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航空兵规模的不断发展,急需用于培训新飞行法国AS350“松鼠”直升机员的教练直升机。1988年陆航开始着手论证教练用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定名为直-11。根据论证提出的要求,直-11为两吨级单发双操纵多用途直升机,动力装置采用涡轴-8D型发动机。该机除主要用于教练外,还可作为发展其它战勤直升机的一个平台。
直-11研制参照原型是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分公司(原法国宇航公司)研制的AS350直升机“松鼠”(英文:Squirrel)多用途轻型直升机。直-11总设计师为吴希明。
1989年直-11批准立项,1992年进入全面研制,大量采用中国消化的美国军用标准作为专用标准。1994年12月22日,采用串装“松鼠”主旋翼、直-11直升机三视图尾桨和传动系统的直-11型02架原型机实现首飞。由于国产动部件不能按时完成,1996年2月29日,国防科工委同意直-11研制分两步走:先以串装件向陆军航空兵交付10架;第二步再实现全部国产化,按要求完成设计定型。
1996年12月,为满足陆航对训练直升机的急需,首先进行了串装“松鼠”动部件的直-11直升机的技术鉴定。1998年8月,首批9架直-11(串装型)交付陆航部队使用,至2003年5月共交付了36架。
1999年9月份开始,直-11原型机前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进行设计定型试飞。2000年10月,直-11圆满完成了试飞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设计定型试飞科目,其中包括数项风险科目。试飞实践充分体现了直-11灵活敏捷、用途广泛、经济便利的特点。
与此同时,以直-11为目标,通过预先研究的形式,掌握了旋翼设计研制技术,拿到了—副合格的旋翼样机,为未来直升机旋翼设计技术的直-11直升机装配车间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
直-11于1991年经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开始研制,2000年设计定型。其间为满足当时部队急需,曾于1996年利用“小松鼠”直升机的旋翼,以混装形式通过技术鉴定少量交付部队使用。
直-11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设计、昌河飞机工业公司(372厂)生产,主要用于教练、通信、联络、救护、边防巡逻等战勤任务。该机于1996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2000年通过高寒试飞考核,已批量生产交付使用。
2005年11月22日至23日,阿根廷空军直-11技术试飞考察团一行三出口阿根廷的直-11直升机人前来昌河,洽谈有关直-11型机的采购与合作事宜。
美国合众国际社文章2008年11月20日称,2007年5月中国国防部长访问了阿根廷,双方签署了一项备忘录。 阿根廷有意获得中国Z-9系列直升机,双方还在南极开发和军官训练等事宜展开合作。
后来,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向阿根廷出口了两架直-11直升机[2]。
直-11的研制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因为当时装备发展的主2007年9月直-11在阿根廷试飞要方向是武装直升机,能筹措到的经费很有限。经过工业部门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项目。自从中国有了直升机产业几十年来,基本上是仿制、装配或者合作生产,惟有直-11的发展从开始论证直到最后定型,完全是依靠自己的队伍、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材料,在国内走完了—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直-11是中国直升机行业从专利引进、测绘仿制、迈向独立设计的关键性机种,也是中国从开始设计到实现首飞所用时间最短的直升机,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了军民通用的需求,在使用中还创造了中国直升机飞行史上多项全国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