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锣鼓

太平锣鼓

目录导航

简介

太平锣鼓是流传于溧阳市戴埠一带的传统音乐。经考证,太平锣鼓是1860年太平军驻扎在戴埠地区时流传在当地百姓中的太平军乐。据史料记载,太平锣鼓是太平军出征的战鼓,也是逢年过节、喜庆节日的鼓乐。长期以来,当地百姓把它延续了下来,代代相传,发展、传承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每逢喜庆节日,当地百姓便组队演奏太平锣鼓,可谓:锣鼓一响,万人空巷。[1]

历史

由来

1860年,太平天国时期,侍王李世贤率兵驻扎于戴埠,屯养兵马,抗击清兵,组建的吹打乐队。它以节奏明快、高亢激昂的锣鼓声激励士兵持枪跃马杀向疆场,每逢将士应征出战,身着整齐服装的太平军乐队高举旗帜,排开八字形,鼓手首先敲响大鼓,鼓声阵阵展示出英勇将上整装待发、决胜千里的战斗豪情,当“嘟嘟嘟”召军声起,将士们像离弦的弓箭冲出兵营,奋勇杀向敌群。在激烈的战斗中,太平锣鼓队将战鼓擂得更加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鼓舞了将士的斗志。当将士得胜归朝时,小锣小鼓敲响欢乐的节奏,夹道欢迎浴血奋战归来的将士.庆贺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套太平军传授下来的太平锣鼓,生动形象而又热烈地再现了当年太平军的战斗风貌。太平锣鼓气势磅礴、动人心弦,至今仍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欢迎。每逢重大节日总要演奏一番,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馆藏

上海音乐学院、江苏电视台、常州电视台和南京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先后到戴埠为这套锣鼓演奏录相 太平锣鼓这一难能可贵的古文化,不仅在戴埠民间得到完整的流传,它还以雄浑、高亢的节奏,奏响了戴埠大发展的主旋律。它给戴埠人民带来了“古镇焕发青春,各镇再创辉煌”的坚定信心,它为戴埠大发展摇旗呐喊,为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击鼓助威、为两个文明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

继承发展

此后,戴埠百姓将此锣鼓曲谱加以整理并演出,曾引起国内音乐界及文史界的重视。戴埠中心小学于1996年7月根据口耳相传的节奏加上自主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平锣鼓队。根据孩子们欢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演奏阵容上附之队形变化,在演奏动作上贯以舞台艺术和舞蹈艺术,使太平锣鼓这一艺术瑰宝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1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戴埠小学校长沈海华告诉记者,太平锣鼓的传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成立16年来,在各地庆典会上共演出280多场,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被溧阳市、常州市、江苏省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在央视七套播出。

作为校本课程,戴埠小学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邀请艺术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丰富了太平锣鼓的内涵,增加了舞台观赏性。这已经成为该校的特色项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