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油综合症

醉油综合症

目录导航

概述

醉油综合症,原因是长期炒菜产生的大量油烟吸附在身上,导致增重。醉油,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家庭“煮”妇也易患上此病,厨师则是患此病的主要人群。所有患此病的厨师都体胖腰粗,大腹便便,但是虚胖。

当油加热到150℃左右时,就会挥发出大量的丙烯醛等有害物质,它们不仅引起醉油症状,让人长胖,头晕、耳鸣等,甚至可能诱发某些癌症。要避免醉油综合症,必须改善厨房的抽油烟设备,穿衣炒菜,尽量多用微波炉煮食物。

产生原因

醉油综合症醉油综合症对厨师而言,炒、烹、炸、蒸、炖……这些都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蒸汽、烟雾、粉尘会导致呼吸道刺激,引发喉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厨师职业肺癌的发病比一般的人群高3—5倍。

此外,高温、高湿会导致大量出汗、电解质紊乱、脱水、心跳加快,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失眠、高血压等疾病,强迫体位可导致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

“醉油综合症”的罪魁祸首就是厨房油烟。厨房是家庭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空间,其污染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煤、煤气、液化气等火源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颗粒;二是烹饪菜肴时食用油产生的油烟。

“醉油综合症”的发病与油的品质有直接关系。劣质食用油多是半炼油,不仅色泽较深,而且有异味,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加热后极易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脱水氧化后释放大量丙烯醛等有害物质。

症状

厨师的职业病“醉油综合症”表现是,发胖、头痛、胸闷、眼痒、耳鸣,“胖”也是一种病。

家庭主妇常常在做完一顿饭后,有周身乏力、眼睛发涩、咽喉发干,严重的还出现胸闷头晕、欲吐不能等症状。这也是醉油综合症的表现。

预防措施

首先,应改变原有的烹饪方式,油温不要过热,多采用焯、煮、清炖等不产生油烟的烹饪方法,减少油炸的次数。其次,不要使用反复烹饪的油,选购食用油时应选择质量有保证、杂质少的油,因为劣质油脂下锅后会产生更多的丙烯醛,对健康造成威胁。最后,要做好厨房的通风工作。

背景知识

炒菜时油温在110℃左右,油面平静无油烟冒出;

达到130℃时生油味虽被除去,油酸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系列挥发性化学物质,油中所含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蛋白质变成高分子聚合物;

当油温达160℃时有较多青烟冒出,油脂中甘油成分迅速热解失水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使人咽喉干燥、眼睛发涩、鼻痒和分泌物增多,甚至使人如同饮酒一般产生醉意,有过敏性哮喘或肺气肿者可诱发气喘、咳嗽,这就是“醉油”的表现;

当温度超过300℃,锅中油被烧到起火时,除产生丙烯醛外,还产生一种属二烯类凝聚物,人吸入后可导致肺炎和肺水肿,严重时出现休克、肾炎和心力衰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