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

沧州铁狮

目录导航

镇-地理气候

沧州铁狮镇坐落在河北省沧州市东20公里沧县旧州镇。城内面积约430万平方米。

沧州铁狮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864.9小时;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无霜期196天;.风向更替明显、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受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多吹偏南风。全年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550.6毫米;且年内降雨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80%。

最佳旅游季节在春、秋两季。

镇-城镇简介

沧州铁狮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有旧城墙其宽约40米,周长实测7787米。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即浮阳县城。

旧城墙现已残缺不全,唯西、南两侧还有断墙五段。旧城内有铁狮子、铁钱库(出土钱文皆崇宁、大观、政和、宣和通宝等)、铁炉及开元寺等古建筑遗址,地下且富有文化遗存。旧州城曾取名狮子城、卧牛城。

镇-农业发展

民国时期,沧州铁狮镇粮食亩产量很低。不但产量低而且粒小质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耕作制度改间作为连作。50年代粮食平均亩产400~500斤。60年代中期实行了品种改革,改高秆产品为矮脚品种,推广矮脚南特新品种,粮食平均亩产达800多斤。60年代后期,全面推广大种红花,稻田养萍等增产措施,粮食亩产达900~1000斤。1976年镇农科员陈其景(流岐人)率先在沧州铁狮镇引种杂交水稻和秋季制种等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并全面推广。沧州铁狮镇推广的水稻高产模式栽培,配方施肥以及三高一稳等双杂高产攻关。使粮食产量再度跨上一个新台阶。至1992年沧州铁狮镇粮田平均亩产达到1414斤。

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国家商品粮基地示范园区、沧州铁狮镇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和800亩标准农田。国家商品粮基地示范园区、沧州铁狮镇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和800亩标准农田。

沧州铁狮镇农业资源开发形成了“高山蔬菜、畜牧养殖、稻田养鱼、淀粉原料、林果药材”等五大农业综合开发基地。2006年沧州铁狮镇经济总收入6.7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2亿元,税收15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00元。沧州铁狮镇按照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设规模型、特色型、优质高效的山区农业园区。把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观光型、生态型的农业特色;把生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1996年占地65.6亩的沧州铁狮镇扶贫工业区竣工,50余家企业相继进区生产。扶贫工业区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已成为该镇驻外企业的发展基地。河北省智升服装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业生产学生装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设施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被评为市级重点骨干企业、产品免检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AAA”级资信企业,1999年“智开”牌系列校服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

镇-经济发展

2005年沧州铁狮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6亿元,同比增长16.7%;工业总产值34.69亿元,同比增长22.67%;农业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8%;外贸出口交货值7.03亿元,同比增长23.78%,出口总量名列全市第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同比增长12%;税收入库1.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3.84%(其中地税4119.72万元,同比增长22.2%;国税6889万元,同比增长24.69%);财政收入5101.12万元,同比增长16.86%;农民人均收入7181元,同比增长12.4%。沧州铁狮镇经济发展迅速,先后进入了全国千强镇,省教育强镇、体育先进镇、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初级卫生达标单位、“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合格单位,河北省文明城镇。

农业经济

铁狮镇是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镇。农业基础条件优越,机械化水平高,沧州铁狮镇所有农田均实行了农田标准化建设,2005年投入300多万元,开展瑞平塘河治理、13.5公里河道疏竣、5座农业生产桥梁和6个村抛江护岸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效益农业进程加快,产业化经营户达1523户,面积2.65万亩,拥有粮食生产、生猪饲养和农机等合作社10家,已形成商品粮、绿色蔬菜、畜禽养殖和水产品养殖4大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9.89万亩,占瑞安市的三分之一强,总产量达3.56万吨。其中早稻播种面积4.45万亩,占全市早稻总面积的37%,超额完成4495亩;晚稻播种面积4.93万亩,超额完成4334亩。荣获河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重视粮食生产,积极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完成订单粮食2294万斤,超额完成94万斤。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粮食生产一等奖。农技推广成效显著。推广水稻轻型栽培5250亩,水稻专用肥3500亩,病虫规范防治4.93万亩,化学除草 4,62万元,种子消毒4.7万亩;地膜育秧4.93万亩,机割面积 8.83万亩,机收率达85%,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9500亩次;举办农技培训班26期,参训人员达1.1万人次。重视禽流感和狂犬病的防治工作。规模饲养户生猪口蹄疫、猪瘟免疫率和家禽免疫注射率、场地消毒率均达到100%。被市政府评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

沧州铁狮镇共有各类企业1249家,其中规模500万元以上企业99家,个私企业979家,形成了制鞋、机电、机械、服饰、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是重要的制鞋和机电机械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21.25亿元,同比增长35%,占工业总产值的61.25%,名列全市第三位;完成工业性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12.5%,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4600万元的347%,占沧州铁狮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2%。占地227亩的云周工业小区已有7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年产值达2亿元;林洋机电小区首批40亩3家企业正在加紧实施中。沧州铁狮镇拥有省名牌产品、著名商号和知名商标各2个(八达、通力),河北省名牌产品7个,温州知名商标7个,瑞安市名牌商标18个。国家级专利产品6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5个,省级新产品100多个,荣获53项国家专利,高新技术企业8家。三十强企业1家(八达)、星级企业9家。年产能力超1000万元企业83家,其中超3000万元企业20家,超亿元3家(八达、通力、长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创建市级安全生产达标企业9家、“五个一”建设达标村10个,通力、中龙2家公司被推荐为国家级安全生产达标企业。2005年荣获唯一的河北省级安全生产先进乡镇。 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实现工业总产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16.27%;外贸出口交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54.15%;其中自营出口1.67亿元,同比增长146%;税收入库8810.4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国税5527万元,同比增长34.6%,地税3283.4万元,同比增长30.4%。完成技改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1%。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46家,5千万元9家,超亿元1家。新增省级高新企业1家、河北省级4家、瑞安市级2家。开发省级新产品28只,获省名牌产品1只,温州名牌产品 1只,知名商标1只,名牌商标2只。加快云周胶鞋小区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3626.7万元。

镇-自然资源

沧州铁狮镇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金丝小枣。除此之外,还有苹果、鸭梨、葡萄、甘薯,地下蕴藏着石油、天然气;小枣和一大批农副产品是传统的出口商品。

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是沧州铁狮镇的特产树种和支柱产业,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镇基本实现了枣园化。小枣常年产量20万吨,冬枣产量2000吨,产业产值15亿元,约占农业总收入总收入的40%,集中产区枣果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5%以上。枣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金丝小枣皮薄、肉厚、核小、品优味美、营养丰富、驰名中外。沧县金丝小枣因其独特品质,在世博会、中国林业博览会、中国红枣交易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评会上屡获金奖。

镇-旅游资源

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关于铁狮子的确实来历,有许多说法,古今不一。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后来的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件中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长6.1米,身躯宽3.17米。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

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的“狮子王”三个大字。

历代文人都为铁狮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 ,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铁狮装束的铸造工艺也堪称奇绝。身披障泥(防尘土的垫子),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相传这是文殊菩萨佛像的莲座。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一定的书法、考古价值,可惜现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数字依稀可辨认。

铁狮精巧的铸造工艺,系中国铸造工艺的一大珍品。但是,这件总重3万公斤的铁狮是如何铸造的呢?据研究,这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共用范544块拼铸而成。凭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苏联专家到沧州参观考察,当他看到铁狮子威武凛然的形象和豪迈磅礴的气势时,非常钦佩并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工匠的聪明才智。但当他发现由于多年风雨剥蚀,铁狮多处伤残,特别是因下巴损坏残缺影响铁狮造型时,感慨地说:“这样的珍贵文物堪称国宝,如果在国家是要受到加意保护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为它可以引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如何保护这件国宝,当地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令人十分遗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铁狮子开始出现开裂现象。目前铁狮子躯干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缝,由于风雨剥蚀,全身锈蚀严重。省、市文物部门已向全国征集铁狮子“医疗方案”,国家文物局甚至请来美国、英国、日本的专家,专程到沧州研究保护方案。我们期待着修复早日成功,以使铁狮重振雄姿。

交通:铁狮子位于沧州市南28公里处,在沧州长途汽车站乘到旧州的汽车中途下车,下车后向东步行1公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