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减退

目录导航

症状起因

(一)功能性疾病

1 、精神心理性如神经性厌食,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情绪性食欲减退,精神创伤等。

2、胃肠动力障碍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胃轻瘫,肠易激综合征等。

3、食物的质与各营养素的含量饮食中蛋白含量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则食量下降,食物的色、香、味对食物的影响等。

(二)器质性疾病

1、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

(1)胃肠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胃大部或全切术后、胃癌、肠癌、阑尾炎、炎症性肠病等。

(2)肝胆胰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征、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后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2、泌尿系统疾病

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3、心血管疾病

如心律失常、右心衰、全心衰等。

4、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髓样癌、类癌综合征等。

5、代谢紊乱

如严重低钠、低钾、高钙血症,维生素D摄入过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氮质血症等。

6、晚期恶性肿瘤

如胃癌、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肺癌等。

7、感染性疾病

如急慢性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急慢性感染,结核性腹膜炎,肠道寄生虫等。

8、药物副作用

9、其他

如急慢性中毒性疾病、过度吸烟、饮酒、进食不当,血胰岛素、血糖水平等。[1]

常见疾病

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情绪性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综合征、胃轻瘫,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胃大部或全切术后、胃癌、肠癌、阑尾炎、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征、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后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右心衰、全心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髓样癌、类癌综合征、电解质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胃癌、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肺癌、急慢性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急慢性感染,结核性腹膜炎,肠道寄生虫等。

诊断

1、病史

食欲不振发生的缓急,持续时间以及进展情况,有无其他伴随症状表现如发热、恶心、呕吐、咽下困难等,有无腹泻、便秘、腹痛,有无服用药物史以及饮酒史,有无结核、胃炎、肝炎、肾脏病、糖尿病史,有无精神创伤史及明确的诱因,体重有无改变。

2、体格检查

注意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皮肤有无黄染、脱水、水肿、色素沉着,有无心脏增大,有无肝硬化、脾肿大及腹水症,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肿块。

3、实验室检查

常规行血、尿、粪便检查,有针对性地查肝功能、肾功能、血钠、钾、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血沉。

4、器械检查

胃镜检查可解决胃部疾患的鉴别诊断问题,B超检查可对心、肾等有无病变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食欲减退应和畏食区别,畏食者食欲正常,摄食时口咽疼痛、咽下困难或进食后引起疼痛、不适等症状而不愿进食,如口咽炎症、溃疡等。以下为出现食欲减退症状的系列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食欲减退的鉴别诊断

1、急性胃炎

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急性炎性病变。病变可为胃底、胃体、胃窦任一部位或全胃。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有食欲减退、上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呕血、黑便等,也可无症状或仅有胃镜下表现。该病胃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炎性渗出物覆盖。病变多为可逆性,经治疗多于短期内症状恢复正常。

2、慢性胃炎

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病变可为胃体、胃窦任一部位或全胃,根据病理改变不同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上腹痛、纳差、恶心、嗳气、反酸,可间歇或长期存在,如有糜烂可有不同程度出血,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萎缩性胃炎时可有贫血。体查可有贫血、上腹压痛等。慢性胃炎病史不典型,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常靠胃镜诊断。

3、消化性溃疡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临床表现的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结合X线钡餐,胃镜检查并活检可确诊。

4、胃癌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近期出现的上腹不适,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食肉类,或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症状加重,失去节律性,制酸剂不能缓解疼痛,少数因呕血或黑便而就诊。晚期胃癌可呈进行性消瘦、贫血、低热、食欲不振,低蛋白血症致全身浮肿,最后呈恶病质。诊断:主要依赖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加活检。

5、胃下垂

是由于隔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线以下。该病多见瘦长体形、女性、多产妇、多次腹部手术伴腹肌张力低下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临床表现: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明显下垂者表现为胃肠功能低下和分泌功能紊乱。由胃下垂排空缓慢,上腹有饱胀不适,嗳气、食欲减退及便秘,且常于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诊断:主要靠X线钡餐检查确诊。

6、幽门梗阻

是指因胃窦部、幽门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良恶性肿瘤等引起幽门狭窄或闭塞,胃内容物不能排人十二指肠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临床表现与梗阻程度呈正相关。开始主诉上腹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继之呕吐大量有酸臭味胃潴留物或发酵的隔夜宿食、无胆汁。体查见患者消瘦、营养不良、腹膨隆,并可见胃型、蠕动波及振水音。诊断:(1)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难。如确定幽门梗阻应判断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2)测定空腹胃液量及性质;(3)内镜检查及活检可确定梗阻的性质。

7、结肠癌

包括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结肠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可出现轻度腹泻、里急后重、体重减轻、贫血、食欲减退等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加病检。

8、炎症性肠病

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加便血。大便次数增加,为黏液脓血样便或血水样便,直肠受累者有里急后重。常在下腹部或左下腹有阵发性痉挛性绞痛,腹痛即有便意,排便后稍缓解,很快又出现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诊断:有上述临床表现及钡灌肠/结肠镜所见,再排除慢性菌痢,阿米巴、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缺血性肠病,放射性直肠炎等可确立诊断。

9、肠梗阻

所有肠梗阻患者均可出现食欲减退。

10、便秘

所有便秘患者均可出现食欲减退。

11、急性肝炎

各种类型急性肝炎,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为最常见症状,诊断以血清转氨酶增高及肝炎标志物阳性为主要依据。

12、慢性肝炎

是指肝的慢性炎症反应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者,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肝区不适等。可有轻度黄疸或尿色变深,体查可有肝大质软,有触痛或叩痛,少数有脾大等。

13、肝炎后综合征

部分成人患急性病毒性肝炎后,虽肝功能等已恢复正常,但患者仍有类似肝炎的症状称肝炎后综合征,消化道症状有食欲不振、厌油、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精神症状如眩晕、兴奋、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查一般无异常发现,肝功能、肝腹B超、肝活检无异常。

14、肝硬化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晚期肝功能失代偿,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症,并有多种并发症出现。临床表现:多有食欲减退,精神萎糜,消瘦低热,皮肤巩膜黄染或尿黄,肝区疼痛等。体查多呈肝病面容、脾大、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有腹水者呈蛙腹或脐疝形成。部分患者出现右侧胸水,下肢水肿,杵状指,腮腺肿大,或伴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15、肝癌

早期及亚临床期多无症状,中晚期主要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腹胀、发热、黄疸等。诊断:病史、 B超、CT、肿瘤标记物等检查。

16、胰腺癌

为胰腺外分泌腺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食欲不振、消瘦及黄疸等。诊断:早期无特异表现,但发展快,至有典型症状时已到晚期。根据病史、症状、胰腺癌标志物、B超、CT或MRI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

17、慢性胆囊炎

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疼痛,可向右侧肩脚下区放射,少数疼痛可位于胸骨后或左上腹。多于夜间或饱餐后发作,如并发结石嵌顿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病间歇期有腹胀、嗳气,食欲减退,对脂肪餐不耐受等。体查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胆囊肿大时可触到囊性包块。B超、X线腹平片、CT扫描等进一步确诊。

18、胆囊切除后综合征

指胆囊切除后原有的胆道疾病症状反复出现,或重新发生一些胆道系统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消化不良表现)。

(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食欲减退的鉴别诊断

1、急慢性感染

患者急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化脓性感染,血吸虫病或其他寄生虫病时常表现为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乏力、血沉增快等以及局限性症状和体征。

2、肾脏疾病

最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和尿毒症等。

3、慢性心衰

右心衰时静脉压升高引起胃、小肠、大肠淤血、水肿和缺氧从而影响器官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

4、严重贫血

红细胞数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出现一系列缺氧变化,胃肠道方面症状以食欲不振,恶心为常见,其次为呕吐、腹胀,偶有腹泻便秘等。

5、肿瘤性食欲减退

对年龄在40岁以上有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疑有恶性肿瘤时须各系统的进一步详细的检查,如无肯定发现,亦应定期反复随访,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和进展,以便及时发现恶性肿瘤。

6、药物性食欲减退

许多药物可引起食欲减退,如氨茶碱,阿司匹林、四环素、氯霉素等,该类患者多在停药后2-3天恢复食欲,若停药不缓解应考虑有其他疾病存在的可能。

7、电解质平衡紊乱

重度低钠性失水常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腹痛等,甚至神志淡漠、嗜睡、血压下降与昏迷,稀释性低钠血症(如水中毒、抗利尿素分泌异常症)低氯血症,酸中毒等均可引起明显的食欲减退。

(三)精神心理因素引起食欲减退的鉴别诊断

1、神经性厌食

是一种较严重的神经症。女性多见、患者多伴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如强迫观念、抑郁、妄想等,对肥胖和体形常过于担心,有或曾有要减轻体重的异常欲望,其主要性特征是查不出器质性疾病,但厌食严重伴体重减轻。有些病人的异常表现还有阵发性疯狂进食,偷吃食物后又诱发呕吐或欲使食物泻掉而服泻药的行为。尽管病人已营养不良却常常表现得兴奋,警觉性强,精神状态尚好。需要注意鉴别的一是些严重食欲不振也可引起精神障碍。因此,诊断神经性厌食前,务必仔细排查器质性疾病。

2、神经官能症

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全身状况良好。常有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嗳气、胃灼热等,伴有失眠、多梦、头昏、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闷、阵发性颜面潮红、手掌多汗等神经官能症状,除外器质性疾病。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组综合征,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前者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症状包括丧失自尊或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有自杀意念或想法等。

4、情绪性食欲减退

食物经人类的视觉、味觉、嗅觉等,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加工,对进食各种食物的经验使机体再度发生对这些食物需求的欲望。如进餐的环境较差,卫生条件不好,人们常无食欲,在高温炎热的环境里食欲也会下降。

检查

 血尿便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腹部B超、X线、CT、磁共振、内镜等。

治疗

1、治疗原发病器质性食欲减退,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一般不需特殊用药。对诊断明确又确需改善症状症状者可试用助消化药或胃肠动力剂。对一时未找到原发病且有报警症状,高度怀疑器质性病变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不滥用消食片,胃酶制剂等药。

2、停用或调整某些药物,消除副作用所致的食欲不振。

3、功能性食欲减退溃疡样症状者用抑酸药,动力样症状者用促动力剂,如有效继续治疗一段时期,神经精神症状者精神治疗,抗抑郁治疗辅助消化药物。

临床表现

长期食欲不振可引起消瘦、体重下降、营养不良。首先表现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的缺乏,同时出现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体温过低等。也可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体质虚弱。有些患者由于长期食欲不振,出现焦虑不安、精神萎靡等。

 

预防措施

1、平时应多吃粗粮,忌食肥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偏食、挑食。多食用鳄梨、香蕉、酸奶、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可增加食欲,改善味觉。

2、多食用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可增加食欲。

3、正餐前后,可适量增添零食,多次少量地摄入食物可以增加食欲。

4、戒烟。[1]

日常护理

(一)配合病因治疗,合理用药

1、病情观察:监测体重、腹围及出入量。观察有无黄疸、肝脾大小、并定期抽血检查肝功能。

2、药物治疗:对不同原因造成的食欲不振使用药物不同。

(二)饮食指导

向患者讲解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性,合理安排饮食,改善营养状况。

1、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每日营养的需要量,详细计算出营养物质的配比,制定每日食谱。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合理搭配:经常更换饮食品种,以促进食欲。烹饪时讲究色、香、味,在病情允许下,可使用一些调味剂。

4、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环境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安静舒适。

5、其他: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每日就餐时间,最初应少食多餐。进餐前不要饮水。

(三)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认识改进食欲、增加营养的重要性;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满足机体代谢修复的需要。帮助患者了解每日营养的需要量、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及营养成分。高蛋白饮食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应多食用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鱼类、蛋类等。脂肪供给应以植物油为主。多食含丰富维生素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谷类、水果等。

(四)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护理人员应重视精神因素对食欲不振的影响,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心、体贴、劝慰、开导患者,讲明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应对措施,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