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

太平山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太平山太平山太平山历史悠久,拥有多个名称,而不同的名称所指的范围亦有所不同。在地理上和历史上,太平山覆盖龙虎山以东、薄扶林以北、马己仙峡以西的一大片山丘地带。这可以从上环太平山街和山顶各建筑的历史文献中得到印证。后来,太平山的山脚部分被划分为中环和上环,被发展成为中心商业区;山腰部分则被称为半山区,为一高尚住宅区。山顶则成为富有的人士和一些外国领使的居所及豪宅,并于近代则被发展成旅游景点。因此太平山和山顶已差不多成了同义词。

于香港境内,人们多称太平山山顶为山顶(The Peak)或太平山顶。不过一般所理解的山顶范围,地理上并不十分正确。人们多把山顶缆车山顶站一带当做“山顶”。而事实上,山顶站一带为炉峰峡,真正的山顶位于山顶公园。

于地图上,山顶依地势可再被细分为扯旗山(Victoria Peak)、炉峰峡、歌赋山、观龙角和奇力山。

山名演变

据传嘉庆年间海盗张保仔盘踞港岛时,在山下设东西营盘,并利用该峰作瞭望台,看见海上有商船经过,就用旗号通知山下营寨,出动船只去截劫,故称扯旗山。

1842年,香港正式开始受到英国的统治,英国人为宣示主权,因此于山顶悬挂英国国旗,这则是“扯旗山”来源的另一种说法。

后来,英国人以曾担任香港辅政司(任期1868年5月7日-1878年4月4日)的柯士甸(John Gardiner Austin)将该山易名为柯士甸山,再后,又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山,英文名称则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太平山太平山在开埠初期,由于交通不便,要靠轿子上落山,故当时居住山顶的人士不多,1880年代时只有约40户。随后因为山顶景色优美,气温清凉,所以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外籍人士居住。为应付交通需求,山顶缆车于1888年通车。其后于1904年,香港政府立例禁止华人在山顶居住,至1947年才废止。

1867年,当时香港总督麦当奴选址山顶设立避暑别墅,即总督山顶别墅。该别墅曾于1902年重建,但在1930年代起开始停用,更于日治时期遭到破坏,最后在1946年拆卸,只剩下守卫室,原址辟作山顶公园。

此外,1873年,山顶酒店落成启用,酒店经营者即是其后提出兴建山顶缆车建议的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然而,酒店于1938年因火灾焚毁,之后一直未有重建。该处其后成为巴士总站,1989年12月才改建为山顶广场。

旅游看点

太平山风光秀丽,是高级住宅区,也是人们到香港的必游之地。

在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个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香港及维多利亚港的景色。

太平山顶还是观赏香港美妙夜景的最佳去处,其中又以缆车总站附近古色古香的狮子亭和空旷怡人的山顶公园为最佳观赏位置。每当夜幕降临之际,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交相辉映。中环地区,更是高楼林立,壮观无比。太平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成为人们到香港的必游之地。

太平山瞭望台西面有卢吉道小径,沿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此可以俯瞰香港及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山顶设有很多专为游客观景的设备。山顶广场眺望日落景色最为理想。适合郊游远足的港岛径亦从这里开始。后建的凌霄阁也是游人喜爱的去处。

交通路线

从中区花园道可乘山顶缆车(中环码头有巴士15C来往)登山。太平山顶缆车自1888年就开始营运,一百多年来从未出过事故。乘坐缆车从山下到山顶全程1.4公里,只需8分钟就可到达山顶。缆车服务时间从早晨七点直至午夜,每隔十几分钟就发一班车。

门票信息

开关时间:7:00-0:00,每10-15分钟一班,车程7分钟,费用20港币,可使用八达通卡。

旅游贴士

乘坐从中环上山的缆车坐在靠近上车门的那边;乘坐下山的缆车坐在上车门的另外一边车厢,便于沿途观赏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