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

中文名 自体血回输
定义 做手术时,充分利用自身的血液
起始国家 英国
血液供求 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节约用血
方法 预存式、稀释性、回收性
目录导航

原理

做手术时,充分利用自身的血液;用自己的血,给自己做手术。

方法

1、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储血-英语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preserved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preserved auto-blood transfusion/predeposited autotransfusion/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以上各种译法都可以):在进行手术前两周左右,在医师的安排下,进行血液采集、回收以及再利用,并保存在合适的环境下,在手术中适当的时间进行输血。这主要是针对的身体状况良好,血型配对困难以及有严重的输血反应病史的患者。

2、稀释性自身输血(麻醉后开刀前储血-英语:hemodiluted autotransfusion):在患者麻醉后采集一定的血液,同时向患者体内输入晶体以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身体的血液稀释,而维持患者的正常的血容量,手术中流失的是稀释血液而已。

3、回收性自身输血(手术中自体血回输-英语:Salvaged autotransfusion):用血液回收机等设备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输入患者的体内。

依据

异体输血(英语:allogeneic transfusion)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性,同时也不利于身体伤口的愈合。而自体血回输(英语: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utologous transfusion/autotransfusion),不仅可以避免这些危害,同时可以杜绝因为输异血造成的疾病感染。

注意的是:英语: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utologous transfusion/autotransfusion)的前提,患者自身的血液是干净的,没有传染病。

历史

1918年始于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应用广泛。

1970年,美国生产了第一台ATS100自体输血机。

1974年,美国研发的血液回收机Cell Saver问世。

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临床手术中逐步采用自体输血(英语: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utologous transfusion/autotransfusion)技术取代异体输血(英语:allogeneic transfusion technique)。近年来自体输血(英语: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utologous transfusion/autotransfusion)技术在国内手术中应用也逐渐增多,并被普遍关注和接受。例如:心血管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骨科择期手术等病人越来越多地使用自体输血。

同样是手术,如果选择自体输血,只要在手术开始前,把自体血回输的装置连接好,当术中伤口流血时,就用这个装置把流失的血液收集起来,吸入到过滤装置中,很快过滤好,就可以立即回输给患者,十分便捷,可大大降低社会成本。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