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制造

目录导航

定义

MTU产品结构与设计均未定型,设计院参与程度很高,有多数情况会因为设计不合理或生产安装的特殊需求进行重新设计或重新制造,所以其生产过程反复的几率(返修、试样、重工、重设计)比成熟的MTO II大很多。例如像航空航天、军事设施建设一类的项目,它们属于一次性工程,工程结束后其设计及生产均不可再次复制,产品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属于典型的“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三边工程

目前我国的非标制造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例如:飞机、船舶、特种装备、电子设备、机床、汽车等,特别是装备制造行业。

特点

一、产品个性化

非标制造的产品通常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的,每个批次甚至每件产品的尺寸、结构都不相同,其产品结构比较复杂、专用程度高。这类产品通常采用按订单单件设计(ETO)、按订单小批量或单件地进行生产(MTO)的模式。

二、生产工艺多样化

由于非标制造每个批次的产品设计都不相同,从而导致每批次的生产都需重新编制或修改工艺,这样不利于工艺的优化和经验的积累,难以做到生产工艺的最优。

三、离散制造设备资源成为瓶颈

目前非标产品的生产组织方式多为离散制造,即产品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加工工序,企业将功能类似的设备组成不同的工作中心(部门、工段或小组),产品在不同的工作中心进行不同类型的工序加工,并最终完成装配的生产模式。这一过程中,产品的生产通常被分解成很多项加工任务,每项任务仅占用企业中的一部分能力和资源,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顺序,但各项任务的结果又可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项都可能成为产品的短板。

四、生产过程标准化低

非标生产的产品往往体积大、质量重,不便于进行转运,所以无法按标准制造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方式组织生产,非标制造通常在每一个工位上完成大量组装、调试的工作,许多关键的制造工艺环节难于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要依靠高水平的单机和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去完成,导致生产的整体过程标准化较低。

五、成本控制较难

由于单件小批量的特点,非标制造企业往往同时进行多类不同产品的生产,对于原材料消耗、工时核算、费用发生的统计,基本是按时间段的综合记录。加之没有高效的信息化工具,大多数企业无法精确核算每个产品的直接成本以及费用分摊,从而造成了在接单时报价的困难。

非标制造企业都希望采用按单报价、依单控制成本的财务管理方式,但由于单台产品成本核算的不准确,财务核算滞后或者失真,也就无法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