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目录导航

批准时间

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1]

一是安全质量,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着力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

二是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格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实现通道畅通、枢纽高效。

三是优化结构,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

四是适度超前,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输需求基础上,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

五是讲求效益,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一体服务。

六是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

七是多元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

八是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运输监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物流效率。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

——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90万公里。

——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运输服务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加强煤运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煤炭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建设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全国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

——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8.3万公里,运输服务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70%以上;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

专栏5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单位 2010 2015
综合交通网总里程 万公里 432 490
铁路营业里程 万公里 9.1 12
复线率 % 41 50
电气化率 % 46 60
公路通车里程 万公里 400.8 450
国家高速公路 万公里 5.8 8.3
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 % 96.6 98
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 % 81.7 90
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 万公里 1.02 1.3
管道输油(气)里程 万公里 7.85 15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公里 1400 3000
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 1774 2214
民用运输机场数 175 230
注:①综合交通网总里程不含民航航线、国际海运航线里程。②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

——完善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集装箱、粮食运输系统,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扩大和优化民用航空网络, 80%以上的人口在直线距离10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

——形成跨区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运输网络。

——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实现中心城区5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全覆盖。

——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发展农村邮政,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值得注意:规划的目标部分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任务部分提出“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专栏6列出快速铁路专栏(“等”字说明只列出一部分,其中包括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是重大突破,因为《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没有提及高铁和快铁,而且在人们重视高铁而不了解快铁的气氛里突出了快铁的重要性。值得了解,此前有的铁路如丹大快速铁路(它批文的时速为160—180公里,后来提高为200规格)已经冠名快速铁路,广义的快速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就如广义的快速列车包括特快列车,但是狭义的快速铁路不同于高速铁路,就如狭义的快速列车不同于特快列车。】

主要任务(节选)

专栏5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单位 2010 2015
综合交通网总里程 万公里 432 490
铁路营业里程 万公里 9.1 12
复线率 % 41 50
电气化率 % 46 60
公路通车里程 万公里 400.8 450
国家高速公路 万公里 5.8 8.3
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 % 96.6 98
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 % 81.7 90
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 万公里 1.02 1.3
管道输油(气)里程 万公里 7.85 15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公里 1400 3000
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 1774 2214
民用运输机场数 175 230
注:①综合交通网总里程不含民航航线、国际海运航线里程。②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

(1)铁路。

建设以连通县城、通达建制村的普通公路为基础,以铁路、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与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覆盖全国的综合交通网络,发挥运输的整体优势和集约效能[1]

1.完善区际交通网络。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建设黑河至三亚、北京至上海、满洲里至港澳台、包头至广州、临河至防城港等5条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天津至喀什、青岛至拉萨、连云港至阿拉山口、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等5条东西向综合运输通道,优化结构、提升能力,形成覆盖全国的区际运输网络。

(2)公路。

科学推进铁路建设。加快构建大能力运输通道,形成快速客运网,强化重载货运网。

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贯通北京至哈尔滨(大连)、北京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深圳及青岛至太原、徐州至兰州、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等“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相关辅助线、延伸线和联络线。强化区际干线,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相结合,扩大快速铁路客运服务覆盖范围。

专栏6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铁路)
01 快速铁路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京沈客专、沈阳至佳木斯、北京至呼和浩特、哈尔滨至佳木斯、郑州至重庆、银川至西安、深圳至茂名、长春至白城、杭州至黄山、上海至南通、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青岛至连云港、九景衢、黔张常、怀邵衡、海南西环、拉萨至林芝等快速铁路,实施成都至昆明、兰州至银川、重庆至怀化、哈尔滨至牡丹江、南昌至赣州、广州至梅州至汕头铁路提速扩能,扩大快速列车开行范围。研究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川藏铁路。
02 煤运通道建设“三西”(山西、蒙西、陕西)地区至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山西中南部至山东沿海港口的煤炭运输通道。加快建设鄂尔多斯盆地、陕西等综合能源基地至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的煤炭运输新通道。强化白音华至锦州等蒙东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实施神朔黄铁路部分路段三、四线扩能工程。加快推进新疆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03 其他铁路建成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建设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敦煌、额济纳至哈密、将军庙至哈密、北屯至准东、白河至东京城等区际干线,实施宝鸡至中卫、干塘至武威、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扩能改造。

加快西部干线建设,强化煤炭运输等重载货运通道,尽快形成功能布局完善、覆盖范围广、通道能力强、技术结构合理的运输网络;建设港口后方铁路集疏运系统,推进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加强改造既有线,配套建设客货运设施。

重点:铁路建设领域,重点是快速铁路,强调在末期达到4.5万公里(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快铁达到近二万公里)。因为温州事故,高铁降温而没作为规划重点,但2014年起高铁建设开始升温。】

【值得了解:规划到可行性报告的批文、到开工建设,有的项目在这两个阶段都可能有变化,其中的快速铁路专栏(“等”字说明只列出一部分),有的规划为快铁的后来降低为时速120的普通铁路如渝怀铁路复线,有的规划为快铁的后来升级为高铁如京沈客运专线,原计划350规格的郑万铁路在此降为200规格、但2014年恢复350规格】

【值得了解:有的人疑惑,怎么十二五交通规划里高铁没有规划里程数,也没有列表?因为,上年即2011年7月出现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及高阻对铁路建设大降标,例如西成高速铁路从时速350公里降低为250公里,2012年的规划对一些高速铁路调低了规格,有的降低为时速250公里以下如郑万铁路,但是2014年一些铁路恢复了高规格。当时高铁大降温,一些工程下马或没有确定,不确定因素严重,对高铁难以规划里程数,难以列表。】

(3)水路。

专栏6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铁路)
01 快速铁路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京沈客专、沈阳至佳木斯、北京至呼和浩特、哈尔滨至佳木斯、郑州至重庆、银川至西安、深圳至茂名、长春至白城、杭州至黄山、上海至南通、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青岛至连云港、九景衢、黔张常、怀邵衡、海南西环、拉萨至林芝等快速铁路,实施成都至昆明、兰州至银川、重庆至怀化、哈尔滨至牡丹江、南昌至赣州、广州至梅州至汕头铁路提速扩能,扩大快速列车开行范围。研究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川藏铁路。
02 煤运通道建设“三西”(山西、蒙西、陕西)地区至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山西中南部至山东沿海港口的煤炭运输通道。加快建设鄂尔多斯盆地、陕西等综合能源基地至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的煤炭运输新通道。强化白音华至锦州等蒙东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实施神朔黄铁路部分路段三、四线扩能工程。加快推进新疆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03 其他铁路建成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建设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敦煌、额济纳至哈密、将军庙至哈密、北屯至准东、白河至东京城等区际干线,实施宝鸡至中卫、干塘至武威、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扩能改造。

(4)民航。

有序推进公路建设。贯通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发挥高等级公路快速通达的效益。

专栏7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公路)
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G103(北京至塘沽)、G104(北京至福州)、G105(北京至珠海)、G107(北京至深圳)、G108(北京至昆明)、G204(烟台至上海)、G205(山海关至深圳)、G212(兰州至重庆)、G213(兰州至磨憨)、G214(西宁至景洪)、G219(叶城至拉孜)、G317(成都至那曲)、G322(衡阳至友谊关)、G323(瑞金至临沧)、G326(秀山至河口)等15条国省干线公路及其他交通拥堵路段的改扩建。

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贯通北京至上海等7条首都放射线、沈阳至海口等9条南北纵向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等18条东西横向线,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

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提升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重点改造“五射、六纵、四横”15条国道及其他瓶颈路段;实施县通二级公路工程,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标准公路;加强省际通道和连接重要口岸、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基地等的公路建设。

(5)管道。

专栏7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公路)
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G103(北京至塘沽)、G104(北京至福州)、G105(北京至珠海)、G107(北京至深圳)、G108(北京至昆明)、G204(烟台至上海)、G205(山海关至深圳)、G212(兰州至重庆)、G213(兰州至磨憨)、G214(西宁至景洪)、G219(叶城至拉孜)、G317(成都至那曲)、G322(衡阳至友谊关)、G323(瑞金至临沧)、G326(秀山至河口)等15条国省干线公路及其他交通拥堵路段的改扩建。

建设城际快速网络。

专栏8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水路)
01 沿海港口建设锦州、唐山、黄骅、天津等港口煤炭装船码头工程及华东、华南地区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建设大连、日照、宁波-舟山、湛江等港口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工程,结合石油石化企业扩能与布局、原油管道建设及油品储备需要,配套建设接卸和转运码头。建设唐山、青岛、日照、宁波-舟山等港口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工程,结合沿海大型钢铁基地布局和铁路新通道,配套建设铁矿石码头。建设天津、上海、宁波-舟山、广州、深圳等干线港及支线港集装箱码头工程。
02 内河水运加快整治上游、中游荆江河段等长江干线及其支流高等级航道,稳步推进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实施京杭运河山东段、苏南段、浙江段等航道升级改造工程。推进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等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工程,嘉陵江的利泽、湘江的土谷塘、赣江的永泰、松花江的依兰和悦来及岷江等航电枢纽工程。

积极发展水路运输。完善港口布局,提升沿海港口群现代化水平,推进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实施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工程。

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港口群规模化、专业化协调发展。推进与区域规划、产业布局相关的新港区开发和老港区迁建。加强港口深水航道、防波堤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1000人以上岛屿客货运交通设施。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促进物流、信息、金融、保险、代理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

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推进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和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相应建设其他地区航道。加快内河主要港口规模化港区建设,发展专业、环保港区。

推进农村交通建设。

专栏8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水路)
01 沿海港口建设锦州、唐山、黄骅、天津等港口煤炭装船码头工程及华东、华南地区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建设大连、日照、宁波-舟山、湛江等港口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工程,结合石油石化企业扩能与布局、原油管道建设及油品储备需要,配套建设接卸和转运码头。建设唐山、青岛、日照、宁波-舟山等港口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工程,结合沿海大型钢铁基地布局和铁路新通道,配套建设铁矿石码头。建设天津、上海、宁波-舟山、广州、深圳等干线港及支线港集装箱码头工程。
02 内河水运加快整治上游、中游荆江河段等长江干线及其支流高等级航道,稳步推进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实施京杭运河山东段、苏南段、浙江段等航道升级改造工程。推进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等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工程,嘉陵江的利泽、湘江的土谷塘、赣江的永泰、松花江的依兰和悦来及岷江等航电枢纽工程。

发展综合交通枢纽。

推进民用航空发展。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空中交通网络运行能力。加强机场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机场布局。

通过建设平行航线、利用新技术等方式,扩能改造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北京至大连、北京至昆明、上海至广州、上海至大连、上海至西安、上海至成都、广州至成都等9条国家骨干航路。加快雷达管制建设,完善以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昆明、武汉、长沙、乌鲁木齐等为节点的区域航路航线。以支线机场和通勤机场为支撑,改善通信导航和航空气象服务,扩大支线航线网络。推进机场密集地区终端区建设,增加繁忙机场进离场航线运行容量。加快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提高保障水平。优化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合理布局和建设飞行服务网点。

专栏9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民航)
新建北京新机场,扩建广州、上海(浦东)、深圳、重庆、武汉、南京、长沙、三亚、乌鲁木齐、海口、沈阳、郑州、哈尔滨、天津、南宁、桂林、长春、宁波、兰州、银川、石家庄等机场,研究建设成都、青岛、厦门、大连新机场。新建苏中、三明、七台河、抚远、白城、五台山、衡阳、巫山、泸沽湖、毕节、夏河、德令哈、石河子、那曲等支线机场,研究建设甘孜、朔州、塔中、亳州、巴中支线机场。建成一批通用机场。建设民航运行管理中心,成都、西安、乌鲁木齐、沈阳等区域管制中心以及上海、广州等终端管制中心。

加快推进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

加快推进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设,完善国际枢纽功能。改扩建繁忙干线机场,积极发展支线机场,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中西部干线机场发展成为内陆航空枢纽。加快通勤和其他通用机场布点,积极稳妥建设通勤机场,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强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机场建设。

衔接内地港澳交通。

专栏9区际交通网络重点工程(民航)
新建北京新机场,扩建广州、上海(浦东)、深圳、重庆、武汉、南京、长沙、三亚、乌鲁木齐、海口、沈阳、郑州、哈尔滨、天津、南宁、桂林、长春、宁波、兰州、银川、石家庄等机场,研究建设成都、青岛、厦门、大连新机场。新建苏中、三明、七台河、抚远、白城、五台山、衡阳、巫山、泸沽湖、毕节、夏河、德令哈、石河子、那曲等支线机场,研究建设甘孜、朔州、塔中、亳州、巴中支线机场。建成一批通用机场。建设民航运行管理中心,成都、西安、乌鲁木齐、沈阳等区域管制中心以及上海、广州等终端管制中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