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菜

厥菜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蕨菜蕨菜(5) 蕨菜,为蕨科草本植物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蕨菜是野菜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山野。春季采收,洗净略煮,去涩味用;或晒干,临用前先用开水浸泡或水煮,漂去涩味。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素,被称为“山菜之王”,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

山区蕨菜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间可陆续采收,低山缓坡可稍早,中高山区迟些采收。采收适期宜在蕨菜长出土面约20厘米长,顶叶尚未展开像“拳头状”时为适时采收期。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茎杆纤维素老化影响品质。

形态体征

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

蕨菜的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分布范围

厥菜厥菜蕨菜在我国分布较广,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品种各有特色,一般按产地可分为以下几种:

1、河北承德蕨菜是河北省著名的野生蔬菜,承德地区面积有3.3万公顷以上,主要分面于隆化、丰宁、平泉、宽城等地。全区年产量1000吨,是国内蕨菜主要出品基地。

2、辽宁蕨菜在辽宁省山区都有分布,尤其以东部山区分布广,数量多。主要出口日本和其他家国,国内市场也很畅销。

3、内蒙蕨菜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产区在赤峰市、兴安盟等地,年产量约200吨。当地采摘期在6月份。

4、吉林蕨菜在吉林省内山区均有分布,产量多。每年5月左右开始上市,主要出口韩国,且国内销售情况也很好。

5、黑龙江蕨菜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地带都有分布,多与杂草混生。5月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到6初月上旬即可采收。

6、贵州蕨菜,蕨类植物在贵州分布广,种类多,食用蕨类植物有种左右。其中蕨菜在当地的采摘期为3月中旬至8月。

7、湖南蕨菜,在岳阳山区也有蕨菜分布,像湘阴、汨罗、张谷英等山上都有,

当地春天的时候是蕨菜的采摘期,过了6月左右蕨就成型长大了不能吃。本地的蕨菜分布很散,一般都是农户自己摘些用于食用和招待客人。

8、山东牟平昆嵛山区也有分布,多在雨后生长较快。

9、广西桂林全州山区分布广,种类繁多,尤其杉树林地带多。生长期3月~9月。

10、宁夏固原和甘肃榆中县兴隆山、漳县、渭源等两地分布较多,尤为漳县蕨菜品质更高。靖远县泰和山、哈思山也有大量分布,品质上乘,多销往外地。

11、安徽长江以南,皖南山区内一带较多,野生。当地有加工成咸菜和干的蕨菜。

12、宁夏西吉火石寨及月亮山附近分布广,尤为陡坡上生长的品质更高。

主要价值

蕨菜蕨菜

食用方法

1.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2.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3.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营养价值

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

食疗功效

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滑肠。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 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食用禁忌

1、蕨菜性味寒凉。

2、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3、常人也不宜多食。

植物文化

1. 食用蕨菜始见载于《诗经》:“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蕨薇于首阳山的故事,所以后世以采蕨薇作为清高隐逸的象征。

2. 《尔雅·翼》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儿拳”之句,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此皆指蕨菜。蕨菜产区,群众一般把蕨菜俗呼为“拳头菜”、“拳芽菜”或“佛手菜”,“佛手鱼翅”由此而名,实即“蕨菜鱼翅”。

3. 蕨菜为山珍,入馔历史极其悠久。《诗经·召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 后发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饥,最后都饿死在首阳中。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汉高祖刘邦听说后,非常敬仰,遂下诏请他们下山做官,但他们拒不应诏,继续过其清贫的隐居生活。故商山一带至今称蕨莱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遗》又载:“四皓食芝而寿”,是说这四隐士食蕨而长寿。“四皓”所写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充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优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由此可见,蕨菜有延年益寿的食疗功效。

4. 伯夷兄弟和四皓隐士食蕨的方法,尚有待考证。据《齐民要术》记载,后魏年间,甘肃天水人吃蕨菜的方法是,二月间采集,制成干菜,放到秋冬时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明人吃蕨菜的方法是,采取嫩茎,用灰汤煮去粘液,晒干当菜吃。清人则是用滚水泡软,择去根叶及粗梗,选取极嫩部分,用鸡汤煨熟而食。当代,蕨菜可煮,可烧,可煨,可炖,可炒,烹制方法甚多,菜肴品种不胜枚举。

5. 相传刘邦的儿子刘高有一天出城打猎。突然一阵狂风卷来,把他和他的随从卷到云雾之中。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他被挂在一棵松树上。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他想找回皇宫的路,可是哪里找的到?于是他在树林里转了几天,肚子饿了只能吃点蕨菜充饥。等随从找到他,他已经死去好几天了。太医们从他的身上找出了致死的根源,但为时已晚。从那以后,汉朝人都不食蕨菜。如果不是蕨菜的罪过,那么汉朝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相关菜谱

鸡丝炒蕨菜

原料:蕨菜200克,鸡脯肉100克,干淀粉150克,精盐、味精、料酒、酱油、葱丝、姜丝各适量,色拉油500克(约耗50克)。

制法;

① 将蕨菜洗净用开水焯一下,泡入水中30分钟后取出切为2厘米长段备用。

② 鸡肉切丝,入碗中加盐、味精、淀粉抓一下,炒锅中倒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将鸡丝倒入滑熟,控油备用。

③ 炒锅二次上火,倒入少量色拉油,加葱、姜、料酒、酱油炝锅,同时倒入鸡丝和蕨菜,煸炒片刻即成。

肉丝炒厥菜

腌蕨菜半磅,洗净,用水泡去盐分,切成一寸长的段。里脊肉1/4磅,切丝,加盐,料酒,淀粉拌匀。葱丝姜丝在热油锅中爆香,倒入肉丝,迅速滑散,加蕨菜段煸炒,淋入香油出锅。

面筋炒蕨菜

原料: 蕨菜200克,炸面筋100克,盐、味精、酱油、葱、姜丝各适量,水淀粉50克,香油少许,色拉油30克。

制法:

① 将蕨菜洗净,入沸水中焯熟,人冷水中浸泡半小时,取出后控去水分切为寸段备用。

② 将炸面筋切为细丝备用。

③ 将盐、酱油、味精、水淀粉同入碗中调匀备用。

④ 炒锅上火,倒入色拉油,油热入葱丝、姜丝煸炒片刻,然后将蕨段、面筋丝同入锅中颠炒几下,烹入碗中调料,调味勾芡,点香油后出锅即成。

海米炒蕨菜

主料:蕨菜400克,水发海米50克。

配料:精盐2克,料酒15克,白糖20克,味精2克,生姜10克,水淀粉10克,鸡汤50豪升,辣椒面5克,酱油10克,芝麻油5克,芝麻15克(焙好)。

做法:

1、将蕨菜择去老茎,用开水焯过,切成6cm长断;

2、海米水发后,洗净,放入瓷碗内,加料酒及清水上蒸锅蒸软;

3、生姜去皮,洗净,切成细末,待用;

4、炒锅烧热放入豆油,烧五成热时,投入姜末、辣椒面炸出香味,下入蕨菜略为煸炒后,将蒸好的海米及其汤汁倒入,同时,加入精盐、白糖、酱油炒匀,放鸡汤烧开,待蕨菜舟变软时(不宜过于炒熟),加味精,勾水淀粉薄芡,淋芝麻油,出锅,入盘,撒匀焙好的芝麻即可。

5、注意:未经开水焯过的蕨菜易致癌。

炝炒蕨菜

主料:蕨菜500克。

配料:水发木耳25克、干辣椒3只、清汤25克。

调料:食油50克,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蕨菜去杂洗净,控净水,在沸水锅中焯一下,然后在四五成熟的油锅中过一下。辣椒切成节,炒锅留热油50克,用辣椒节炸锅,随即将蕨菜和调料下入快速翻炒,烹入清汤,出锅装盘即可上桌。

功效:蕨菜具有清热、滑肠、降气、驱风化痰等功效。蕨菜配以木耳,可起开胃、理气、化痰之作用。常人食用可健脾益胃、润肺化痰。

清炒蕨菜

原料:盐渍蕨菜500克,精盐1克,清汤100克,葱姜油50克,姜酒25克。

制法:将蕨菜用清水漂去盐分,去掉根部老茎,洗净头部泥沙,切成8厘米长段。将水锅置旺火上将清水烧开,下蕨菜滚煨2分钟,捞出沥水。炒锅上火烧热,下葱姜油,投入焯好的蕨菜段速炒片刻,下姜酒略炒,加入精盐、味精炒匀,见汤汁将尽净淋少许明油装盘即成。

三鲜炒蕨菜

主料:蕨菜

辅料:土豆丝、辣椒丝

调料:姜、葱、盐、料酒、鸡精、蛋清、清汤、食用油

做法:

1、土豆、少量辣椒切成丝,蕨菜洗净用沸水焯一下

2、坐锅点火倒入油,放入姜、葱煸出香味,加入土豆丝、辣椒丝

3、蕨菜、清汤、料酒、盐、鸡精、速炒片刻,出锅时淋上一些食用油即可。

特点:清香味美,别具风格 。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