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灭菌丹
中文别名:N-(三氯甲硫基)酞酰亚胺;2-[(三氯甲基)硫代]-1H-异吲哚-1,3(2H)-二酮;法尔顿;N-(三氯甲基硫)邻苯二甲酰亚胺;N-三氯甲硫基酞酰亚胺;N-(三氯甲硫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福尔培;苯开普顿
英文名称:N-(trichloromethylthio)phthalimide
英文别名:; Folpet; Folpan; Phaltan; 1H-Isoindole-1,3(2H)-dione, 2-[(trichloromethyl)thio]-; 1H-Isoindole-1,3(2H)-dione,2-[(trichloromethyl)thio]-; 2-((trichloromethyl)thio)-1h-isoindole-3(2h)-dione; 2-[(Trichloromethyl)sulfanyl]-1H-isoindole-1,3(2H)-dione; 2-[(Trichloromethyl)thio]1H-iso-indole-1,3(2H)-dion; 2-[(trichloromethyl)thio]-1h-isoindole-3(2h)-dione; 3(2H)-dione,2-[(trichloromethyl)thio]-1H-Isoindole-1; acryptan
CAS:133-07-3[2]
EINECS:205-088-6
分子式:C9H4Cl3NO2S
分子量:296.5576
风险术语:20-36-40-43-50:;
安全术语:36/37-46-61:
熔点:177-180°C[1]
熔点:177-180℃
相对密度:1.74g/cm3
溶解性:practically insoluble
用途:属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粮油作物、蔬菜、果树等多种病害
有机硫杀菌剂(organosulphur fungicide)是最早研制的有机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安全等优点,至20世纪80年代已开发数十个品种,其中常用的有十几个品种,是吨位较大的杀菌剂。1930~1931年,美国Du Pont 公司和德国Bayer公司开发出福美锌(ziram)、福美双(thiram);1943年美国Rohm & Haas公司试制成功代森锌(zineb),50~60年代,有机硫杀菌剂的研制、生产和应用达到鼎盛时期,开发了许多广谱杀菌剂,如代森锰(maneb)、代森铵(amobam)、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铜(mancopper)、代森福美锌(polycarbamate)等;70年代此类杀菌剂占世界杀菌剂市场的首位,后因内吸杀菌剂的发展,其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仍占约20%。有机硫杀菌剂几乎都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在化学结构上是二硫代氨基甲酸的重金属盐或酯,但也有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如硫菌威(prothiocarb)、磺菌威(methasulfocarb)等几个品种。 灭菌丹(folpet),化学名称 N -三氯甲硫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广谱治疗和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1949年由Standard Oil Development公司推广,是一种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杀菌剂,为保护性杀菌剂。可防治葡萄的一些病害,亦可预防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晚疫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斑点病等病害。对鱼高毒性,对蜜蜂及野生生物低毒。已有资料表明灭菌丹能引起细菌基因突变和啮齿类动物多种细胞的肿瘤。灭菌丹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1948 年首次在美国登记上市后,现在已有 200 多种产品包含灭菌丹成分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随着对灭菌丹研究的深入,自 1987 年以来,美国EP A 开始限制灭菌丹及包含灭菌丹成分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文献报道灭菌丹侧链 -S-CCI3 非常活泼,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与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迅速反应,形成一个半衰期很短的中间产物- thiophosgene,可能产生毒性,但其毒性效应需进一步研究。[1]
大白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10g/kg,大白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22.6g/kg。工业品按10000毫克/千克饲喂大白鼠17个月,未见病变或肿瘤;用含100~ 1000毫克/千克药量食物喂大鼠,连续三代对繁殖无不良影响。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其粉尘或雾滴接触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均能使局部受到刺激。鲤鱼TLm(48小时)为0.21mg/L。ADI 为0.1mg/kg。[1]
本品对白粉菌(Erysiphe spp.)、黑星病菌(Venturia spp.)、小丛壳菌(Glomerella spp.)、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spp.)、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spp.)、叉丝单囊壳菌(Podos-phaera spp.)、霜霉菌(Peronospora spp.)、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葡萄孢菌(Botrytis spp.)等都有活性。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的多种病害,且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例如可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麦类锈病、花生叶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炭疽病等。
主要作喷雾使用:按0.1%左右浓度药液喷雾,防治瓜类、蔬菜、葡萄霜霉病、白粉病,马铃薯、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苹果炭疽病、黑星病、白粉病,草莓等的灰霉病等;0.2%左右浓度药液,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花生叶斑病、烟草炭疽病、小稻纹枯病等。用药剂量偏大时,梨、甜樱桃、桃和葡萄的一些品种易生药害。本品除不宜与强碱性药剂和油剂混用外,可与多数常用农药混用。已有若干复配制剂问世,如Trimifol(与铜盐复配),Mycodifol(与敌菌丹复配)等。[1]
50%、75%可湿性粉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