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并技术

目录导航

技术缘起

传统电除尘器,主要靠颗粒荷电被吸附而脱除,但 1 μm 附近的颗粒物处在场荷电和扩散荷电混合区,其荷电能力很差,难以去除。

交流凝并原理

超细颗粒物的凝并技术主要有: 声凝并、 电凝并、磁凝并、热凝并、湍流边界层凝并、光凝并和化学凝并,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电凝并。

电凝并是通过增加细微颗粒的荷电能力, 促进微细颗粒以电泳方式到达飞灰颗粒表面的数量,从而增加颗粒间的凝并效应。在外电场中,微, 促进微细颗粒以电泳方式到达飞灰颗粒表面的数量,从而增加颗粒间的凝并效应。在外电场中,微粒内的正负电荷受到电场力的排斥,吸引而作相对位移。尽管位移是分子尺寸的, 但相邻分子的积累效应就在微粒两侧表面分别聚集有等量的正负束缚电荷, 并在微粒内部产生沿电场方向的电偶极矩。 电场对微粒的这种作用即为电极化作用。 微粒荷电后成为一种电介质,在场强的作用下,其原子或分子发生位移极化或取向极化,产生附加电场, 这种附加电场反过来又进一步改善其极化程序。微粒在电场中被极化而产生极化电荷,无论在非均匀电场,或在均匀电场,粒子的偶极效应将使粒子沿着电力线移动,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使许多粒子沿电场方向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珠串型(亦称链式结构)的粒子集合体。 因此,只要有电场的存在,粒子就会极化,就会有凝并现象发生。而且这种粒子的偶极效应不仅发生在电场空间,形成空间凝并,即使在电除尘器的收尘极板上, 已释放电荷的粒子间仍由于极化作用的存在而凝并在一起。

电凝并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核心是确定电凝并速率(电凝并系数)的大小,其研究目的是尽可能地提高微细尘粒的电凝并速度, 使微细尘粒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凝并而增大粒径,从而有利于被捕集。

在直流、交变电场中的同极性、异极性离子对烟尘具有荷电凝并作用。近几十年电除尘技术在工艺上有了改进一, 并在烟尘荷电凝并机理及方法上也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研究,但就研究的结果来看, 应用于电除尘器的烟尘预荷电装置大多是电除尘器稍加改变而成, 通常是靠增加几个变形电场来实现的,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烟尘荷电凝并与电除尘器体积庞大的问题, 而且仅局限于简单流动, 未考虑在复杂湍流情况下的双极凝并现象。 因此对于亚微米粒子的控制中的电凝并技术, 无论是原理和实验上都应该有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得出最佳工况,以便对除尘器加以更好的改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