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货点采购

中文名 订货点采购
性质 采购方式
目录导航

介绍

订货点采购:即根据物料的再订购点安排物料需求计划,一旦存货量低于再订货点即进行补充采购的一种采购方式。

当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或补偿不确定因素。再订货点=采购提前期消耗量+安全库存。

原理

它在采购和库存控制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基本上由它控制了库存量的水平。订货点采购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库存运行中,设定一些订货控制点,进行有控制的订货进货,使得仓库的库存量能在最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实现库存量最小化。项目采购的思想一定要很明确:制定订货控制策略的依据和目的就是最好地满足用户需要,控制的方向是库存量最小化。未来的情况是变化的、不确定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未来实际发生的用户需求量可能与项目采购的预测估计值差别甚大。为了尽量缩小这种差别,需要提高项目采购的预测水平。这就需要深刻地分析掌握需求变化的规律和市场变化的规律。规律掌握得越好,预测就越准,就越能做到“最好地”满足建筑企业需求。严格地说,在这种随机变化的情况下,要做到100%满足建筑企业需求几乎是很困难的。

控制定货,就是控制定货参数。最主要的订货参数有两个,一是订货时机,二是订货数量。订货时机,就是订货点,订货数量,就是订货的批量。订货点采购就是通过控制定货点和订货批量来进行有控制的订货进货,达到既满足建筑企业需要又使库存量最小。

物料条件

订货点采购的前提是物料消耗率与采购提前期不变。

物料消耗率指的是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消耗;

采购提前期是指的是每个物料从下订单到收到仓库所需要的周期。

建立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提前若干天数购入存货,提前的天数就是订货提前期。一般情况下,订货提前期应等于交货天数。提前进货的条件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就是再订货点。一般情况下,在考虑到保险库存时,再订货点(R)的数量应等于交货时间(L)与平均每日需求量(d)之积再加上保险储备量(B)。再订货点模型的表达式为:

R = d x L + B (4 -4 )

这一含有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模型在企业的存货管理和控制中很有用处,是企业应发出订单的一个信号。然而在ERP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到,该公式成立是有条件的,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

计算

以ERP实施实例加以说明,已知制造企业与库存有关的信息如下:

①年需求量为30000单位(假设每年360天);

②购买价格每单位100元;

③库存储存成本是商品买价的30%;

④订货成本每次60元;

⑤公司希望的安全储备量为750单位;

⑥订货数量只能按100的倍数(四舍五入)确定;

⑦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15天;

要求:①最优经济订货量②确定再订货点③存货平均占用资金按照以上的算法,不难得到

①经济订货量=J2*年需求量*订货成本/(单价*储存成本百分数)=2*30000*60/(100*30%)=346}300(单位)

②再订货点=平均日需求X订货天数+安全储备量=30000/36O*15+75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