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店镇
付店镇地形呈西高东低之走势,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群山巍峨,植被丰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豆类等,山区落差大,水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10座小型水库如高峡平湖,惠泽全镇8000亩农田。
付店镇东连二广、南接311国道的临木快速通道纵贯全境,全镇1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砼路,构筑了一纵三横公路主干道网络。程控电话、微机与全国联网,镇域范围内移动电话无盲区。有线电视、音频广播与市县并轨。电网、水网遍布乡村。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14所,幼儿园1所。卫生室14所,国家甲级卫生院1所。完善的设施,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镇政府投资建有一流的便民服务大厅、休闲广场,并亮化了镇区和镇政府大院。2008年完成了拔菜、牌路、付店、苇元、河庄、泰山、松门等7个行政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全部达到验收标准。
付店镇钼矿石
付店镇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钼、铅锌、铁、铜、石萤、水晶石、花岗岩等二十多个品种,其中已探明钼矿金属储量达到70万吨,远景储量在200万吨以上,是中国最大钼矿。
120平方公里的西泰山原始生态旅游区以山峻、石奇、花艳、水幽享誉四方,每年4月底至5月初,马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是河南省继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之后的又一赏花盛事。150米高的天然炎黄二帝巨像闻名华夏,在2004年旅游资源普查中名列河南省乡镇第一。山林面积达到3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2%。
丰富的资源为付店镇发展矿业、旅游业、菌业三大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003年,付店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紧紧围绕“矿、游、菌”三大产业,加大“三点一线两区”建设力度,突出“强镇富民”两大主题,实现“中州名镇”的发展新思路。
付店镇老大街改造后
一、通组通户道路、排水设施。泰山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2500米,排水设施主干道1500米;牌路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3900米,排水设施160米;拔菜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2800米,排水设施2200米;松门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1500米,排水设施700米;苇元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1500米,排水设施1000米;河庄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0米,排水设施1000米;付店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6000米,排水设施4600米;马庙村:完成通组道路硬化2500米,排水设施400米。
二、安全饮水工程。全镇安全饮水工程有4个村:火庙村、后坪村、银鹿村、马庙村,共投资近20万元,投入人工2500个,全镇四个村的饮水工程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三、沼气建设。2007年县分配任务是740座,已经完成773座。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有效的奖惩措施和督查制度,并组织40余人到各村现场指导,确保了沼气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付店镇农家小院
农户家2002年以来,付店镇党委、政府抢抓小城镇建设这个有利契机,站在“小城镇大战略”的高度,制订了“强化建设,抓好管理,突出经营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功能设施,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培植财源,有力地促进了付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财政收入132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55元。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先后获得河南省“六好乡镇党委”、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洛阳市“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洛阳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洛阳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洛阳市“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洛阳市村村通公路养护“金杯乡镇”等荣誉,2006年9月被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
付店镇西泰山情侣峰
一、西泰山原始生态旅游区
西泰山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山区,属淮河流域北汝河上游,在东经112°8′——112°38′,北纬33°49′——33°21′之间,属外方山系,外方山由嵩县、鲁山绵延至此,景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其突出特点是“山俊、石齐、林密、水碧、花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品种繁多,枝繁叶茂。1999年,经洛阳市计委批准立项(洛阳市计社[1999]22号),随着炎黄峰、情侣峰、会仙峰、石龙沟四大景区的开发,西泰山原始生态旅游区已被列入洛阳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专线和河南省伏牛山生态旅游黄金线的重要景点之一。
二、菌业深加工基地
付店镇食用菌基地
付店镇山林面积达到3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2%。本项目是利用本地区已具备的区域优势、香菇木耳种植基地优势、种植加工技术优势,把香菇木耳从目前的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不但使食用菌加工上档次、上水平,而且充分发掘食用菌食药同源特点。向食品、保健品、药用品方向同时发展。这对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意义重大。如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袋料,成立袋料深加工基地,就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拔菜村(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
拔菜村位于汝阳县城西南部25公里处。省道临木路贯穿全境,全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39个自然村,1038口人,农村经济收入以矿业为主。
200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办的指导下,在县委办和镇党委、政府的倾力帮扶下,拔菜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围绕市、县提出的“四改四化、五有六好”标准,按照汝新农办〔2007〕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常抓人居环境,主导经济依靠矿,远抓林,紧抓牧,抓住种植年年富的工作思路,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投资1.5万元进行了春季村庄绿化,共新植补种绿化树木470余棵;二是出动劳动力500余人次,清运垃圾200余立方;三是新建81个沼气池,完成15户一厕三改任务,使洁净能源使用率达到65%;四是完成通组入户硬化道路300米并建便民小桥一座,投资3万余元完成了2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的改造。五是安排了47户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六是投资3万余元更换了学校的门窗和30张床位;七是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30千瓦的变压器,改善了山区村民照明;八是规划移民搬迁农户72户,现已有32户搬进移阳新区,全部建成后可解决340人生活。
付店镇拔菜村
主要做法:一是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村两委组织全村干群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相认识,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加强领导,积极争取。村两委组建了专门的新农村建设班子,具体参与指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积极向上级及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多渠道筹资,以缓解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之忧;三、建立激励机制。利用多渠道筹集来的资金,对建设好的组、户,在补助资金上适当给予倾斜,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农村建设高潮;四是组建理事会,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村两委有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巩固成果,完善不足,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使本村真正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新家园――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张书礼同志
付店镇
张书礼同志,男,汉族,出生1959年2月,中专学历,现任牌路村村委主任。长期以来,他一直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在农村、农业领域积极创业,并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加快农村脏乱差的治理,美化亮化新家园。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使新农村建设步步推进。二是提高认识,加大整治,实现户户整治。三是区别对待,梯次推进,建立长效机制。四是严格奖惩,动态管理,效果明显。五是目标明确,跟踪督查,及时通报。通过因地制宜,群众为主,分类整治,梯次推进,整体见效的工作思路,使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户容户貌明显改观。
2、加大财力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2008年以来,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村两委共投资5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和新农村美化、亮化工作。一是春季绿化3万棵树;二是村部大院硬化600平方米;三是整修渠道180米;四是亮化
付店镇政府文化大院
汝嵩交接墙106米达230立方米;五是修建休闲广场1500平方米;六是建沼气62座;七是争取省侨办希望小学一所,投资40万元。等等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3、重视农村特色经济,构建和谐新农村。紧紧围绕‘游、菌’二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搞好旅游业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利用林木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袋料食用菌,扩大农民就业面积,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炎黄峰、情侣峰、会仙峰为发展重点,努力打造西泰山旅游区。牌路村共发展家庭宾馆95家,形成袋料加工13家,使牌路村的新农村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总之,张书礼就是那种爱干事的人,干起工作就忘我的人,他立志在他任职三年里,一定要把牌路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