的机器修理车间、电修车间、木工车间、工具车间等。

  3、动力用厂房。指为生产提供能源的厂房。这些能源有电、蒸汽、煤气、乙炔、氧气、压缩空气等。其相应的建筑是发电厂、锅炉房、煤气发生站、乙炔站、氧气站、压缩空气站等。

  4、储存用房屋。指为生产提供储备各种原料、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房屋。如炉料库、砂料库、金属材料库、木材库、油料库、易燃易爆材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等

  5、运输用房屋。指管理、停放、检修交通运输工具的房屋。如机车库、汽车库、电瓶车库、消防车库等。

  6、其它。如水泵房、污水处理站等。

  二、按层数分类:

  1、单层厂房。这类厂房主要用于重型机械制造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等。

  2、多层厂房。这类厂房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轻型机械制造工业、精密仪器工业等。

  3、混合层次厂房。厂房内既有单层跨,又有多层跨。

  三、按生产状况分类:

  1、冷加工车间。生产操作是在常温下进行,如机械加工车间、机械装配车间等。

  2、热加工车间。生产中散发大量余热,有时伴随烟雾、灰尘、有害气体。如铸工车间、锻工车间等。

  3、恒温恒湿车间。为保证产品质量,车间内部要求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如精密机械车间、纺织车间等。

  4、洁净车间。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大气中灰尘及细菌的污染,要求保持车间内部高度洁净,如精密仪器加工及装配车间、集成电路车间等。

  5、其它特种状况的车间。如有爆炸可能性、有大量腐蚀物、有放射性散发物、防微振、高度隔声、防电磁。

趋势

  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生产体制变革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厂房在向大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同时普遍要求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利发展和扩建,并便于运输机具的设置和改装。工业建筑设计的趋向是:

  一、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扩大柱网尺寸,平面参数、剖面层高尽量统一,楼面、地面荷载的适应范围扩大;厂房的结构形式和墙体材料向高强、轻型和配套化发展。

  二、适应产品运输的机械化自动化要求。为提高产品和零部件运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运输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将运输荷载直接放到地面,以简化厂房结构。

  三、适应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要求,对厂房的工作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如采用全空调的无窗厂房(也称密闭厂房),或利用地下温湿条件相对稳定、防振性能好的地下厂房。地下厂房现已成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新领域。

  四、适应生产向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不少国家采用工业小区(或称工业园地)的作法,或集中一个行业的各类工厂,或集中若干行业的工厂,在小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下进行设计,小区面积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

  五、适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因用地紧张,因而多层工业厂房日渐增加,除独立的厂家外,多家工厂共用一幢厂房的“工业大厦”也已出现。

  六、提高环境质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