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藓(10)有清肝明目、养心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神经衰弱、精神病、颜面神经麻痹等症。
全株含黄酮类化学物质,可用水煎服或制成药,对心脏抗缺氧甚有效。
【别名】茴心草、茴薪草、铁脚一把伞、岩谷伞
【简介】苔藓类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 (Schwaegr.) Par.,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
【植物形态】矮小草本,高4-7cm。多成片散生;根态茎横走,有多数毛状假根。茎多枝,直立,紫红色。下部叶细小,膜质,鳞片状贴生于茎;茎顶叶绿色,较长大,多层丛集成莲座状,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上部有细锯齿,下部全缘,内卷,中肋长达叶尖。茎顶叶丛中簇生数个孢子体;蒴柄细长,上端弓曲,孢蒴下垂,红黄色,长卵圆柱形,蒴盖凸,有短喙。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
【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外用治目赤肿痛。
【用法与用量】1~3钱;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备注】(1)暖地大叶藓主要含挥发油和氨基酸等,可增加动物冠脉流量,临床对降血压和心绞痛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1 对血流动力学及心肌代谢的影响
用回心草(暖地大叶藓)的醇透液、回心草脂溶性酚和脂溶性酸考察,实验发现,回心草醇透液可使梗死区的返回血流量呈轻度增加,心率减慢,可增加缺血区侧支血管的血流量;心内膜下灌注区与用药前接近,表示醇透液不致使梗死区细胞发生进一步的损害。回心草脂溶性酚可使梗死区的返回血流量仍维持在用药前的水平,跨越侧支血管网压力梯度亦没有改变。但由于明显升高舒张期末梢冠脉压力,致使心内膜下区灌注压增加,表明回心草脂溶性酚可改善缺血区的营养血流。
2 降血压及抗心肌缺血方面的作用
3 降低血粘度作用
4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 对心肌缺血区红细胞聚集性及全血屈服应力的影响
回心草能改善心肌缺血后红细胞表面电荷状况,从而降低其聚集性和全血屈服应力。
大叶藓属植物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显示了显著的疗效,并且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大叶藓属植物,仅有学者对大叶藓中的脂溶性部分进行过研究,发现了三十三碳烷、棕榈酸、甾醇类等,对其他成分及其他种植物均未见报道,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对新药开发及合理的资源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