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数据很多,但对当事人测试案例不到100个。这也是我要到明年9月份才开课的原因,期间还要搜集更多不同类型的反应。横向比,这个数据不算落后。按100人算,每测试一个人,我们会设计80道以上的测试题。8000道题的测试,会有8000个不同情绪的微反应。人类共通性的情绪大概有10种,我们掌握近千个微反应作为每一种情绪的案例库,这个数字还可以。
A测前准备
1、测试前一天,将被测试者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信息资料告知姜振宇。
2、测试当天,在一间办公室内,被测试者和姜振宇面对面隔桌而坐,一台高清DV机摄录着被测试者。
B测试过程
问:123除以7等于多少?
答:17.57
视频回放(被测试者表情):眼睛向右看
分析:和数字相关的问题,他全是眼睛向右看。这些题没有必要撒谎的,也撒不了谎,可作为基线反应。
问:你从两个工作单位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个是刊物内容受众面太窄,第二个是单位人浮于事、管理松散混乱。
视频回放:下眼睑紧绷
分析:表现出了轻微的厌恶。下眼睑紧绷,是愤怒或者厌恶的表情。
问:大学作过弊吗?是哪门课?任课老师是谁?
答:有,新闻理论课,任课老师是某某。
视频回放:在回答前两个问题时眼睛正视前方。最后一个问题,眼睛上、下、上地转动,不敢看测试者
分析:回答“任课老师是谁”时,说谎了。眼睛很明显,不太敢正视测试者。
问:目前谈过几次恋爱?
答:两次。
视频回放:下颚微微往前伸出
分析:说谎了。回答时,被测试者特意打断问题,问了一句“包括大学期间吗”。测试问题说得是“目前为止”。他在给自己捏造假信息,拖延时间,打乱正常交流。另外,被测试者下颚特意往前伸,不符合其说话的基线反应。下巴向前伸出是下巴向上抬起的变形动作,表示轻蔑,随便扔出来一个数:你看着办吧,信不信由你。
问:必须说一个你最不满意本单位的地方。
答:没想出来
视频回放:眼睛往下看,眨眼增加,笑容转瞬即逝
分析:被测试人已经想到了,但没说。眼睛往下看,眨眼动作增加是你的撒谎习惯。
C测试结论
姜振宇:被测者有个基线习惯动作,大量没有意义的嘴部动作让我失去了一大半判断标准,只通过眼睛、眉毛的有效信息来判断。通过测试,知道他是一个敏感、内敛、有强烈的自我控制的人。
被测试者:姜振宇老师所说的面部表情,录像中表现得很明显。他对我是否说谎的推断、个人性格的分析都切中要害,拿捏得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