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三台时期东北大学三台时期东北大学(6)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

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

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

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1947年1月,川北农工学院召开成立纪念大会1947年1月,川北农工学院召开成立纪念大会

大学沿革

  • 川北大学

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

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

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

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

  • 四川师范学院

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以川北大学文、理专业为基础,合并了川东教育学院,以及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华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及相关教师,组建了四川师范学院,原川北大学的工科专业分别并入西南农业大学等高校。1952年暑期,学校由南充市小西街原校址,迁入原川北人民行署。11月15日,四川师范学院正式开学行课。

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二年制语文专修科、数学一年制专修科学生调入四川师范学院。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

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

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

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

  • 四川师范大学

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

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

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

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

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

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8)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

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

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

2017年开始,四川师范大学普通类在招专业面向全国全部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5月,学校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组成“校校战略联盟”;7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学校经济区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智库入选四川省首批新型智库;12月,与马云基金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项目合作院校。

2018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与武警警官学院签署合作协议;9月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开幕,四川师范大学荣获“亚洲教育影响力”奖;10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揭牌成立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10月25日,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与四川师大签署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

2019年1月,学校与巴中市恩阳区校地共建的四川省首个四川乡村振兴学院、红色文化旅游学院授牌仪式在巴中恩阳举行;4月8日,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12月,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11] 同月,教育部正式公布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12]四川师范大学获批1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4月,经四川省科技厅批准,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日韩)研究院落户四川师范大学。5月12日,由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牵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在成都发起成立,据悉,联盟高校将共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西部特征、成渝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与新模式。四川师范大学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13] 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4]

2021年,学校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 4月16日,遂宁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师范大学举行共建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四川乡村振兴学院)签约授牌仪式。[16]  9月3日,学校拟确定为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校新增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共计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升级为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增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月,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成都市举行,学校共有36项科研成果获奖。[17]

吉布提共和国时间2022年2月7日,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吉布提共和国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四川师范大学三方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吉布提共和国第一所孔子学院。 2022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帮扶高校。 6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第三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学校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10]

龙湖龙湖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建校70多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天府万人计划”1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3]特聘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另外还先后聘请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理查德·施罗克、大卫·维因兰德、梶田隆章和罗伯特·C·默顿等教授为该校荣誉教授。 

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余万伦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巴登尼玛、向生建 

国家级教学名师:巴登尼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方盛国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丁协平、徐道义、刘旺金、高尔泰、赵敏光、余万伦、杨泉明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卫贵武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丁协平、卫贵武、赁敦敏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董志强、杜伟、王川、高中伟、甘在会、石磊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沈庆生、周一阳、方盛国、马正平、李诚、段渝、谢军楷、祁晓玲、顾美玲、李树勇、张健、吴达德、李天道、唐应辉、董志强、杜伟、李来才、赵可清、汪明义、张晓黎、王川、石磊、何诣然、余虹、陈辉、汪洪亮、张红、胡志红、申喜萍、赵国平等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丁任重、钟仕伦、丁协平、杨天宏、吴定初、蔡方鹿、段渝、封小超、周一阳、李诚、高林远、张健、汪明义、祁晓玲、王启涛、刘永康、庞元宁、杜伟、曹万生、唐应辉、赵义山、傅林、向万成、王学平、杨存建、唐代兴、陈璟、靳宇倡、王川、卫贵武、任平、熊良智、高中伟、巴登尼玛

四川省教学名师: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王玲、巴登尼玛、侯邦品、朱华、张红、赵义山、王释 [18]

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龚雪萍

2010

省级

软件开发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袁丁

2010

省级

教育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吴定初

2009

省级

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团队

曾令秋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省级

数学教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张健

2007

省级

“双核一体”西部教师教育汉语文学教学团队

马正平

2007

省级

院系概况

团队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龚雪萍

2010

省级

软件开发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袁丁

2010

省级

教育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吴定初

2009

省级

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团队

曾令秋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省级

数学教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张健

2007

省级

“双核一体”西部教师教育汉语文学教学团队

马正平

2007

省级

教学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辖26个二级学院,开办7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 [3]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哲学、英语、城乡规划、法学、体育旅游专业。[19]

院系

学科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广告学、文秘教育、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135] 

哲学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俄语、日语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统计学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高端技能型本科)

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第一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就读,后三年在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科学教育、环境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艺、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金融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审计学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美术学、绘画、建筑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音乐表演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表演、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

四川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

————[4]

学科建设

院系

学科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广告学、文秘教育、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135] 

哲学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俄语、日语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统计学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高端技能型本科)

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第一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就读,后三年在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科学教育、环境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艺、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金融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审计学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美术学、绘画、建筑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音乐表演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表演、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

四川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

————[4]

合作交流

学生风采学生风采(19)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9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17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06项。[3]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13 国家级
财务管理 阳晓民 2013 省级
法学 唐稷尧 2012 省级
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 戴艳 2011 省级
化学专业综合改革 毕剑 2011 省级
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改革 袁丁 2011 省级
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 巴登尼玛 2011 省级
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 邓前程 2011 省级
美术学专业综合改革 汪清 2011 省级
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 李维 2011 省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 张红 2011 省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李小平 2011 省级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庞元宁 2011 省级
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 李德隆 2011 省级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 周介铭 2011 省级
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教育技术学 王玲 2010 国家级
经济学 高林远 2010 国家级
思想政治教育 李小平 2010 国家级
历史学 王川 2009 国家级
英语 嵇敏 2009 国家级
地理科学 周介铭 2009 国家级
工商管理 祁晓玲 2008 国家级
化学 李树伟 2008 国家级
教育学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物理学 周晓林 2007 国家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张健 2007 国家级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07 国家级
电子商务 袁丁 2010 省级
心理学 戴艳 2010 省级
地理信息系统 杨存建 2010 省级
体育教育 庞元宁 2010 省级
音乐学 李德隆 2009 省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杜伟、何伟 2009 省级
经济学 高林远 2009 省级
教育技术学 王玲 2008 省级
生物科学 宗浩 2008 省级
思想政治教育 吴敏英 2008 省级
美术学 汪清 2008 省级
地理科学 周介铭 2007 省级
历史学 王川 2007 省级
英语 嵇敏 2007 省级
工商管理 丁明鲜 2007 省级
化学 彭蜀晋 2007 省级
教育学 傅林 2006 省级
物理学 周晓林 2006 省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蒲志林 2006 省级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06 省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 郭英 2009 国家级
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林木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梁斌 2007 省级
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毛苏英 2007 省级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心名称 负责学院 立项时间 级别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 国家级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 省级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广能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工学院 2013 省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 祁晓玲 2007 国家级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高林远 2010 省级
西部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周介铭 2009 省级
精品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写作学 马正平 2013
数学史 张健 201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刘永康 2013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计算机学科教学法 谭良 2013
教育见习与实习 刘世民 2013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陈辉 2013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靳彤 2013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周晓林 2013
幼儿园教育评价 鄢超云 2013
国家级精品课程 数学史 张健 201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刘永康 2009
写作学 马正平 2008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旅游学概论 朱华 2008
多元文化教育学 巴登尼玛 2009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信息网)

学术研究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13 国家级
财务管理 阳晓民 2013 省级
法学 唐稷尧 2012 省级
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 戴艳 2011 省级
化学专业综合改革 毕剑 2011 省级
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改革 袁丁 2011 省级
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 巴登尼玛 2011 省级
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 邓前程 2011 省级
美术学专业综合改革 汪清 2011 省级
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 李维 2011 省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 张红 2011 省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李小平 2011 省级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庞元宁 2011 省级
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 李德隆 2011 省级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 周介铭 2011 省级

科研机构

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教育技术学 王玲 2010 国家级
经济学 高林远 2010 国家级
思想政治教育 李小平 2010 国家级
历史学 王川 2009 国家级
英语 嵇敏 2009 国家级
地理科学 周介铭 2009 国家级
工商管理 祁晓玲 2008 国家级
化学 李树伟 2008 国家级
教育学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物理学 周晓林 2007 国家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张健 2007 国家级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07 国家级
电子商务 袁丁 2010 省级
心理学 戴艳 2010 省级
地理信息系统 杨存建 2010 省级
体育教育 庞元宁 2010 省级
音乐学 李德隆 2009 省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杜伟、何伟 2009 省级
经济学 高林远 2009 省级
教育技术学 王玲 2008 省级
生物科学 宗浩 2008 省级
思想政治教育 吴敏英 2008 省级
美术学 汪清 2008 省级
地理科学 周介铭 2007 省级
历史学 王川 2007 省级
英语 嵇敏 2007 省级
工商管理 丁明鲜 2007 省级
化学 彭蜀晋 2007 省级
教育学 傅林 2006 省级
物理学 周晓林 2006 省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蒲志林 2006 省级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06 省级

科研成果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 郭英 2009 国家级
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林木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梁斌 2007 省级
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毛苏英 2007 省级

学术资源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心名称 负责学院 立项时间 级别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 国家级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 省级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广能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工学院 2013 省级

文化传统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 祁晓玲 2007 国家级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高林远 2010 省级
西部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周介铭 2009 省级

形象标识

精品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写作学 马正平 2013
数学史 张健 201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刘永康 2013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计算机学科教学法 谭良 2013
教育见习与实习 刘世民 2013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陈辉 2013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靳彤 2013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周晓林 2013
幼儿园教育评价 鄢超云 2013
国家级精品课程 数学史 张健 201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刘永康 2009
写作学 马正平 2008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旅游学概论 朱华 2008
多元文化教育学 巴登尼玛 2009

精神文化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涵盖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3]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

截止2022年5月,学校工程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20][21]  [22]

博士后流动站(2个):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3]

四川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群):“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学科群、“数学”学科[23]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 2008年
2 数学 一级学科 2008年
3 凝聚态物理 二级学科 1992年
4 中国近现代史 二级学科 1996年
5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6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7 材料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8 美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9 教育学原理 二级学科 2004年
10 汉语言文字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11 运筹学与控制论 二级学科 2004年
1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二级学科 2004年
13 环境科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14 人文地理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5 中国哲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6 理论物理 二级学科 2008年
17 文艺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9 课程与教学论 二级学科 2008年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近现代史 二级学科 2003年
2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3年
3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2003年
4 教育学原理 二级学科 2008年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化学

一级学科

2021年

2

中国史

一级学科

2021年

3

物理学

一级学科

2021年

4

心理学

一级学科

2021年

5

数学

一级学科

2018年

6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

2011年

7

教育学

一级学科

2011年

8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论★

二级学科

2011年

9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级学科

2011年

10

文艺美学★

二级学科

2011年

11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6年

注:标“★”为学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参考资料来源于[7]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教育学 2006年
2 中国语言文学 2006年
3 历史学 2006年(对应调整后撤销)
4 物理学 2006年
5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6年
6 哲学 2011年
7 理论经济学 2011年
8 法学 2011年
9 外国语言文学 2011年
10 艺术学 2011年(对应调整后撤销)
11 数学 2011年
12 化学 2011年
13 地理学 2011年
14 生物学 2011年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年
16 工商管理 2011年
17 中国史 2011年
18 世界史 2011年
19 生态学 2011年
20 软件工程 2011年
21 艺术学理论 2011年
22 音乐与舞蹈学 2011年
23 戏剧与影视学 2011年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招生领域
1 教育硕士 1998年 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音乐、体育、美术)
2 艺术硕士 2009年 音乐、美术、戏剧、戏曲、广播电视、电影、艺术设计、舞蹈
3 体育硕士 2009年 ——
4 工商管理硕士 2009年 ——
5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009年 ——
6 翻译硕士 2010年 ——
7 旅游管理硕士 2010年 ——
8 工程硕士 2010年 计算机技术、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9 法律硕士 2014年
10 应用心理硕士 2014年
11 公共管理硕士 2014年

学校领导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 2008年
2 数学 一级学科 2008年
3 凝聚态物理 二级学科 1992年
4 中国近现代史 二级学科 1996年
5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6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7 材料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8 美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9 教育学原理 二级学科 2004年
10 汉语言文字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11 运筹学与控制论 二级学科 2004年
1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二级学科 2004年
13 环境科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14 人文地理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5 中国哲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6 理论物理 二级学科 2008年
17 文艺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9 课程与教学论 二级学科 2008年

现任领导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近现代史 二级学科 2003年
2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3年
3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2003年
4 教育学原理 二级学科 2008年

历任领导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化学

一级学科

2021年

2

中国史

一级学科

2021年

3

物理学

一级学科

2021年

4

心理学

一级学科

2021年

5

数学

一级学科

2018年

6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

2011年

7

教育学

一级学科

2011年

8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论★

二级学科

2011年

9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级学科

2011年

10

文艺美学★

二级学科

2011年

11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6年

注:标“★”为学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参考资料来源于[7]

杰出校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教育学 2006年
2 中国语言文学 2006年
3 历史学 2006年(对应调整后撤销)
4 物理学 2006年
5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6年
6 哲学 2011年
7 理论经济学 2011年
8 法学 2011年
9 外国语言文学 2011年
10 艺术学 2011年(对应调整后撤销)
11 数学 2011年
12 化学 2011年
13 地理学 2011年
14 生物学 2011年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年
16 工商管理 2011年
17 中国史 2011年
18 世界史 2011年
19 生态学 2011年
20 软件工程 2011年
21 艺术学理论 2011年
22 音乐与舞蹈学 2011年
23 戏剧与影视学 2011年

人民公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招生领域
1 教育硕士 1998年 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音乐、体育、美术)
2 艺术硕士 2009年 音乐、美术、戏剧、戏曲、广播电视、电影、艺术设计、舞蹈
3 体育硕士 2009年 ——
4 工商管理硕士 2009年 ——
5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009年 ——
6 翻译硕士 2010年 ——
7 旅游管理硕士 2010年 ——
8 工程硕士 2010年 计算机技术、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9 法律硕士 2014年
10 应用心理硕士 2014年
11 公共管理硕士 2014年

科教名苑

李克强总理见证签建孔子学院李克强总理见证签建孔子学院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学校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此外该校经国家汉办批准,分别与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吉布提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3]

工商骄子

文艺精英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高水平社科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24] [25]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1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院士工作站:凝聚态物理实验中心

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厅级科研平台一览
序号 平台名称 负责人 归口单位 级别 获准时间
1 日本研究中心 周介铭 教育厅 厅级 2013
2 韩国研究中心 周介铭 教育厅 厅级 2013
3 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赵可清 教育厅 厅级 2007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 周晓林 教育厅 厅级 2013
5 火灾防治技术实验室 朱杰 教育厅 厅级
6 农田生态能力建设服务工程中心 赵仕林 教育厅 厅级 2013
7 四川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李维 教育厅 厅级 2014
8 特种废水处理实验室 刘咏 教育厅 厅级 2013
9 四川省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 刘咏 教育厅 厅级 2015

(上表内容来源)

科研创新团队
类别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院 建设期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1 农村土地管理综合改革研究团队 杜伟 经济管理学院 2015-2017
2 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 周及徐 文学院 2015-2017
校院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3 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 王川 历史学 2013-2016
4 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 熊良智 中国古代文学 2013-2016
5 英美文学与绿色文化研究 胡志红 外国语言文学 2013-2016
6 处境不利儿童保护与发展 鄢超云 学前教育学 2013-2016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华平 课程与教学论 2013-2016
8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创新发展研究 何云 产业经济学 2013-2016
9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祁晓玲 区域经济学 2013-2016
10 西部民歌传承与研究 黄金中 音乐学 2013-2016
11 电介质材料、物理及应用 赁敦敏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13-2016
12 信息传输与处理 李焕洲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3-2016
13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李维 生物学 2013-2016
14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李均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3-2016

上表内容来源

校区分布

厅级科研平台一览
序号 平台名称 负责人 归口单位 级别 获准时间
1 日本研究中心 周介铭 教育厅 厅级 2013
2 韩国研究中心 周介铭 教育厅 厅级 2013
3 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赵可清 教育厅 厅级 2007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 周晓林 教育厅 厅级 2013
5 火灾防治技术实验室 朱杰 教育厅 厅级
6 农田生态能力建设服务工程中心 赵仕林 教育厅 厅级 2013
7 四川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李维 教育厅 厅级 2014
8 特种废水处理实验室 刘咏 教育厅 厅级 2013
9 四川省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 刘咏 教育厅 厅级 2015

学校荣誉

科研创新团队
类别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院 建设期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1 农村土地管理综合改革研究团队 杜伟 经济管理学院 2015-2017
2 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 周及徐 文学院 2015-2017
校院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3 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 王川 历史学 2013-2016
4 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 熊良智 中国古代文学 2013-2016
5 英美文学与绿色文化研究 胡志红 外国语言文学 2013-2016
6 处境不利儿童保护与发展 鄢超云 学前教育学 2013-2016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华平 课程与教学论 2013-2016
8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创新发展研究 何云 产业经济学 2013-2016
9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祁晓玲 区域经济学 2013-2016
10 西部民歌传承与研究 黄金中 音乐学 2013-2016
11 电介质材料、物理及应用 赁敦敏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13-2016
12 信息传输与处理 李焕洲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3-2016
13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李维 生物学 2013-2016
14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李均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3-2016

获得排名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310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7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37项;获批省部级项目428项(其中社科类项目325项、理工类项目103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97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8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6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171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3]

狮子山校区狮子山校区(30)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8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综合科研经费1.12亿元,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477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该校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以及SCI论文他引平均数居于四川省省属高校第一位。

2009-2014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40余项,省部级项目270余项,累计综合科研经费逾4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560余部,发表论文7000余篇。

2018年,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省内第2,省属高校第1,全国师范类院校第13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省内第1,全国师范类院校并列第3。

获得荣誉

  • 馆藏资源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由狮子山校区图书馆和成龙校区图书馆组成,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

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一所藏书丰富的综合性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藏书量仅次于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截止2014年底,该校图书馆共有各种印刷型图书、期刊339万册(图书298万余册,线装书9万余册,善本书1万余册,报刊2000余种、31万余册(合订本))、电子图书116万余册、电子期刊15000余种,涵盖了理、工、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此外该校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购买各种电子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网络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Elsevier SD、SpringerLink、JSTOR、PQDD、EBSCO等电子资源数据库35个。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 学术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4年。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期刊,199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教育类/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2011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1992、1996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4、2006、2012年三轮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2008、2010年两轮入选南京大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2012年入选“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资助(第二批)。

成龙校区成龙校区(24)《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是1973年创刊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文理合刊),1978年自然科学版创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中国出版》列为中国精品期刊;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先后加入《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自1985年以来,该刊先后被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以及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所主办的《电子科技文摘》等著名文摘列为核心检索期刊源;并被以下国外著名文摘期刊或数据库列为检索期刊源: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或AJ)和英国《动物学记录》(ZR)。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