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

八段锦

目录导航

坐八段锦

手抱昆仑手抱昆仑依据现有文献,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

政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有欲为亲事官者,两省员额素窄,不能容,却之使去。其人曰:“家自有生业,可活妻子。得为守阙在左右,无在俸为也。”乃许之。早朝晚出,未尝顷刻辄委去,虽休沐日亦然。朝晡饮膳,无人曾窥见其处者,似炬嘉其谨,呼劳之曰:“台省亲事官名为取送,每下马归宅,则散示不顾矣。况后省冷落,尔曹所弃,今独如是,何也?”曰:“惟不喜游嘻,且已为皂隶,于事当尔。”

似炬素于声色薄,多独止外舍,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自是令席于床下,正熟睡时,呼之无不应。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此人于屏后笑不止。怪之,诘其故。对曰:“愚钝村野,目所未见,不觉耳,非有他也。”后夜复然,似炬谓为玩己。叱曰:“我学长生安乐法,汝既不晓,胡为屡笑!”此人但谢过,既而至于三,其笑如初,始疑之,下床正容而问曰:“自尔之来,我固知其与众异。今所以笑,必有说,愿明以告我。”对曰:“愚人耳,何所解?”固问之,踟蹰良久,乃言曰:“吾非逐食庸庸者流。吾之师,嵩山王真人也,愍世俗学道趋真者益少,欲得淳朴端敬之士教诲之,使我至京洛求访,三年与此矣。昨见舍人于马上风仪洒落,似有道骨,可教,故托身为役,验所营为。必观夜中所行,盖速死之道,而以为长生安乐法,岂不大可笑欤?”似炬听其言,面热汗下,具衣冠向之再拜,事以师礼。此人立受不辞。坐定,似炬拱手问道,此人略授以大指,至要妙处,则曰:“是事非吾所能及也,当为君归报王先生,以半岁为期,复来矣。”凌晨,不告而去。终身不再见。

此处的八段锦就是坐势八段锦,其具体内容,首见于臞仙《活人心法》,其歌诀及说明如下:

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叩齿集神法:叩齿集神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双手击天鼓二十四。右法,先须闭目冥心,盘坐握固,静思。然后叩齿集神,次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乃移手掩两耳,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撼天柱法:左右手摇天柱,各二十四。右法,先须握固,乃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

舌搅漱咽法:左右舌搅上颚三十六,嗽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后方得行火。右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方漱之,至满口方咽之;

摩肾堂法:两手摩肾堂三十六,以数多更妙。右法,闭气搓手令热,摩后肾堂如数,毕,收手握固,再闭气,思用心火下烧丹田,觉极热,即止;

单关辘轳法:左右单关辘轳各三十六。右法,须俯首,摆撼左肩三十六次,右肩亦三十六次;

双关辘轳法:双关辘轳三十六。右法,两肩并摆撼至三十六数。想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后伸两脚;

托天按顶法:两手相搓,当呵五次,呵后叉手,托天按顶各九次。右法,叉手相交向上,拖空三次或九次;

钩攀法:以两手向前如钩,攀双脚心十二,再收足端坐。右法,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生,再漱吞,一如前数。摆肩并身二十四,乃再转辘轳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闭气少顷。[3][4]

立八段锦

攒拳怒目增气力攒拳怒目增气力立八段锦的内容首见于南宋曾慥《道枢·众妙篇》:

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此时的立八段锦还未定名,亦没有歌诀化。而在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将该养生功法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且其文已歌诀化:

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

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明代《道藏·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的“导引诀”,其文字与陈元靓大致相同:

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

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绘有图像,形成了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歌诀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固定下来。今人周稔丰著的《气功导引养生》所收录的立八段锦,其动作名称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5]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十二段锦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式,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

其歌诀如下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6]

十六段锦

明代嘉靖年间,托名为河滨丈人撰《摄生要义》,以上述坐八段锦为基础,编成《导引约法十六势》。后冷谦在其《修龄要指》中又将其改为“十六段锦”。

庄子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法,养形之秘,彭祖寿考之所由也。”其法,自修养家所谈,无虑数百端。今取其要约切当者十六条参之,诸论大概备矣。

凡行导引,常以夜半及平旦将起之时,此时气清腹虚,行之益人。

先闭目握固,冥心端坐,叩齿三十六通。即以两手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以去两胁积聚风邪;

复以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按顶二十四,以除胸膈间邪气;

复以两手掩两耳,却以第二指压第三指,弹击脑后二十四,以除风池邪气;

复以两手相提,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二十四,以去肝家风邪;

复以两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状,以去臂腋积邪;

复大坐,展两手扭项,左右反顾,肩膊随转二十四,以去脾家积邪;

复两手握固,并拄两肋,摆撼两肩二十四,以去腰肋间风邪;

复以两手交捶臂及膊上连腰股各二十四,以去四肢胸臆之邪;

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排天状二十四,以去肺间积邪;

复大坐,伸脚,以两手向前低头扳脚十二次,却钩所伸脚,屈在膝上,按摩二十四,以去心胞络邪气;

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三举,以去心肝中积邪;

复起立踞床,扳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以去肾间风邪;

复起立齐行,两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踏,右手摆向前,左手摆向后二十四,去两肩之邪;

复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二十四,以去两胁之邪;

复以足相扭而行前数十步,复高坐伸腿,将两足扭向内,复扭向外各二十四,以去两足及两腿间风邪;

复端坐,闭目,握固,冥心,以舌抵上腭,搅取津液满口,漱三十六次,作谷谷声咽之,复闭息,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内外,热蒸乃止。能日行一二遍,久久身轻体健,百病皆除,走及奔马不复疲乏矣。[7]

新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托北京体育大学对立八段锦进行了重新研究与整理,将之定名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