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因教堂屋顶坍塌,于1933年将其拆除重建,1935年竣工。新教堂聘请上海著名设计师设计,召请国内著名的惠安石匠、上海泥水匠、温州木匠施工,选用南洋进口的柚木,共耗资32000多两白银。建筑经费全由厦门教徒及旅居南洋的教徒捐资。
三角形山墙上镶有一块椭圆形大理石匾,上镌三行鎏金文字“敬拜真神/大主宰之堂/AD1848”,落款为“耶稣降生一千八百/四十八年/道光廿八”。山墙上方建有八棱形攒尖顶钟楼一座,顶上有红色十字架。钟楼内置1848年始建时购置美国的一口大钟。
教堂系砖石结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礼拜堂主楼面宽16米,进深23.70米。底层为石砌地下室,原为学校教室及礼堂。砖砌礼拜堂居于其上。堂前廊台上有六根高6.50米的白色圆柱,正立面有大门三个,中门两侧分别镶有1933年礼拜堂重建奠基及1935年落成时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所赠石刻两方,一题“中华第一圣堂”,另一题“耶和华驻跸之所”。原石刻毁于“文革”期间,现石刻为1980年重新制作。
该堂除“文革”期间停止活动外,自始至终保持着每周的礼拜事奉。信徒旅居海外几十个国家。
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