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制导炸弹

激光制导炸弹

目录导航

结构

激光制导炸弹通常由激光寻的头、控制装置、普通炸弹弹体构成、引信和较大的弹翼组成。激光寻的头是一部激光发射器,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散射信号。激光经过透镜聚焦在光敏元件位差信号板上,形成像点。当像点中心落入信号板的某个象限内时,就表示炸弹偏离瞄准点,产生了飞行偏差信号,经放大后送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带微处理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舵机以及其操纵系统组成,计算机可将象限内的偏差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并经机械操控系统使舵机产生偏转以消除偏差信号,直至像点进入信号中央盲区,使航空炸弹准确飞向目标。炸弹弹体、引信以及弹翼与普通炸弹相似。[1]

制导方式

激光制导炸弹主要有三种制导方式:半主动制导、全主动制导以及波束制导。

半主动制导:由地面或飞行器携带的激光目标照射器发射的激光束照射目标,被制导的炸弹上装有导引头,能自动跟踪从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将炸弹导向目标。半主动制导命中率较高,且允许地面人员对炸弹进行激光引导。

全主动制导:激光目标照准器与寻的头在同一炸弹上。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管,但弹体的技术含量更高,而且每次轰炸都会消耗掉激光器。

波束制导:被制导的炸弹沿机载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波束飞行,直至命中目标。但波束制导炸弹在投放后,需要飞机一直保持对目标的照射,在进入敌军防空火力攻击区域时载机易受攻击。[1]

战例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首次投入使用是在越南战场上。据统计,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共投掷激光制导炸弹25000枚,炸毁重要目标1800个,其中包括普通航弹难以摧毁的桥梁106座。美空军轰炸越南清化大桥是激光制导炸弹运用的典型战例。清化大桥位于河内以南112公里处,是从河内通往越南南部的铁路、公路必经之处,在1965~1968年的4年里,美空军曾出动数百架次飞机对其进行轰炸,但在付出了10余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后,桥梁仍未被完全炸毁。1972年4月27日美国空军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4战斗轰炸机从泰国的乌汶(Ubon)出发,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大桥发起攻击。5枚GBU-10“宝石路II”激光制导炸弹命中了大桥。虽然大桥依旧矗立,但仅能步行通过了。5月13日,F-4战斗轰炸机们再次光临清化大桥,还带来了15枚GBU-10激光制导炸弹。这一次,激光制导炸弹显示出了极高精确度和强大威力,它们不仅击中了大桥,甚至还击中了桥身的同一位置。当硝烟散尽,人们发现大桥西面尾部已经彻底从桥墩上炸塌了。

1986年,在“黄金峡谷”行动中,美军飞机利用夜幕长途奔袭利比亚,用GBU-10激光制导炸弹与搭载有激光制导套件的Mk.20集束炸弹准确地对卡扎菲总部和驻地实施精确轰炸,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本次行动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次外科手术式打击,激光制导炸弹在本次打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大量伊拉克经过严密加固的固定目标,包括五分之四的交通设施。[3]

发展现状

激光制导炸弹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由于其具有命中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效费比较高,各军事强国均对激光制导炸弹进行了研制。

中国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中国最新研制出LS-6(雷石-6)激光制导炸弹,在珠海航展上进行过展出,其性能接近于美军的GBU-12-3(宝石路-3)型激光制导炸弹。[3]

美国

美军使用的“宝石路”系列炸弹几乎参加过自越战以来所有的作战行动。历次实战证明了“宝石路”系列制导炸弹是一种费效比很高的武器,在“沙漠风暴”空袭发起时美军投下的第一枚炸弹就是F-117A携带的GBU-27,并准确的摧毁了巴格达市中心的电话电报大楼;F-111F战斗轰炸机曾在一次行动中出动46架,每架携带4枚GBU-12,创下了摧毁132辆坦克及装甲车的记录。“宝石路”(Paveway,又称“铺路”)激光制导炸弹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的精确制导炸弹系列,“宝石路”已经发展了Ⅰ、Ⅱ、Ⅲ三代,而且每代都有多种型号,如“宝石路”Ⅰ有GBU-10MB、GBU-11MB、GBU-12A/B,“宝石路”Ⅱ有GBU-10C/D/E/F/G/H/J、GBU-12D、GBU-16A/B,“宝石路”Ⅲ有GBU-22/B、GBU-24/B、GBU-24A/B、GBU-27/B、GBU-28MB等。各种型号在结构上基本相似,都是由Mk82、Mk83、Mk84或BLU-109、BLU-113等普通航空炸弹加装制导装置和稳定尾翼改造而成,且都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因此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3]

俄罗斯

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鉴于美国在越战中成功运用电射制导炸弹,位于莫斯科的GNPP 局在 1972 年研制同类的武器系统,从它的寻的头构形推测,其技术层次已超过美国在越战中使用的激光制导炸弹。KAB-500L 是第一种俄制激光制导炸弹,整体外形与美制“宝石路”炸弹相似,其激光寻标套件能用来修改自由落体炸弹,但它没有“宝石路”的弹体前、后大型稳定控制翼,运动路径由尾翼的控制面控制。之后俄罗斯在激光制导炸弹的基础上发展了电子光学制导,研制成功了KAB1500系列精确制导炸弹,具备了自主目标跟踪能力。特别是KAB—1500L/Kr精确制导炸弹,重达1500公斤。[3]

英国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英国几乎没有独立研制制导炸弹,几十年来主要使用雷锡恩公司的“宝石路”。早在80年代初,英国就成为“宝石路”Ⅱ的第一个国际用户,并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付诸使用,这是“宝石路”Ⅱ的首次实战使用。2000年,英国国防部又从雷锡恩公司采购了一批增强型“宝石路”Ⅱ/Ⅲ,作为“临时精确制导炸弹”(1PGB)装备空军“狂风”战斗机。2002年,“狂风”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多次投放增强型“宝石路”Ⅱ,打击伊拉克的防空设施,这也是增强型“宝石路”Ⅱ的首次实战使用。2003年6月,英国国防部宣布选择雷锡恩公司正在设计的“宝石路”Ⅳ作为新型精确制导炸弹(NPGB),预定2007年开始装备“狂风”、“鹞”及“台风”战斗机。[3]

法国

模块式空对地武器(AASM)模块式空对地武器(AASM)法国的“模块式空对地武器(AASM)”计划,是法国开始自行研发精确制导武器的一项措施。通用机械电气公司生产的模块式空对地武器,是一种在防空区外发射的动力空对地武器,计划取代法国空军装备的AS30L激光制导炸弹。AASM以250千克级普通航空炸弹为基础,基本型采用GPS/INS制导,命中精度在10米左右,后续型可能增加红外成像导引头,届时命中精度有望达到激光制导的水平。最引人注目的是,AASM不但利用弹翼组件增大滑翔距离,而且将安装火箭发动机来提供飞行动力。其高空投放时射程预计可达50公里,低空投放时可达15公里,足以在防区外发射使用。法国空军总共订购了3000枚AASM,计划从2006年开始装备“幻影”2000D和“阵风”战斗机。[3]

以色列

LIZARD激光制导炸弹LIZARD激光制导炸弹以色列在精确制导武器的开发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以色列军火集团在引进美国“宝石路”型激光制导炸弹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出了多种激光制导炸弹。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开发了“怪兽”(格里芬)、“断头台”和“下一代激光制导炸弹”(NGLGB)。其中只有“怪兽”在以色列空军正式服役,并向印度等多国出口。该导弹是以色列技术最成熟的激光制导炸弹。埃尔比特公司开发的主要是“蜥蜴”(LIZARD),采用模块化尾部组件和头锥部件的传统激光制导炸弹设计。已经发展为GPS/INS和激光制导的双模炸弹。以色列战事不断,激光制导炸弹是其对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领导层进行“定点清除”的主要武器,因此其战备程度和实战效率非常高。[3]

南非

“猛禽”Ⅱ用的激光制导炸弹“猛禽”Ⅱ用的激光制导炸弹南非肯特隆公司的“猛禽”Ⅰ多年前已经装备南非空军,但该公司才公布了有关这种制导炸弹的部分资料。据报道,“猛禽”Ⅱ配有GPS/INS制导装置和电视导引头,命中精度在3米左右,射程达到60公里。丹尼尔公司正在研制名为“闪电”的制导炸弹,它与“猛禽”Ⅱ一样具有120公里的最大射程,同时又与以色列的“蜥蜴”一样可以选择激光制导、GPS/INS制导或红外成像导引头,其中激光或红外制导时的命中精度为3米。[3]

伊朗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2007年8月伊朗国防部的一份声明称,伊朗已成功研发了一种重达2000磅(900公斤)的“精确制导炸弹”。这一名为“信使”的炸弹装备了制导系统,它是由伊朗国防部的专家研制的,已进入了作战状态,伊朗的F-4和F-5战斗机可以投射这种炸弹。[3]

对抗方法

了解了激光制导炸弹的特点与软肋后,就可以避实击虚,创造出诸如被动防护、主动对抗等多种方法。

激光制导炸弹的对抗方法与反对抗手段[3]

对抗分类 对抗方法 反对抗手段
战术部署 要点防护 伪装
设置假目标
备用机构
火力打击干扰 火箭助推、防区外投射
无源干扰 烟幕 区间人防 复合制导
构建自动释放系统
伪装涂料
有源干扰 致盲式干扰 防护镜
欺骗式干扰 编码调制
大气散射式干扰

被动防护

对抗分类 对抗方法 反对抗手段
战术部署 要点防护 伪装
设置假目标
备用机构
火力打击干扰 火箭助推、防区外投射
无源干扰 烟幕 区间人防 复合制导
构建自动释放系统
伪装涂料
有源干扰 致盲式干扰 防护镜
欺骗式干扰 编码调制
大气散射式干扰

遮障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对重要目标进行模糊伪装,设立假目标,建立多个备用机构,或在重要目标周围设立假目标。使得敌人飞机用机载红外、可见光、雷达探测设备进行观察时,整体图像模糊不清,找不出真正的攻击目标。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飞行员的判断时间,增加了飞机在目标区的滞空时间,从而使其被击落的几率也增加。重要目标建立了多个备用机构后,即使其中一个或几个被摧毁后,还能保证其他继续工作。另外,重要目标隐蔽化、地下化,构建坚固防护等,这些都是被动防护的内容。[3][4]

有源干扰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激光有“怕”烟雾、水幕、沙尘的弊病。利用这一弱点,可用释放烟幕、水幕、烟尘的方法对付敌方激光制导炸弹。这种方法非常实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采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越南桥梁和地面固定目标,一开始命中率很高,后来越南在采用了烟雾、水幕遮蔽的方法后,美军激光制导炸弹的命中率大大下降。例如,越南为了保卫河内富安发电厂,当美军飞机飞临时,在电厂周围燃烧废弃的轮胎和湿稻草。并往烟雾里喷水,喷水的高度超过建筑物3米,面积为目标的2~3倍,浓度为1克/立方米。结果,烟雾干扰了飞行员的瞄准,使其发现不了电厂的关键部位,潮湿的烟雾阻绝了激光的传播,使激光制导炸弹变成了“不精确”、“不制导”,投下的几十枚激光制导炸弹,仅有一枚落入电厂围墙附近,而没有一枚落入厂区。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奥希拉克核设施周围部署了大量的烟幕发生器,并向烟幕中淋水,美军开始投入70多架次常规作战飞机进行攻击都没有见效。后改用F-117隐形飞机在夜间进行偷袭,用激光制导炸弹也未能一次性的摧毁,连续几个晚上,出动了十几架次,投掷数十枚激光制导炸弹才达到目的。可见,烟雾、水幕、沙尘在足够浓度时,可对激光指示器进行遮蔽,影响激光正常传播,使激光制导炸弹失效。伊拉克战争中,我们在电视画面中往往会看到伊拉克的许多油井都是浓烟滚滚,以为那是美军轰炸的结果,其实,这是伊军为了在广阔、没有遮掩的沙漠中保护军事目标,自己把油井点燃的,其产生的浓烟确实很让美空军头疼。

为了提高遮障的效率,就有必要采用烟雾、水幕、沙尘自动施放系统。所谓自动施放系统,就是设置综合告警装置并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施放装置相连。具体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和预警系统,或者布置在重要目标外围的硬杀伤防御系统(比如高炮,导弹)的预警指挥系统相连,当预警系统告警或者激光感应器侦测出目标受到激光束的照射时,会按照程序启动点火施放装置,迅速地形成有足够浓度的遮障。美国研制的XM—57型发烟机和英国研制的SG—18型发烟机,其遮障效果就非常好。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发烟机就可在战场上形成一道高50米、宽30米,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烟雾笼罩地域,并能有效的使受保护目标避开目视和所有的热成像仪、光学侦查以及激光瞄准,极大地提高了目标的生存能力,成为一种高费效比的现代软防御手段。而苏联坦克更有一项绝技,除了坦克炮塔上火炮两侧的烟幕发射管以外,苏联坦克还可以通过向发动机排气管中喷射柴油来产生滚滚的烟雾。这都是有效的防御手段。[3][4]

打击干扰

致盲式干扰法是一种重要的有源干扰(又称积极干扰),它是利用强光束直接瞄准对方激光接收系统中的“眼睛”——传感器,干扰其工作或者令其无法工作,甚至将其摧毁。一般来说,光电设备上的光敏元器件通常比较脆弱,所能承受的光强度有一定限制,一旦超出上限,则会使光敏元器件过载、失灵,甚至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从而使整个光电设备瘫痪。而致盲式干扰就是利用光电设备的这一弱点,趁虚而入。用强激光束照射激光制导炸弹,使炸弹上的光电探测器件失效,最终使炸弹致盲失控。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另一种有源干扰法是欺骗干扰法,即当探测到敌人的激光束脉冲后,以相同的脉冲欺骗激光制导炸弹。比如,当发现敌人飞机正在用激光指示器照射某目标时,我们用敌人激光制导炸弹所用激光束相同的激光,去照射假目标,或蝇甈特设的反光镜等物体,把它们反射的激光作用到敌人的激光制导炸弹上,就能有效的诱骗炸弹改变方向,去攻击假目标,从而保存了真目标。[3][4]

发展趋势

激光制导炸弹的战术运用有双机协同作战和单机作战两种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炸弹投下后,照射机必须持续的对目标进行照射,直到激光制导炸弹命中,不能“投了就走”。这使得照射飞机在目标区内滞空时间过长。比如飞机进行中空轰炸时,投弹高度为5000米,那么无动力炸弹投下后,需要在空中飞行40秒左右才能命中目标,在这段时间内,若搭载激光照准组件的飞机进行剧烈机动,将出现弹药偏离目标的情况。因此,如果此时使用猛烈的防空火力进行轰击,会给飞行员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不能专心瞄准。海湾战争中,F-117飞行员在攻击巴格达附近的一个导弹阵地时,遭到了地面防空炮火的猛烈射击,随后F-117飞行员投弹并进行大幅度机动,地面防空阵地成功阻止了本次空地打击。[3][4]

激光编码

世界是矛盾的集合体。有矛就有盾,矛与盾总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有了对抗激光制导炸弹的方法,自然也会有如何破除对抗的方法。反干扰,使激光制导炸弹能够更准确、更有效率的摧毁目标是各国积极研究的方向,有些成果也已经进入实用化。

防护镜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为了避免激光制导武器受到外界激光干扰而迷失方向,也为了避免在使用多枚激光制导炸弹攻击集群目标时而产生重炸、漏炸的现象,就必须依赖于编码抗干扰的方法,编码抗干扰就是给激光制导信号通过加密措施进行编码,只要对方不知密码,那么对方的干扰机就不能发出相同的密码脉冲,制导炸弹遵循加密激光信号,也就不会互相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激光制导武器的抗干扰能力。[3]

复合制导

为了避免激光制导武器的导引头受到外界强激光的照射而损坏光敏元器件,不少国家都在研究在光学仪器上配备变色镜,当强激光照射到透镜上时,透镜能在短时间内自动析出大量的银质粒子,对来袭强激光产生强烈的反射作用而阻止其通过,而当强激光小的时候,透镜又恢复到透明状态。[3]

火箭助推

为了对付烟雾、水幕、沙尘遮蔽,也为了适应复杂的气候条件,激光制导炸弹可以采用“复合制导”,“复合制导”是指采用多种制导方式对制导武器进行制导,当某一种制导方式失效后,另一种制导方式可以自动接替工作,继续将导弹引向目标。而且,由于复合制导可以采取目标不同的特征值来判定真假。因此,复合制导还具有一定对真假目标的分辨能力。在此方面,美军装备的“宝石路-1”型激光制导炸弹采用的就是复合制导。[3]

词条图册

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20)激光制导炸弹可分为无动力的滑翔炸弹和有动力火箭助推炸弹。滑翔炸弹无动力,靠炸弹自身的滑翔翼飞行,飞行的距离跟搭载飞机投掷炸弹的高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高度越高,攻击的距离就越远。无动力激光制导滑翔炸弹攻击距离不会超出20公里,使得载机受地面火力威胁较大。为解决此问题,部分国家启动了火箭助推制导炸弹的研制工作,在无动力激光制导炸弹的基础上安装火箭助推器,使炸弹能够在敌人防御圈外投掷,以保证载机的安全。这使得激光制导炸弹的攻击距离大大增加,甚至可达百公里。[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