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平是 汽轮机"turbine"一词的英文译音, 汽轮机油与其它润滑油的主要差别在于更好的 抗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能,主要用于发电厂蒸气轮机、水电站 水轮发电机及其它需要深度精致润滑油的润滑场合,透平油就是汽轮发动机用的一种机油,适合高速 机械润滑用,主要起到润滑\散热\冷却调速的作用。 透平是英文turbine的音译,源于拉丁文turbo一词,意为旋转物体。又称涡轮、 涡轮机。透平最主要的部件是旋转元件(转子或称叶轮),被安装在透平轴上,具有沿圆周均匀排列的叶片。流体所具有的能量在流动中经过喷管时转换成动能,流过转子时流体冲击叶片,推动转子转动,从而驱动透平轴旋转。 透平轴直接或经传动机构带动其他机械,输出 机械功。
透平油也称TSA 汽轮机油,按照ISO黏度等级分为32、46、68、100几个等级,其密度一般都是按照实测值计算,随着汽轮机油的 运动黏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您如果是搞化工应该理解汽轮机油主要考核运动黏度指标, 动力黏度/密度=运动黏度,汽轮机油的大致密度范围在0.9~0.91之间 补充:要是HC类基础油,密度大概是.83~.85之间
1.汽轮机油普通汽轮机油用于发电厂、船舶和其它工业的 蒸汽轮机、水力轮机、发电机轴承等机械设备中的 润滑系统。
2.防锈汽轮机油发电厂设备专用油,也可做为船舶和其它工业的汽轮机组、水轮机组的 润滑与密封。可做为需不含硫化物介质的 压缩机、 液压传动等设备用油。使用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0℃。
3.抗氨 汽轮机油适用于大型合成氨化肥装置的离心式合成压缩机、冰机及汽轮机组的润滑与密封,工作条件温度在50—55℃,环境湿度在—10—50℃,其中32D可在—20—50℃下使用。
良好的 氧化安定性。在循环使用过程中,长期与空气和金属接触,使用寿命5~15年。长期运行中产生的沉淀物少, 酸值增加不显著。
良好的粘温性能。油品 粘度指数高,随着温度变化,其粘度变化小。
良好的抗乳化性能。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入导致油品乳化,抗乳化性能高可以尽快的使油水分离。
良好的防锈防腐性能。防止由于水、空气、其他杂质对设备引起的锈蚀。
良好的抗泡性能
按应用场合的特点和组成分为六个品种:
抗氧型 汽轮机油
抗氧防锈型汽轮机油:发电厂设备专用油。
抗氨汽轮机油:适用于大型合成氨化肥装置的离心式合成 压缩机、冰机及汽轮机组的 润滑与密封
极压 汽轮机油
抗燃汽轮机油
高温汽轮机油
蒸汽轮机和 离心式压缩机选用L-TSA(抗氧防锈) 汽轮机油;
燃汽轮机(包括烟机)选用燃汽轮机油;
减速箱载荷高,调速器润滑条件苛刻的机组选用极压型汽轮机油;
接触氨的 汽轮机和 离心式压缩机选用抗氨 汽轮机油
高温汽轮机组选用难燃汽轮机油
⑴、在保证润滑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黏度较小的油品,因黏度较小的油品其散热性和 抗乳化性均较好。
⑵、在使用中要经常调节润滑油 冷却器的冷却水量,使轴承回油管温度控制在60℃左右。
⑶、运行中 汽轮机油若需补充新油品时,必须预先进行混合油品的油泥析出试验,确保无沉淀物产生方可使用。
⑷、换油前,要认真清洗 润滑系统,以免污染新油品。只要有10%的旧油品存在,就可使新油品的使用期限缩短75%左右。
⑸、不同品种和不同牌号的汽轮机油不宜随意混合使用。
⑹、 汽轮机油不能用其他品种的润滑油代用,必要时可用黏度较大的汽轮机油代替黏度较小的汽轮机油。
⑺、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漏气、漏水,以免影响油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不同厂家同种类的 汽轮机有是否可以混用?
由于不同厂家的产品中的添加剂可能存在明显差别,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混用,如必须混用,应先按比例进行混兑试验,试验项目合格后在进行混用。
汽轮机油被乳化后有什么危害?
乳化液在轴承等处析出水时,可能破坏油膜。
乳化液可以引起 金属腐蚀。
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造成供油不足。
油被乳化后,易引起油品加速老化,老化所产生的环烷酸皂、胶质等进一步促进油品的乳化。
降低了油品的润滑作用,增大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引起轴承过热,损害机件。
抗氨 汽轮机油与普通汽轮机油性能的区别?
抗氨汽轮机油是用于 氮气、氢气和 氨气为压缩介质的压缩机与 汽轮机共用同一 润滑系统的装置,与普通汽轮机油的最大区别在于用中性或碱性 防锈剂代替普通 汽轮机油中所用 T746等酸性防锈剂,确保油品不与系统中氨起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以致影响机器正常运转。
燃气轮机油与普通汽轮机油相比的优点?
燃气轮机由于具有节能及动力大特点,在运转过程中,润滑油受到高热表面作用,与空气(烟气)相混,以相当大的速率泵送和循环,并处于高压下使用,因此,要求燃气轮机油比蒸汽轮机油具有更优良的 高温氧化 安定性和抗磨性。
TSA 汽轮机油品种及特点?
目前我国L-TSA汽轮机油产品标准为GB11120-89,该标准将汽轮机油按40℃ 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100四个粘度等级(牌号),并分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质量等级,其中优等品为国际先进水平,一级品为国际一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