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禧观位于武功城北郭内,始建时间年代不详。史载,唐太宗祠,在北郭内鸿喜观三清殿后。宋元祐戊辰(1088年),直龙图阁游师雄建。明洪武初都督耿忠重修。流传至今。
按唐记:太宗文皇帝以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有二龙戏门外,三日而去。是京兆府武功县之南,有唐庆善宫,今为慈德寺,乃其所也。北曰报本寺,神尧之旧宅焉。
县图虽载厥事,而祀秩无文。宋图龙阁大学士游师雄慨然兴叹,率里人在报本寺北隅经始庙貌。法大壮以建殿宇,想天日而形塑绘。左右墙壁上,绘贞观朝臣。英姿凛然,仿佛见当时之盛。于是肃严致敬有所,实元祐三年戊辰岁也。
宋崇宁元年(1102年),洛阳赵茂曾被命长邑。一日至祠下,而龙阁公弟师韩语之故,且求以记。
遂记之曰:…昔梁州人侯柏年以廉泉之名,夸其闾里,而史笔书之不遗。矧公肇是祠宇,俾后世识者,以人物称其风气,则追远厚俗之意,岂浅也哉。故论前世治乱之迹,见文皇帝之英杰,因记其祠之者名字云。游公名师雄,字景叔,大宋崇宁元年(1102年)中元日谨记。
观祠前明洪武初都督耿忠重修,而仍图凌烟功臣二十四人于左右壁。其上各书唐史本传,乃更刻太穆皇后传及帝世系,于旧刻帝幸庆善宫诗碑阴。
跋诸后曰:洪武丙辰春,忠钦承上命,领兵万余来关中,悉建屯戍,因驻武功而控制之。武功实有唐太宗诞育之地。山川孕灵,笃生贤圣,信不诬也。暇日寻访故基,得古碑于城南榛莽中,上刻太宗御制诗二首。乃旧立于慈德寺,而更树于安养堂者。碑阴载顺圣皇后传,岁代绵邈,字画磨灭,殆不可辨。于是感文皇之圣孝,慨盛迹碑有之字沈湮,遂命工重为碑有摹字勒,复置于城北鸿禧观,盖太宗遗像在焉。庶使后人益知所敬,而传之永久云。时洪武丁巳正月十有九日也。
康长公谒祠诗:隋日生灵极,群雄问独夫。八荒归圣历,数语见皇图。李密终潜洛,邹阳肯事吴。瓣香陈閟殿,想像赋悬弧。耿跋亦有对山点窜处。[1]
粤有大宝,圣人守焉。上惟轩羲,传记罔悉。道德乎尧舜,仁义于禹汤。文王有周,大勋集武,而幽厉废之。侯国蜂聚,七雄蚁争,以啗祖龙,而二世亡之。汉乘秦虐,俯首以取。权操与备,因汉弱而攘裂。晋则虚诞不枝,而宋、齐、梁、陈溃垫于夷狄,正统坠绝。有唐阶暴隋以兴,僖、昭寖衰,五代窃据。天开地泰,乃归于有宋之真人焉。顾若相因迭为兴废者,得明主贤臣可取法,有暴君污吏足为戒,皆所以资我圣时为永永无穷太平之治具也。然历观前史,惟其有甚纷乱之患,然后生大英杰之君。故必能措海宇于升平,拯黎庶于涂炭。则汉之高祖,唐之太宗其伦乎。[1]
武功县历史文化遗迹一览表 | |||
陕西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 古遗址 | ◆香尧遗址◆王烧台遗址◆史家遗址 ◆岸底遗址◆郑家坡遗址◆游凤街遗址 | |
古墓葬 | ◆姜嫄墓◆苏武墓◆隋炀帝墓 | ||
古建筑 | ◆教稼台◆武功城隍庙◆武功关帝庙 ◆望仙宫◆报本寺塔◆寺背后塔 |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 保护遗产 | 民俗 | ◆苏慧织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 | |
民间文学 |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 | ||
传统手艺工艺 | ◆普集烧鸡 ◆武功土织布技艺 | ||
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 及其它 | 古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浒西庄遗址◆赵家崖遗址◆浮沱子遗址 ◆三合村遗址◆牛家台遗址◆张家台遗址 ◆苏坊村遗址◆黄家河遗址◆二水寺 |
周 代 | ◆郑尚坡遗址◆焦阳遗址◆小寨村遗址 ◆北湾遗址◆南店子遗址◆任曲(渠)遗址 | ||
其 他 | ◆青龙关◆后稷祠◆阎家遗址 ◆邰封里◆六门堰◆三江口◆庆善宫 ◆长宁邑◆普济渡口◆杨虎城城址 | ||
墓、祠 | ◆商鞅墓◆安禄山墓◆车光倩墓◆苏建墓 ◆苏蕙墓◆靳孝谟墓◆游师雄墓◆苏瑰墓 ◆康海墓◆孙景烈墓◆司马裔墓◆马如墓 ◆苏武祠◆康海祠◆太白行祠◆河道三冢 | ||
建 筑 | ◆小华山◆上阁寺◆龙王庙◆东岳庙 ◆鸿禧观◆毗卢寺◆三清殿◆广元寺(显灵宫) ◆武功金仙观◆烧香台(庵皇阁、望仙宫) ◆绿野书院◆西麓山房◆东里书院◆有邰书院 ◆马家都堂府◆杨虎城公馆◆西农筹建处 ◆新民高等小学◆龙王沟风景区 | ||
亭、驿 | ◆高望亭◆绿野亭◆申明亭◆旌善亭 ◆邰城驿◆长宁驿◆五里铺◆可曾铺 | ||
寺、庙 | ◆客山寺◆睡佛寺◆清凉寺◆印台寺 ◆观音寺◆天花堂◆海潮院◆香山寺 ◆白兔寺◆甘皇殿◆石佛寺◆释化寺 ◆洪教寺◆白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