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使膝关节过伸或过度外展可引起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如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加于股骨,或外力从后向前撞击胫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韧带断裂。
膝关节前脱位常由于过伸引起,必然伤及前十字韧带。如为过度外展引起,可同时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也较常见。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可引起后十字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
ACL断裂多为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强力外展损伤的结果。在非负重下强力过伸可发生单纯ACL损伤膝关节过屈也可以发生ACL损伤。ACL在体部损伤比在股骨髁部附着点和在胫骨附着点要高,胫骨附着点部损伤有时表现为撕脱骨折Kennedy(1974)统计50例以韧带中段损伤最常见占36例(72%),而股骨髁部附着损伤仅9例(18%),胫骨附着点损伤2例(4%)不明3例(6%)笔者近两年来关节镜下修复重建陈旧性ACL损伤30余例除1例胫骨撕脱骨折外均为韧带实质部断裂。[1]
强力外伤时有的患者觉有膝关节内撕裂声,随即膝关节软弱无力,关节疼痛剧烈,迅速肿胀,关节内积血,关节周围有皮下淤斑者常表示关节囊损伤,关节功能障碍。陈旧性损伤患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打软腿(givingway)或错动感,运动能力下降。查体可出现前抽屉试验(ADT)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轴移试验阳性。
ACL自胫骨髁间前区斜向外后上方,呈散开状止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后部,由前内侧束、后外侧束组成,前内侧束较大而牢固,后外侧束较小,ACL的功能是防止胫骨前移,并与侧副韧带、关节囊后部增厚部分一起限制膝关节过伸。ACL在MRI矢状位显示最清楚,T1WI、T2WI均表现为斜行的带状低信号,界限清楚,前缘均光滑,大部分后缘欠光滑。ACL在胫骨附着处的上方存在着脂肪和结缔组织,信号强度较高。韧带在此处分支,MRI常见分支间为高信号,应避免误诊为韧带内信号异常。
抽屉试验:屈膝90°,固定股骨,检查者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如前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如后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
外伤史和明显的膝部体征,结合X线、MRI检查,一般诊断难。少数患者因急性损伤疼痛,股四头肌保护性痉挛,前抽屉试验阴性,需在麻醉下进一步检查。
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镜检查,冲净积血,可见ACL断裂端出血或小血块凝集,滑膜下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貌似正常,但其长度及张力异常,可提示本损伤的可能性。膝关节X线检查,可显示胫骨髁间隆凸,骨折内外应力,检查时可见一侧关节间隙加宽。
1.Lachman试验
患者平卧,屈膝15°~20°,足置于床上。检查者一手抓住患者的股骨下端,一手抓住胫骨上端做方向相反的前后推动。如有超过健侧的向前移动,则应视为阳性。但必须注意区别是否从后沉位拉回正常位,抑或确为前移。此试验原意为检测前移,以明确ACL,尤其是有利于判断ACL的前内束或后外束损伤。
2.膝关节X线检查
可显示胫骨髁间隆凸撕裂骨折,内、外翻应力检查时,可见一侧关节间隙加宽。偶尔可见Segond骨折。
3、MRI检查
急性期MRI检查确诊率可达5%以上,慢性期由于体征明确,MRI检查并非必要。
十字韧带损伤的43例病例中,MRI发现33例34条有损伤,其中单纯ACL损伤25例,单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7例,1例ACL和PCL均有损伤。26条ACL损伤中,部分撕裂17例,完全撕裂9例。8条PCL损伤中,部分撕裂5例,完全撕裂3例。33例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中,并发关节囊或髌上囊积液26例,半月板损伤16例,撕脱骨折5例,骨挫伤骨髓水肿7例。
4.膝关节镜检查。 [2]
以下两种情况时抽屉试验也可出现阳性反应,需作鉴别。
1膝的前外旋不稳:主要是由国肌腱受伤造成的,鉴别的方法是将足稍外旋,再检查。
2膝的前内旋不稳: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可出现,鉴别的方法是将小腿内旋后再作检查。
少数患者可并发关节内骨折或撕脱骨折。
第1个机制是膝超屈曲时,前上胫骨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在竞技运动中,这一机制少见,但是它最能准确地描述伤者受到的跪撞力量;第2个机制是膝超屈曲时,胫骨没有损伤,股骨受到向下的外力。第3个机制是膝关节受到突然的超伸展。这个机制通常会引起韧带和半月板的复合损伤。由于十字韧带损伤诊断方法复杂,十字韧带损伤的发生比率比诊断出来的要多,可能是占到膝关节韧带损伤的20%,被动试验常用于决定损伤的程度。十字韧带损伤可以是单纯性也可以是复合性的。
新鲜十字韧带断裂
十字韧带断裂,或胫骨棘撕脱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应早期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或将撕脱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并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如胫骨棘骨折无移位,可在抽出关节内积血后,用长腿石膏伸膝位固定4~6周,以后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陈旧性十字韧带断裂
手术效果多不满意,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如很不稳定,可考虑用大腿阔筋膜,或用髌韧带的内侧部分,或用附近的肌腱作韧带重建术。近来有报导用炭素纤维作为十字韧带重建材料,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ACL损伤后在急性期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一般认为急性期手术修复重建会加重创伤,造成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差。Noyes等通过大批后期随诊发现,经保守治疗1/3的病人无关节不稳,1/3的病人运动时出现不稳,1/3平时活动时有不稳感,这些都提示ACL损伤早期可先行保守治疗,但ACL胫骨附着点或胫骨附着点撕脱,最好早期手术治疗,这样交叉韧带功能恢复较好。
1.非手术治疗
单纯ACL断裂或不全断裂,可先用长腿石膏固定,患膝于屈曲30°位,注意在石膏成型前将患侧胫骨上端向后推,固定4~6周。石膏固定3天后,开始股四头肌训练。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新鲜损伤的手术适应证是:
①胫骨、股骨止点撕脱骨折者,闭合不能复位应早期手术复位。
②有内侧半月板破裂,伴膝关节交锁,不能自解者,应手术探查。
③膝关节脱位断裂合并PCLLCL断裂,宜早期修复LCL。如PCLⅢ度损伤,则需先重建PCL及后外角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先保守治疗。
(2)ACL修复方法:
①股骨髁附着点撕脱修复:应将韧带的断端重新缝回于股骨外髁的内侧,面偏后方。固定点偏前是易犯的错误,尤其应该将前内束向后方缝合,以使新缝合的位置符合正常的附着位置。
②胫骨附着点撕脱修复:通过自胫骨上端前内侧向胫骨髁间隆凸部钻通隧道,韧带断端缝以固定钢丝,并将钢丝自隧道引出,固定于胫骨上端,前内侧将钢丝拉紧,韧带断端埋植于骨孔后,结扎固定于患膝屈曲30°位。
③韧带实质断裂修复:急性期一般不处理,如按下述处理在韧带实质断端两头分别用Bunnel法,缝合固定,近股骨髁附着点一侧的缝线自胫骨上端骨孔穿出后固定,靠胫骨附着点一侧缝线,自股骨外髁骨孔穿出,固定大多数病人,术后仍有不稳,需再次重建。
④胫骨髁间隆凸部撕脱骨折修复:可用钢丝缝过腱骨,连接部或横穿骨片后,再穿过胫骨前下方骨孔打结固定,术后处理:以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于屈曲20°~30°位。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撕脱骨折缝合者,固定4周,止点撕脱及中部断裂者,固定6周,拆除后练习膝关节活动。由以上各种方法可以看出,ACL断裂部位不同,其修复方法亦异。
在笔者的病例中,以A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用钢丝缝合固定修复组的效果为最好,皆达到优级。韧带附着点撕脱用钢丝缝合修复的结果就不如前者。其原因有二:
①撕脱骨折愈合比韧带愈合快外,固定时间稍短,关节活动功能较早恢复;
②两种方法对韧带附着点的修复不同,如前面解剖所述,韧带中各部纤维的附着点呈一定形式排列,撕脱骨折者,于骨折复位后韧带附着点即完全恢复正常。而撕脱韧带的缝合,虽然附丽部位直视下尚准确,但韧带各部分的排列与紧张度,却很难达到原解剖结构。
3.陈旧性ACL损伤
陈旧性ACL损伤有两种情况:
(1)胫骨髁间隆凸撕脱骨折,由于骨折移位,在膝关节内前部对膝关节活动发生阻挡作用,膝关节伸直受限,对其治疗应行手术切开复位。若撕脱骨折在移位处,并未完全骨性愈合,可以清除骨折凹中的瘢痕。一样用钢丝固定,术后效果仍然很满意,时间久者即使韧带有些挛缩,术中夹持韧带慢慢牵引,屈曲关节,都能使骨折复回原位。笔者如此治疗的晚期病例,膝活动功能都能恢复至优良级。
(2)陈旧性韧带撕脱或断裂,其主要症状为膝关节不稳定,为前直向不稳定或伴有旋转不稳定,膝关节活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