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49年—1950年)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8)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年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上海市委任命多年从事俄语新闻和文学翻译出版工作、在文化界颇有知名度的时代出版社社长姜椿芳同志为第一任校长,最初校舍位于宝山路(原暨南大学二院)。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1952年)

陈毅市长多次亲临指导,要求学校领导把眼光放远一些,除俄语外,还要培养其他语种专业人才。

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为配合国家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5]校址迁至东体育会路(原暨南大学一院)。

1951年4月,学校建立东方语言文学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尼语专业。[5]

1952年3月,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150余人并入学校。至1952年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1952年—1956年)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期间,学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并入学校。学校设置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等五个语种专业。[5]

同年9月,学校改名为上海俄文专修学校,11月再度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5]学制固定为3年。当年学校首次聘请苏联专家毕里金斯卡娅来校工作,指导编撰《俄语读本》和会话教材。

上海外国语学院(1956年—1994年)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5]学制改为四年。当年,学校俄语专业仍招收新生,英语、法语、德语专业积极准备办学工作,定于1957年招生。但随之而来的“反右”斗争扩大化,使英、法、德语专业当年的招生计划未能实现,学校发展相对萎缩,学校不得不于1957年至1960年陆续调出相当数量的外语教师到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等院校的学生转来学习(1957年),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入学校(1958年)。学校于1958年开办夜校部,设英语、德语、法语、俄语4个语种,第一批学员2200人入学。同年又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其间,外贸外语系最终于1978年转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963年9月,上海外国语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5]直属教育部领导。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由周恩来总理签署,原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俄语翻译家王季愚同志被调任为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这是学校自1949年建校以来第一位由国务院任命的校长。这一时期,学校还新增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并与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外国语学校(即上外附中)、附属外国语小学(即上外附小)等教学部门。1966年6月开始了所谓的“停课闹革命”,全校党政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教学科研限于停顿,一大批校各级党政管理干部和教师遭受各种迫害和打击。

1970年,学校开办试点班,共招收学员32名(设有英语、德语两个语种)。随后,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学校于1972年5月正式恢复招生,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了536名工农兵学员,编入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9个专业学习,学制3年。从1973年起,又增设了阿尔巴尼亚语专业。由此,上外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教学秩序的重建和教学工作的恢复。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学校首先恢复了系的建制,重建了教研室和教学组,开放图书馆,等等。上外尽可能地为当时的工农兵学员三年专业学习提供较为扎实的系统教学与精心培养,包括开设6门;其间还组织工农兵学员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将学到的外语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中。与此同时,上外还承接和完成了一些外语人才的培训教学任务。在此期间,还举办了黑龙江俄语函授班、云南西双版纳英语短训班和有1400多人参加的各类外语短训班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5]

1976年10月,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上外的教学工作开始逐渐走出低谷,得到重新发展。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后,学校恢复招生。[5]

1978年2月,上海外国语学院重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5]

1979年,学校的学制恢复为四年,并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于同年恢复出国培训部,并成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等。同年又与徐汇区政府在蒲西路150号(原紫阳中学旧址)共同创办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1983年改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30)自1982年起,学校着手准备由单科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外国语大学方向发展的诸种努力。1983年起,陆续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对外汉语、外事管理、新闻传播与技术等新专业。198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英语、俄语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英文译名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改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1993年,在国家教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在中国高校率先实行了新生入学收费和奖学金、贷学金相结合的制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1994年至今)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起,学校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于2000年新建了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新校区,本科生及研究生一年级也随之陆续迁入。2007年1月,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正式确立。2009年12月,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1月,教育部核准《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

2017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入围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0月,上外承办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阿拉伯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四个项目入选《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6]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2018年3月,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商务印书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

2019年2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协议。[8]

2020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区人民政府续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仪式举行。10月2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列。[4]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 院系设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截至2022年2月,学校设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55个本科专业,涵盖1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34个语言类专业和21个非语言类专业。[2]

  • 校办产业企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后勤实业发展中心、健身中心、上外迎宾馆、上外宾馆、上外旅游公司、上外印刷厂、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上海上外翻译总公司、上外教育培训中心)

  • 附属学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9]、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师资力量

顾杏卿、凌达扬、厉家祥、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王燕生、王季愚、许天福、林鼎生、严庆禧、颜棣生、杨寿林、岳扬烈、姚枏、周退密、漆竹生、钱维藩、陆佩弦、浦允南、章振邦、徐百康、杨小石、薛蕃康、李观仪、王宏、戚雨村、胡孟浩、顾柏林、王德春、许贤绪、余匡复、侯维瑞、谢天振等众多杰出的名家大师,都荟萃于此,执教治学,开创并丰富着上外的人文传统。[2]

师资队伍(2020年12月数据)[10]
专任教师(人) 819
其中:正高级职称 165
其中:副高级职称 288
其中:其他职称 366
拥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 86%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2020年12月数据)[10]
专任教师(人) 819
其中:正高级职称 165
其中:副高级职称 288
其中:其他职称 366
拥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 86%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2月,上外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外国语言文学

学科分布学科分布国家重点学科(2个):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西欧语种群

校级重点学科(7个):日语语言文学、政治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法律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教育部学科评估
外国语言文学 *(第四轮)

A+

政治学 *(第四轮)

B+

新闻传播学 *(第四轮)

B-

工商管理 *(第四轮)

B-

中国语言文学 *(第四轮)

C+

合作交流

教育部学科评估
外国语言文学 *(第四轮)

A+

政治学 *(第四轮)

B+

新闻传播学 *(第四轮)

B-

工商管理 *(第四轮)

B-

中国语言文学 *(第四轮)

C+

学术研究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2月,上外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合作单位,也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A类)。[2]

截至2022年2月,上外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49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语-朝鲜语、波斯语、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匈牙利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波兰语、捷克语、斯瓦希里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塔吉克语、白俄罗斯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马来语、爪哇语、巽他语、汉语等37种现代语言,并开设拉丁语、古希腊语、世界语、梵语、古英语、古典叙利亚语、巴列维语、古典纳瓦特语、阿卡德语、苏美尔语、古典希伯来语、奥斯曼土耳其语等12种古典语言和国际辅助语课程。[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第一批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非通用语种群(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
非通用语种群(朝鲜语、波斯语、泰语、印尼语、希伯来语、越南语)
第二批 法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第三批 英语语言文学
第四批 俄语语言文学
第六批 德语语言文学 新闻学[10]
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西欧语种(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10]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基础法语 2008 法语系 高级英语 2004 英语学院 英语语法 2009 英语学院
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高级日语 2003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日语口译 2010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基础英语 2003 英语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 2011 英语学院
英语语法 2008 英语学院 英语口译 2006 英语学院
俄罗斯文学 2004 俄语系 美国文学史 2007 英语学院
日语写作 2013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英语口语 2005 新闻学院
阿拉伯语语法 2011 东方语学院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2009 俄语系
俄语口译 2013 俄语系 比较文学 2012 英语学院

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社会服务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作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外语出版基地之一,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已累计出版40多个语种的图书、教材和电子出版物10000余种,总印数逾10亿册,重印率达70%以上。在全国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中,外教社被收录图书品种数多次位居外国语言文学类第一,社会影响广泛。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上海外语电子出版社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外语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其“爱未来”品牌享誉海内外,深受广大外语学习者喜爱。

上外是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和首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通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建设融媒体中心,以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用互联网传播中国声音,创新构建网络育人平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获得国家领导人专文批示。此外,上外师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等重大涉外活动中,弘扬志愿精神,发挥学科特长,提供专业的多语言服务。[2]

科研平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第一批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非通用语种群(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
非通用语种群(朝鲜语、波斯语、泰语、印尼语、希伯来语、越南语)
第二批 法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第三批 英语语言文学
第四批 俄语语言文学
第六批 德语语言文学 新闻学[10]

科研成果

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西欧语种(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10]

学术资源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基础法语 2008 法语系 高级英语 2004 英语学院 英语语法 2009 英语学院

学术交流

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课程名称 获奖年度 教学组织
高级日语 2003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日语口译 2010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基础英语 2003 英语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 2011 英语学院
英语语法 2008 英语学院 英语口译 2006 英语学院
俄罗斯文学 2004 俄语系 美国文学史 2007 英语学院
日语写作 2013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英语口语 2005 新闻学院
阿拉伯语语法 2011 东方语学院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2009 俄语系
俄语口译 2013 俄语系 比较文学 2012 英语学院

文化传统

截至2022年2月,上外已先后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已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

上外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充分吸收世界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与先进经验。上外本科生出国(境)访学比例高达45%(2018年),每年都有千余名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公派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或攻读合作学位。上外实施“外专引智”计划,积极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促进国际科研合作,有超过90%的师资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在校外国专家多达340余人。

上外依托长期教学实践与研究,编写出版各类对外汉语教材,每年有约4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上外学习汉语和相关学位课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上外已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设10所孔子学院,并在墨西哥开设教育中心,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和南美,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上外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China Daily)、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第一财经传媒(CBN)、上海外语频道(ICS)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并实施长三角高校学分互认计划。上外与英国FutureLearn平台合作开展“慕课”(MOOC)探索与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2]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截至2022年2月,上外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个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欧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和20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教育部国际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英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德人文交流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基地、语言文化圈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为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2]

重点学术科研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中东研究所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
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 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 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欧盟研究中心 俄罗斯研究中心
英国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G20研究中心 ---------------
上海哲学社科创新研究基地 中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基地 语言文化圈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基地 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11]

历任领导

重点学术科研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中东研究所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
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 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 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欧盟研究中心 俄罗斯研究中心
英国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G20研究中心 ---------------
上海哲学社科创新研究基地 中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基地 语言文化圈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基地 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11]

知名校友

截至2022年2月,上外的100余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别研究为核心,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应用渠道,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制订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并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思想平台。上外中东研究所、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丝路战略研究所等5家机构入选“CTTI来源智库”单位。上外已逐步建成眼动、脑电和语料库技术等研究场馆,与科大讯飞建立口笔译跨学科联合实验室,促进语言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前沿探索。[2]

科研成果(2012年度)
科研课题项目(项) 133 ------------ ----- ---------------- -----
科研成果总数(件) 1102 其中:学术著、译作(本) 93 其中:学术期刊论文(篇) 891
其中:工具书与教材(本) 105 其中:政府咨询报告(份) 13[10]
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立项一览表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类别 经费
廖昌胤 当代英美悖论诗学的反思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2万元
傅玉 英汉省略结构的形式化对比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王雪梅 中国外语学科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阮项 “希伯来语-汉语”双向词典增补和修订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相德宝 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韦宗友 新兴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9万元
于新娟 国际贸易中传统市场因应对策之研究:以1910-1930年代长江三角洲棉业市场为例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8万元
程心 伊迪斯·华顿小说研究: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视角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项目 7万元
吴赟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1949-1966)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项目 7万元
徐海铭 中国国际会议口译译员的口译能力和口译策略发展规律跟踪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7万元
吴芙芸 汉语关系从句的心理加工过程和神经生物基础 教育部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万元
周源源 社会型网络--校园SNS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辅导员专项 1万元
马丽蓉 新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
孙德刚 冷战后西方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
束定芳 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战略定位思考——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2万元
许 宏 “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的俄语语用学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9万元
严怡宁 全球传媒语境中的中国民族问题 上海市哲社办 上海市哲社项目 青年项目 3.5万元
刘中民 中国热点外交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4.8万元
韩耀军 基于语义网格的多语言信息资源检索与调度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5万元
宋炳辉 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以东欧文学为中心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4.8万元
吴芙芸 处理汉语句子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5万元
张雪梅 中国大学生英语产出中词汇丰富性发展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4.8万元
王联合 中国海外利益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专题研究课题 4万元
韦宗友 新兴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中青班专项课题 4万元
汤蓓 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理经验为例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孙德刚 准联盟外交与大国准联盟战略比较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朱杰进 G20建章立制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王雪梅 英语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 3万元
忻华 中美贸易与“中国模式”的形成机制:从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外围”结构的理论视角出发 上海市教委 阳光计划 3万元
汤蓓 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理经验为例 上海市教委 晨光计划 2万元
吴友富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环境比较研究[10]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5万元
张祖忻 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郭可 上海世博会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陈福康 宋季明季爱国诗文再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郑新民 外语学科系统评估与评价体系——以建立中国英语硕、博士点综合资料数据库和英语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为起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2万元

校园环境

科研成果(2012年度)
科研课题项目(项) 133 ------------ ----- ---------------- -----
科研成果总数(件) 1102 其中:学术著、译作(本) 93 其中:学术期刊论文(篇) 891
其中:工具书与教材(本) 105 其中:政府咨询报告(份) 13[10]

学校荣誉

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立项一览表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类别 经费
廖昌胤 当代英美悖论诗学的反思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2万元
傅玉 英汉省略结构的形式化对比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王雪梅 中国外语学科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阮项 “希伯来语-汉语”双向词典增补和修订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相德宝 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韦宗友 新兴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9万元
于新娟 国际贸易中传统市场因应对策之研究:以1910-1930年代长江三角洲棉业市场为例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8万元
程心 伊迪斯·华顿小说研究: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视角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项目 7万元
吴赟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1949-1966)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项目 7万元
徐海铭 中国国际会议口译译员的口译能力和口译策略发展规律跟踪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7万元
吴芙芸 汉语关系从句的心理加工过程和神经生物基础 教育部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万元
周源源 社会型网络--校园SNS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辅导员专项 1万元
马丽蓉 新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
孙德刚 冷战后西方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
束定芳 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战略定位思考——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2万元
许 宏 “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的俄语语用学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规划基金项目 9万元
严怡宁 全球传媒语境中的中国民族问题 上海市哲社办 上海市哲社项目 青年项目 3.5万元
刘中民 中国热点外交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4.8万元
韩耀军 基于语义网格的多语言信息资源检索与调度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5万元
宋炳辉 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以东欧文学为中心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4.8万元
吴芙芸 处理汉语句子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5万元
张雪梅 中国大学生英语产出中词汇丰富性发展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一般项目 4.8万元
王联合 中国海外利益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专题研究课题 4万元
韦宗友 新兴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中青班专项课题 4万元
汤蓓 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理经验为例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孙德刚 准联盟外交与大国准联盟战略比较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朱杰进 G20建章立制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王雪梅 英语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 3万元
忻华 中美贸易与“中国模式”的形成机制:从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外围”结构的理论视角出发 上海市教委 阳光计划 3万元
汤蓓 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理经验为例 上海市教委 晨光计划 2万元
吴友富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环境比较研究[10]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5万元
张祖忻 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郭可 上海世博会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陈福康 宋季明季爱国诗文再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郑新民 外语学科系统评估与评价体系——以建立中国英语硕、博士点综合资料数据库和英语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为起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大科研项目 12万元

获得荣誉

  • 学术刊物

学校景观学校景观(20)截至2022年2月,上外编辑出版《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观察》《英美文学研究论丛》《阿拉伯世界研究》《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英文)》《中国国际评论(英文)》《东方翻译》《口笔译研究(英文)》《外语测试与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新丝路学刊》《语料库研究前沿》《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Language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英文)》等18种学术期刊,其中有7种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4种英文期刊在海外发行,在学界享有盛誉。上外不断推进中文学术期刊的海外出版和中华学术精品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努力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2]

  • 馆藏资源

截止2022年2月,上外图书馆是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心馆之一,共有两处馆舍,以及费萨尔图书馆等十余个特色文献资料室,现有馆藏纸本文献124.6万余册(涵盖65个语种)、电子图书145万册、中外文纸本报刊1972种、电子期刊2万余种、电子资源数据库7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1个。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长期保存和共享上外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并为研究过程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数据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共享、引证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服务。[2]

  • 语言博物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是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秉持“语汇世界、言聚全球”(Words, Worlds)的立馆理念,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学术理论基础开展公共科普教育,致力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全球语言知识体系,推动中外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上外拥有先进的办学设施,包括世界一流的同声传译系统、语言实验设备等,并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外语多媒体教育资源库。[2]

获得排名

学校先后主办或承办了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文体学国际研讨会、音系学国际研讨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第三届对比语义学和语用学国际研讨会、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俄语教育三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俄语大赛、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公关关系论坛、首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日耳曼学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外交的新领域、新议程、新机遇”学术研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青少年与媒介消费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

2017年9月29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12]

词条图册

  • 校训

校训: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校训中的“格高志远”出自《礼记·缁衣》中的“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和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中的“气高志远,似若无敌”。而“学贯中外”则源于“学贯中西”,这里用的“学贯中外”,而非“学贯中西”,因为“中外”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比“中西”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校训英文翻译历时近一年时间,先后邀请了国内外三十名专家经过前后五轮翻译、投票、讨论和审定。除英文外的所有其它语种翻译均由校内相关语言学科专家、教授、学科负责人根据中文校训内涵、参照英文翻译译成,并经外国专家审定。

汉语 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英语 Integrity, Vision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俄语 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ь и Целеустремлённость, Кругозор и Эрудиция
法语 Intégrité morale, aspiration sublime et connaissances transculturelles
阿拉伯语 علو الأخلاق، سمو الآمال، الحفاظ على الأصالة، الإفادة من العالم
西班牙语 Moralidad íntegra, aspiración sublime y erudición en lo chino y lo extranjero
德语 Integrität, Vision und akademische Exzellenz
日语 品格高くして志远大に、中外の学に通ず
葡萄牙语 Moralidade íntegra, Aspiração Elevada e Erudição tanto da China como do Mundo
希腊语 Ηθική ακεραιότητα, ευγενής φιλοδοξία και πολυμάθεια για την Κίνα και τις ξένες χώρες
泰语 เชิดชูคุณธรรมและมีวิสัยทัศน์ อุดมความรู้ก้าวไกลสู่สากล
意大利语 Eccellente,Prestigiosa,Lungimirante e Multiculturale
朝鲜语 격고지원 학관중외
波斯语 منش والا وهمت بالا,آمیزش دانش چینی با دانش های سایر ملت ها
印度尼西亚语 Berbudi luhur, bercita-cita mulia, menuntut ilmu dari seluruh dunia
荷兰语 Integriteit, visie en academische uitstekendheid
瑞典语 Integritet, vision och akademisk utmärkthet
越南语 Chí Hướng Cao Đẹp, Thông Hiểu Thế Giới
乌克兰语 Моральність і цілеспрямованість, кругозір і ерудиція
希伯来语 אצילות מוסר ונשגבות שאיפה, השכלה מתחברת בין סין לחוץ
土耳其语 Dürüstlük, Öngörü veAkademik üstünlük
  • 校歌

《上外之歌》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

1989年3月27日,由校务委员会确定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该校歌由原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庄开仁作词,原经济贸易系1985级本科生王志晖谱曲,经群众试唱和上海音乐学院陆在易等专家审定。2009年,时值建校六十周年,歌词参照新校训进行了重新修订。

上外之歌上外之歌歌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崛起在华东

与新中国同龄 / 同龄 / 前途无穷

把中外沟通 / 让东西交融

五洲四海 / 架一道 / 万丈彩虹

啊 / 上外 / 啦 / 上外

啊 / 上外 / 格高 / 志远 / 学贯 / 中外

光荣传统铭记心中

学习万邦语言 / 时代的呼声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 奋斗终生

把宏图建成 / 让中华飞腾

校旗校旗继往开来 / 创一番 / 伟业丰功

啊 / 上外 / 啦 / 上外

啊 / 上外 / 格高 / 志远 / 学贯 / 中外

光荣传统铭记心中

  • 校徽

校名校名以展开的书本及茁壮的橄榄枝为主体构型,书本象征对学问与真理的求索,橄榄枝象征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两者衬托并环绕着代表学校的三个文字元素,依次为中文校名简称(上外)、英文校名缩写(SISU)、建校时间(1949年)。

  • 校名字体

采用《鲁迅日记》(二函廿四卷)的手稿集字,自195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后一直沿用至今。

  • 校旗

校色校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分别印有校徽、中文校名与英文校名全称,规格为6000px×4000px。

  • 校色

上外蓝,象征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

标准色为CMYK(100, 52, 2,12),色号为Pantone 2945 PC。

辅助色为CMYK(84, 21, 0, 0),色号为Pantone 2925 PC[1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