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班·扫马

拉班·扫马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拉班·扫马( Rabban Sauma,1225年-1294年1月10日),或称 巴·扫马Bar Sauma),13世纪 景教教士,著名 旅行家,其足迹东起 北京,西至 巴黎。据 叙利亚文献记载,扫马系 畏兀儿人,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扫马是 汪古人。他实际名为扫马,拉班是叙利亚文“教师”一词的音译。

  扫马生于北京,其父名“ 昔班”,是北京地区的景教 巡察使。扫马30岁时正式成为景教修士,在房山修行,成为远近闻名的修士。不久,一名来自 山西 霍山(今 内蒙古 东胜)的景教徒 马古斯投入其门下,与其共同修行。

  1276年,扫马和马古斯得到 忽必烈的许可,决心踏上朝圣之途,前往叙利亚拜见景教大主教马·登哈( Mar Dinha),并前往 耶路撒冷。经过四年的跋涉,两人经过了 西夏、 和田、喀什、 苦盏、 摩苏尔等地,最终到达 亚美尼亚,但由于耶路撒冷被 埃及占领,无法前行,二人只好折回 巴格达,见到了马·登哈。马·登哈为马古斯改名马·雅 巴拉哈,任命其为 契丹(北中国)景教总管,扫马为巡查总使。但是,在二人刚刚踏上 回程时,马·登哈突然病逝,在接下来的大总管选举中,马·雅巴拉哈因为自身的 蒙古出身,被选为新一任的景教大主教 ,称“马·雅巴拉哈三世”。

  1287年,为与信奉 伊斯兰教的埃及对抗, 伊儿汗国大汗 阿鲁浑要求马·雅巴拉哈派遣使者前往 君士坦丁堡和 罗马,商谈与 基督教世界合作对抗 穆斯林的可能性。扫 马遂奉命出使。

  他首先抵达君士坦丁堡,见到了 东罗马帝国皇帝安德洛 尼卡二世。其后他又前往罗马,不走运的是,当时 罗马教皇何诺四世刚刚去世,其位恰好空缺,无人能给与其明确的答复。于是,扫马又转道前往巴黎,拜见 法国国王 腓力四世,腓力表示愿意派军与 伊尔汗国合作夺取耶路撒冷。接下来,他又在 加斯科涅见到了 英格兰国王 爱德华一世。

拉班·扫马拉班·扫马  1288年,在回程中,他会见了新任的 教皇 尼古拉四世,向其递交了 阿鲁浑的 国书。尼古拉四世则允许其留在罗马过复活节。在此期间,扫马举行了景教 弥撒,受到尼古拉四世的认可,认为“语不同但礼相同”。5月,尼古拉四世通过扫马分别向忽必烈和阿鲁浑 回信,感谢他们对基督教的支持。同时, 尼古拉也承认马·雅巴拉哈为东方基督徒的 主教。

  1289年,扫马回到巴格达,他的出使虽然未能使伊儿汗国同基督教世界建立直接的 军事合作,但是却促使东西方 教会之间建立了直接的交流。不久以后,景教教会正式承认罗马教皇为领袖。1294年,扫马逝世于巴格达。

  扫马出使西方恰与 马可· 波罗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他对于自身旅途的记载,告诉了后人当时 东方世界是如何看待 西方世界的,恰与马可·波罗的记载 相映成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