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No. | 站名 Stops | 线路 Lines |
1 | 榜棚街(位于榜棚街中段)Bangpeng St. (Located in M. Section of Bangpeng St.) | 济南公交K151路Jinan Bus Line K151 |
序号 No. | 站名 Stops | 线路 Lines |
1 | 榜棚街(位于榜棚街中段)Bangpeng St. (Located in M. Section of Bangpeng St.) | 济南公交K151路Jinan Bus Line K151 |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府,一直是齐鲁大地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清时期,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乡试都会在这里的贡院举行,成千上万的学子都会齐聚于此。同时,科举考试也给这座城市烙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很多街道和建筑都和它密切相关。贡院墙根街、榜棚街、状元府……尽管经历了无数次变迁,但通过这些街巷和建筑,我们依然可以依稀找到“古代高考”的一些影子。
据史料记载,山东明清“乡试”每三年在济南贡院举行一次,时间一般固定在该年的农历八月,九月发榜。明清时期的乡试共考三场,每场一般都是三天两夜。考生进入贡院号房,吃住全在舍内,即使是中秋节也不得不在号舍过。
当时士子们考试的地点就在现今的贡院墙根街一带。由于明清学子考试人数逐渐增加,济南的贡院规模也逐步扩大。从省政府大院东侧的大片宿舍区,一直向北到大明湖岸边,都是当年山东学子的“乡试”之所,一排排号舍林立,蔚为壮观。如今,街巷西侧的高大现代围墙依稀还能找到一些戒备森严的感觉,但东侧大片居民楼已经没有一点当年考场旧址的痕迹。
学子们在号舍内以墨笔答卷,因此手写卷称“墨卷”,交卷后墨卷中名字部位被密封,只有号舍的号数显露。在考卷交由阅卷官员之前,要有众多誊录者誊录,避免因笔迹熟识或其他串通手段作弊。朱笔抄写一遍后的卷子称“朱卷”,此后才能交阅卷官评阅。评阅后,主考将选出卷子的号数列出草榜,再以此写“正榜”。
榜棚街 Bangpeng St.有意思的是,写榜先由第六名开始写,最后才由第五名填至第一。至此,夜已更深,红烛高燃,吉语谓之‘闹五魁’。”写榜要先写正榜,再写副榜。清代山东正榜定例录取69人,副榜12人。但副榜上的考生仅仅是表明“考得也不错”的荣誉称号,并不和正榜考生一般待遇。当年发榜之日如同节日,天稍亮,榜棚街即万头攒动,学子们怀着期待的心态在这里看榜。此时,一顶扎制的彩亭,在吹吹打打中被官吏兵丁们前呼后拥从北而来,这个小亭子里就是要发的榜。成绩公布后,上榜者欢呼雀跃,失意者则黯然神伤、郁郁寡欢。因为应考人数太多而取中名额有限,很多人为求得功名连考十几甚至几十年,直至头发花白。《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文采飞扬,但到省城应试却屡次落第,到50岁终于心灰意冷彻底放弃。想必当初他亦曾数次站在街北口的榜棚前无奈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