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

目录导航

项目介绍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这些显得先进的技术和器材是经过多年的改进才获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把自行车骑得越来越快。奥运会比赛项目有追逐赛、计时赛、计分赛、争先赛。赛道主要有直道和弯道。场地自行车项目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运动,比赛的激烈程度、现场的刺激画面足以使观众欢呼、沸腾。当观众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时,往往能营造一种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使得运动员在竞争中更好地发挥挑战精神与顽强意志。

项目历史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自行车运动起源于欧洲。

1790年,法国的西夫拉克伯爵(Comte de Sivrac)将两个轮子装在木马上,人骑在上面用脚蹬地前行,称木马轮。

1816年,德国的冯德 赖斯男爵(Baron Karl von Drais)发明有车把可控制方向的木轮车。

1818年,获英国专利。

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兰(Kirkpatrick MacMillan)制成由曲柄连杆结构驱动后轮的铁制自行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发明前轮大、后轮小,前轮上装有曲柄和能转动的踏板的自行车,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1874年,英国的 劳森(H.J.Lawson)在自行车上采用了链条传动结构。

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J.Starley)使用了滚珠轴承和车闸,并将前后轮改为大小相同。

1888年,英国的邓洛普(John Boyd Dunlop)成功使用了充气橡胶轮胎,自行车至此基本完善。

1868年5月31日,法国的圣克劳德公园举行了自行车比赛,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自行车比赛。

1893年,举行首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

1895年,举行首届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

1896年,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

发展历程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出现的新技术和器材特别多,其中包括首次出现了没有辐条的碳纤维封闭轮组。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英国选手鲍德曼就是凭借赛车技术上的提高为英国获得了自1920年以来的第一枚金牌。鲍德曼的自行车为全碳纤维材料,总重量还不到4.5公斤,并且在很多部件都用上了空气动力技术。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场地自行车再次展开了技术大战,且在项目上也有增加,女子增加了场地500米个人计时赛,男子增加了奥林匹克争先赛、麦迪逊赛、凯林赛。


硬件要求

场地要求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赛须在表面为木质的、周长为250米的圆形场地上进行。 赛车场的赛道为椭圆形、盆状的设计结构。赛道最大的安全速度范围要设计在85km/h至110km/h之间。

在赛道的下部设有占赛道宽度10%的放松道(蓝区)和供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裁判员使用的安全区域。在大于、等于250米的场地上,安全区域总宽度不得小于4米。在蓝区外延20厘米处有5厘米宽的黑线为测量线,场地的大小就是以测量线来测定的。测量线外延70厘米处有5厘米宽的红线为快速骑行线。从场地内沿算起,在场地总宽度的1/3处的蓝线称为摩托领骑线。在计时台前,由中间4厘米黑线和两边34厘米宽的白线组成的宽带为终点线。在直道中央位置的红线为追逐线,在终点线前200米的白线为200米计时起点线。

对于场地照明系统,除了必要的主电力系统外,还必须有应急照明系统。在奥运会比赛期间,要求亮度至少为1400Lux。

电动计时系统包括起跑器、电动计时压条或光电时间探测器和电子显示牌以及成绩处理终端。电子显示牌要能够反映1/1000秒的成绩时间。并且能及时显示运动员的排名、比赛冲刺的得分情况等等。此外,还有记圈牌、电铃为运动员显示完成比赛的圈数。终点有供终点裁决的终点录像系统和使整个场地都能够清晰收听的公共播音系统。[5]

器材要求

早在1920年,场地自行车项目中的争先赛就进入了奥运会。在场地自行车比赛中,选手们戴着各种“奇怪”的头盔,骑着只有一个齿轮、无闸的自行车单独出发,每两名车手出发时间间隔90秒,以最短时间完成全程的人获得冠军。您可别小看了这头盔,这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制造的一种阻力最小的自行车帽,可以提高成绩,减少阻力。因为奥运金牌与银牌之间的差距往往非常细微。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和器材,其中包括首次出现的没有辐条的碳纤维车轮。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英国选手鲍德曼就是凭借赛车技术的提高为英国获得了该项目自1920年以来的第一枚金牌。鲍德曼的自行车为全碳纤维材料,总重量还不到4.5公斤,并且在很多部件上都用了空气动力技术。

除了这些,奥运会场地自行车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比赛的赛道。所有的场地赛都在一个专用的场地内进行,赛道每一圈的长度为250米,赛场内装配有一个木制的圆形坡道,外道要比内道高。

自行车全长不超过185厘米,宽度不超过50厘米,质量不少于6.8千克。车座长度24~30厘米,中轴与地面的距离24~30厘米,自行车前后轮直径必须相同。车轮的直径:最大70厘米,最小55厘米。此外,场地自行车不能使用活飞轮、变速器和刹车装置。

在比赛中,运动员要穿带袖的骑行服和短裤,可以是连体的。短裤的裤边应当在膝盖以上10厘米。在公路比赛中,运动员穿的风雨衣必须是透明的或符合该项目比赛的防雨服。运动员必须戴安全头盔。

通常号码布和号码牌要用白色底板,黑色字样。而且,字体、布底和车牌的大小要符合规则的规定。

主要项目

比赛在赛车场进行。赛车场为椭圆盆形,赛道用硬木、水泥或沥青筑造,赛道周长分400米、250米和333.33米,其中333.33米为国际标准场地。赛道宽5~9米,弯道坡度25~45度。所用自行车应为死飞轮,不得安装变速装置和车闸。奥运会比赛项目有追逐赛、计时赛、计分赛、争先赛。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

追逐赛

分个人和团体项目。

①个人追逐赛 出发时,两名运动员分别位于赛道正中的起、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终点线上,枪响同时出发,互相追逐。在规定的距离内,如后面的运动员追上前面的运动员或与之并排,被追上或并排者淘汰,未被追上,则以到达终点的时间决定胜负。获胜者参加下一轮比赛。

②团体追逐赛 每队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运动员之间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呈梯形队站立,枪响同时出发。如一队的第三名运动员追上另一队的第三名运动员或与之并排,被追上或并列的队淘汰。如未追上,则以各队第三名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判定名次。每队必须有3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方可计算成绩。现奥运会比赛项目有男子4000米个人追逐赛(1964年列入)、4000米团体追逐赛(1920年列入),女子3000米个人追逐赛(1992年列入)。

计时赛

1889年由彼德莱设计。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时间排列名次。比赛时运动员在同一起点单个原地出发,抽签决定出发顺序。出发犯规延后5人重新出发,再次犯规取消比赛资格。以每名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判定名次,优者列前。如成绩相等,则名次并列。奥运会仅设男子1000米计时赛,1928年被列为比赛项目。

计分赛

又称积分赛。比赛前先抽签排列顺序,指定一名领骑者。比赛时由领骑者领骑一圈,到达起点线时,发令员鸣枪,比赛正式开始。每5圈录取前四名计分,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半程和终点计分加倍。若将大部队套圈,则能得到20分。以运动员比赛中的总得分排列名次。奥运会仅设男、女30公里个人计分赛,分别于1984年和1996年被列为比赛项目。

争先赛

又称速度赛。一般排定2~4名运动员同时原地出发,计最后200米的时间,首先通过终点者为胜。男、女1000米争先赛分别于1920年和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设男子个人争先赛、1000米个人计时赛,4000米团体追逐赛、4000米个人追逐赛、 奥林匹克竞速赛、个人计分赛、麦迪逊赛、凯林赛,女子争先赛、3000米个人追逐赛、个人计分赛、500米个人计时赛等18个项目。共有18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其中男子154人、女子34人。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

凯林赛

是一组参赛运动员在摩托牵引完成一定圈数之后,在距离终点前600-700米进行终点冲刺的一项比赛。凯林赛包括第一轮和第一轮复活赛、第二轮比赛、决赛三个轮次。比赛根据运动员积分排名的位置,进行编排分组。出发位置由运动员抽签决定。运动员在追逐线上按顺序并肩排列,当摩托领骑员在快速骑行道接近追逐线时,由发令员鸣枪,比赛开始。随后,由摩托领骑员在快速骑行道上,牵引运动员骑行。速度从30公里/小时开始,逐步加速,达到5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终点线前600-700米的距离时,摩托领骑员离开跑道。运动员进行最后冲刺,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名。

麦迪逊赛

是每队由两名选手组成,完成一定途中冲刺的比赛。根据各队完成比赛的距离和所获冲刺得分的多少决定名次。在250米的场地上最多允许有18个队参加比赛。每队两名选手佩戴相同号码、不同颜色的号码布。每20圈一个途中冲刺。在途中冲刺中,获得第一名的队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追上大团者即获得一圈,被大团追上者即判失一圈。最终排名根据每队完成比赛的圈数和得分多少决定。

公路比赛

公路个人计时赛运动员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单独出发,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优劣排名。该项目在奥运会的比赛距离:男子40~50公里、女子20~30公里。运动员在出发前15分钟到检录处报到,并检查比赛装备。由同一名裁判员扶车。比赛中,运动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领骑。在超越与被超越过程中,运动员不得进入对手左右2米,前后25米的空间。随队车辆也必须服从有关行车规定。如果运动员的车辆出现故障,可自行处理故障或由跟随的器材车进行处理。

公路个人赛

通常选择路面有起伏和斜坡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进行。比赛时,运动员在起点线前集体出发,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顺序进行排名。比赛距离通常为:男子220~250公里、女子100~140公里。运动员必须于赛前15分钟在集合地点进行签到。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之间可以相互配合,进行一些帮助,如转借或者交换食物、饮料、工具和配件。但是,运动员之间禁止互相推行。如发生,取消比赛资格。比赛中行进的队车要遵守裁判员的指挥,只有得到裁判长的批准后,才能超越运动员队伍。运动员的赛车在比赛中如出现故障,可以从本队的器材车、公共器材车上或收容车上获得帮助。奥运会期间,修理或更换车轮或赛车等,也可在固定修车点上进行。补给区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只能由本队工作人员徒步完成。在赛程的前50公里和进入最后20公里后,不得进行补给。奥运会上,补给的时间和地点由国际自盟根据赛道情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山地车比赛

山地车越野赛是运动员在规定的山路赛道上进行集体出发,根据赛道的难度由裁判团来决定运动员所完成一定时间的骑行里程,最终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决定排名的比赛。根据赛道情况,完成比赛的时间应在如下范围内(小时、分):最短最长成年男子2.00 2.15成年女子1.45 2.00出发前,裁判员将根据运动员的排名顺序,通知运动员进入起点选择出发位置。比赛由发令员鸣枪开始。在整个比赛中,除相同状态下的同队运动员可以相互帮助,运动员不得接受赛事规定以外的任何帮助,否则取消比赛资格。裁判团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补给区和修车点位置。补给只能由本队工作人员徒步完成,他们和运动员之间不允许有身体接触。不允许供给者将水瓶、食物直接放置在运动员的车辆上,或放入运动员的衣袋中。未经裁判团的允许,不能向运动员身体泼水,或将水喷洒到运动员所骑车辆的任何部位上。

小轮车比赛

小轮车比赛有计时排位赛、淘汰赛(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3个阶段。男子32名运动员通过计时排位赛成绩分成4组,每组8名运动员,进行1/4决赛,小组前4名晋级半决赛,半决赛分2组,每组8名运动员,小组前4名晋级决赛,决赛共8名运动员。女子16名运动员通过计时排位赛成绩分成2组,每组8名运动员,进行半决赛,小组前4名晋级决赛,决赛共8名运动员。计时排位赛:运动员单发,骑完赛道全程计取时间,比2次,取最好成绩。淘汰赛:每组运动员同时出发,以到达终点先后顺序排定名次,比3轮,名次之和较小的前4名晋级。决赛:运动员同时出发,以到达终点先后顺序排定名次(只比1轮)。运动员赛前要进行赛车和服装检查,并进入到出发集结区。运动员起跑必须按照发令员和电子出发门的声控和灯光提示进行出发。在1/4、半决赛和决赛中,运动员可以根据上一轮次比赛所用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选择当前轮次的出发道次。运动员不得有意令自己身体的任一部分或自行车的任一部分与其他运动员的身体或自行车进行接触,以阻碍对手、超过对方或掩护另一名运动员超过对方为目的。否则,视情节给予违规者警告、降低名次和取消比赛资格等处罚。

赛制介绍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赛项目为:男子:1公里计时赛、个人争先赛(3圈)、4000米个人追逐赛、4000米团队追逐赛、记分赛、奥林匹克争先赛、麦迪逊赛、凯林赛女子:500米计时赛、个人争先赛(3圈)、3000米个人追逐赛、记分赛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设男子个人争先赛、1000米个人计时赛,4000米团体追逐赛、4000米个人追逐赛、奥林匹克竞速赛、个人计分赛、麦迪逊赛、凯林赛,女子争先赛、3000米个人追逐赛、个人计分赛、500米个人计时赛等18个项目。共有18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其中男子154人、女子34人。

比赛规则

场地自行车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展开了技术大战,并且在项目上也有增加,女子增加了场地500米个人计时赛,男子增加了奥林匹克争先赛、麦迪逊赛、凯林赛。

参赛运动员通过资格赛,即行进间出发200米计时赛。然后,根据参赛运动员的资格赛成绩进行分组编排。每组运动员将在250米的场地上骑行3圈。比赛由发令员鸣哨出发,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决定比赛的胜负。

在奥运会比赛中,通过资格赛、1/16赛、1/8赛、复活赛、1/4赛、半决赛、决赛,决出优胜者。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比赛出发位置由运动员抽签决定,内道运动员必须领骑。

从1/4赛开始进行三战两胜制的比赛,即第一战抽内道;第二战内、外道交换位置;第三战重新抽签。

在比赛中,出现以下情况时,裁判员可以鸣枪两响停止比赛:

(1)摔倒;

(2)爆胎;

(3)赛车的主要部件断裂。

赛道分类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直道

木质赛道对铺装以及材料的硬度、刚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每4圈1000米长的赛道,只允许误差50毫米。 老山自行车馆的赛道宽达11米,其中包括7米宽的比赛赛道和4米宽的安全通道,赛道从圆心向外扩散逐渐形成弧形坡度。按照国际自盟的要求,整条赛道的坡度在13度至47度之间。

弯道

椭圆形赛道既有冲刺的直道,又有弯度很大的弯道,可以使运动员完美展现冲刺技术和过弯技术。

计时系统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电动计时系统包括起跑器、电动计时压条或光电时间探测器和电子显示牌以及成绩处理终端。电子显示牌要能够反映1/1000秒的成绩时间。并且能及时显示运动员的排名、比赛冲刺的得分情况等等。此外,还有记圈牌、电铃为运动员显示完成比赛的圈数。终点有供终点裁决的终点录像系统和使整个场地都能够清晰收听的公共播音系统。

观赏指南

场地自行车项目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运动,比赛的激烈程度、现场的刺激画面足以使观众欢呼、沸腾。当观众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时,往往能营造一种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使得运动员在竞争中更好地发挥挑战精神与顽强意志。

“作为场地自行车赛的观众,‘不得要领’是很难真正欣赏到自行车运动的魅力的。”北京奥运会自行车项目竞赛副主任李昕认为,“观众观赛要做到‘有备而来’。预先做好‘功课’,熟悉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观赛礼仪。”

除了了解项目知识,观众还必须了解所观看的是场地自行车的哪个小项,根据小项的不同,关注角度也有所不同。场地自行车项目包括争先赛、个人追逐赛、团体追逐赛、凯林赛、团体竞速赛、记分赛、麦迪逊赛等小项。李昕介绍说,看争先赛时,观众要注意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因为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这种对抗性项目中,运动员的竞速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怎么利用高超的技术夺得一个好的位置很重要。彼此的能力越接近,位置的优势就会越明显。追逐赛的场面更为激烈,运动员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手超越,从而输掉比赛。个人追逐赛变数比较大,开始领先的运动员可能在一瞬间就输掉了比赛。而团体追逐赛展示的不仅是选手的技术水平,还有团队整体战术水平的发挥以及队员之间巧妙的配合方式。记分赛则是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累积得分进行排名的比赛,观众需要仔细观察运动员在每个冲刺圈的得分。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

一般来说,竞争越激烈的比赛,输赢就越有偶然性。对于比赛结果,观众要正确对待,这也是懂得欣赏比赛的重要表现。在李昕看来,对于一场比赛来说,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克敌制胜的手段、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我参加了‘好运北京’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世界杯赛的筹办和举行,这是首次允许职业选手参加的世界杯赛,竞争非常激烈,也给我们的竞赛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李昕特别提到,虽然自行车比赛在中国普及度不高,但很多中国观众都兴致勃勃地出现在赛场上,“可能其中有大部分观众并不懂比赛,但观赛本身就是一个普及的过程。”

“观看场地自行车赛,观众要自觉做到不妨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并保护运动员和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醒观众观赛时不要超越隔离区,也不要冲入场内或赛道,因为运动员在高速状态下容易发生侧滑、摔倒等事故,可能会给周边观众的安全造成威胁。

重要赛事

中国国内

每年按规定举行4场全国性比赛: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中国场地自行车联赛、全国青少年场地自行车比赛。另外,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中设有场地自行车比赛。

国际赛事

世界锦标赛:场地自行车世锦赛的正式比赛项目包括:1公里计时赛、个人争先赛、个人追逐赛、团体追逐赛、凯林赛、团体竞速赛(争先赛)、记分赛、麦迪逊赛、捕捉赛、欧米尼赛。国际自行车联盟各会员均有资格派选手参加世界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

奥林匹克运动会:4年举办一次,所有会员国均可参加比赛。竞赛项目是:争先赛、追逐赛、记分赛、凯林赛和麦迪逊赛。男子(7项):团体、个人争先赛、团体、个人追逐赛、凯林赛、麦迪逊赛、记分赛;女子(3项):个人争先赛、个人追逐赛、记分赛。[6]

代表人物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李慧诗,中国香港女子自行车运动员,2010年夺得亚运会女子计时赛500米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李慧诗夺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凯琳赛铜牌,为中国香港代表团赢得伦敦奥运唯一一枚奖牌。

艾里卡·萨鲁苗艾:前苏联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曾三次创造世界纪录。萨鲁苗艾是苏联八十年代女子自行车名将。原属“卡列夫”队队员(塔林)。1982年被选入国家队。曾在1981年获得苏联青年争先赛、个人追逐赛和团体公路赛三项冠军。1984、1987年获得短程计时赛世界冠军。1987年在200米、500米、1000米三项创世界纪录,1989年再次获得世界冠军,并多次打破由她保持的女子室内200米行进出发世界纪录,是苏联女子白行车运动的明星。

申桂琴:中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亚洲冠军。申桂琴在1987年亚洲锦标赛上获1000米计时赛冠军,1988年在芬兰林尔辛基场地自行车赛上获500米行进出发赛的冠军。

比赛记录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项目,中国队钟天使搭档老将宫金杰,以32.107秒的成绩击败实力强劲的俄罗斯队,并改写了世界纪录,实现中国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21年8月2日,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中,钟天使/鲍珊菊组成的中国队,不仅战胜对手立陶宛队,且用时31秒804,打破了中国队自己保持的31秒928的奥运纪录和世界纪录。[7]

2021年8月2日,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中,中国选手鲍珊菊、钟天使获得金牌。

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自行车项目共将产生18枚金牌,其中场地自行车将产生10枚金牌、公路自行车4枚、山地自行车2枚、小轮车2枚。

场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男子/女子 列入奥运会时间(男/女)

争先赛/争先赛 1920/1992

个人追逐赛/个人追逐赛 1964/1992

团体追逐赛1920

凯琳赛2000

团体竞速赛2000

记分赛/记分赛 1984/1996

麦迪逊赛 2000

场地自行车赛场传捷报李樟煜获中国代表团第2金 在伦敦残奥会场地自行车C1-2-3级1公里计时赛中,中国选手李樟煜以1分05秒021破世界纪录的成绩为中国残奥代表团收获第二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