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大壶指的就是体积比较大,容量也比较大的茶壶。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进贡团茶制度而改为进贡散茶时,大壶就应运而生,并渐渐流行开来。早期的大壶是一一种家庭必不可少的茶具,将其置于客厅的桌子上,可以用来招待客人饮茶。用大壶冲泡茶口时需注意,不要放入太多茶叶,浸泡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影响茶汤的口感,使用的大壶通常注重便利性和实用性,对茶类没有特殊要求。工夫茶壶也叫小壶,传说最早的使用者为明代的金沙僧。功夫茶壶不管是制作材料、造型,还是壶上的诗词、雕刻等皆柏很高的艺术价值。依据壶把儿的不同拿法,可以把工夫茶壶分成正把、倒把、侧把、握把、提梁和飞天六种。
盖碗由碗身、碗托、碗盖三部分组成,整体的演变过程是先有碗身,碗盖,最后有碗托。盖碗也叫“三才碗”。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碗托是清末时期才出现,明朝及清初期、清中期的盖碗只有碗身和碗盖)。所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碗盖在上面,叫做“天”;碗托在下面,叫做“地”;碗身居于中问,叫做“人”。从这样一副茶具中,,人们可以体体会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哲学思想。 通常来讲,碗盖比碗口略小,呈倒扣的圆弧形。因盖缘和碗口紧密相接,中间没有缝隙,因此盖碗不仅可以保持茶汤的温度,还可以保留茶的香气。碗身口大且外敞,打开碗盖,茶汤的色泽、茶叶的颜色即可尽收眼底。置于碗身下面的碗托,既能起到隔热作用,也可以令盖碗的整体造型美丽而典雅。 需注意的是,使用盖碗冲泡茶叶时,注水至八分满就可以。此外,盖碗不仅可以单独用做冲茶器,还可以用做附属茶器。
茶碗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到了近代,茶碗可分为有流、无流两种,二者都是日、韩抹茶道的冲茶器,其中元流茶碗也可以作为个人用茶具。 存茶碗中放置茶叶要适量,分茶时需搭配茶匙或汤匙,茶叶完全泡开后,可将茶叶捞至碗边然后饮用。夏天为了消暑还可用茶碗冷泡茶叶。 评鉴杯 评鉴杯是国际上专门用于评价、品鉴茶时外观、芳香、味道及汤色的一种杯子。 评鉴杯的容量通常为150毫升,评鉴茶叶时可以取3克茶叶放人杯中,然后向杯中注入热水(水温根据具体的茶类来确定),浸泡五至六分钟,等到茶汤冷却五六分钟之后再进行评判、品鉴。
同心杯组是一种三件式泡茶器具,由外杯、内胆、杯盖三部分构成,内杯套于外杯内,其内设有一滤网,其底部开有一出水孔,所述滤网与出水孔之间设置有一止水硅胶垫,而在止水硅胶垫与滤网之间则设有一弹性件;所述止水硅胶垫的一侧固定有一翘杆,该翘杆承托于内杯内底面的凸肋上,其另一端则受一压杆压抵。由于止水硅胶垫与出水孔以环面接触密封,因此密封效果好,另外弹性件可令止水硅胶垫紧密地封堵于出水孔上,从而不会有漏水之虞,因其加入了用于分离茶叶和茶汤的滤心(即内胆)而得名。 同心杯组中自外杯有多种材质,可以是陶质、瓷质的:也可以是不锈钢的。同心杯组中的内胆太多被设计为滤网式,有些和外杯的材质一样,网孔比较粗大;有些则与外杯材质子不同,密度高,网孔较为细小,适合冲泡细小残碎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