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雀

煤山雀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年
拉丁学名 Periparusater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煤山雀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英文名称 Coaltit
山雀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煤山雀(各亚种)煤山雀(各亚种)(17)煤山雀雌雄羽色基本相似。雄鸟夏羽额、眼先、头顶、羽冠、枕一直到后颈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 颊、耳羽和颈白色,在头侧形成一大块白斑,后颈中央亦有一块大型白斑。背蓝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沾棕褐色,尾羽黑褐色,外翈羽缘银灰色,翅上覆羽黑褐色,外翈羽缘蓝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白色,大翅上形成两道明显的白色翅斑。飞羽褐色,外翈具细窄的银灰色羽缘,次级飞羽具细窄的白色尖端。颏喉和前胸黑色,前胸黑色沿颈侧延伸形成一条黑带与后颈黑色相连;胸污白色,其余下体乳白色或棕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雄鸟冬羽和夏羽相似,但上背灰色稍淡,下体羽色稍深暗。雌鸟和雄鸟冬羽相似。[2]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羽较暗和少光泽,头黑褐色,上体灰橄榄色,后颈中央和翅上白斑亦为黄白色(指名亚种)[2]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黑色。[2]

大小量度:体重♂8-9.5克,♀8-9克;体长♂90-120毫米,♀100-113毫米;嘴峰♂7-10毫米,♀8-9.4毫米;翅♂57-63毫米,♀57-60毫米;尾♂41-51毫米,♀44-50毫米;跗蹠♂15-18毫米,♀15-18毫米。(注:♂雄性;♀雌性)[2]

亚种分化

煤山雀(21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煤山雀西南亚种 Periparus ater aemodius Blyth, 1844
2 煤山雀指名亚种 Periparus ater ater Linnaeus, 1758
3 煤山雀摩洛哥亚种 Periparus ater atlas Meade-Waldo, 1901
4 煤山雀英国亚种 Periparus ater britannicus Sharpe & Dresser, 1871
5 煤山雀土库曼亚种 Periparus ater chorassanicus Zarudny & Bilkevitsch, 1911
6 煤山雀塞浦路斯亚种 Periparus ater cypriotes Dresser, 1888
7 煤山雀土耳其亚种 Periparus ater derjugini Zarudny & Loudon, 1903
8 煤山雀阿塞拜疆亚种 Periparus ater gaddi Zarudny, 1911
9 煤山雀爱尔兰亚种 Periparus ater hibernicus Ogilvie-Grant, 1910
10 煤山雀日本亚种 Periparus ater insularis Hellmayr, 1902
11 煤山雀挂墩亚种 Periparus ater kuatunensis La Touche, 1923
12 煤山雀突尼斯亚种 Periparus ater ledouci Malherbe, 1845
13 煤山雀尼泊尔亚种 Periparus ater martensi Eck, 1998
14 煤山雀高加索亚种 Periparus ater michalowskii Vigors, 1831
15 煤山雀克里米亚半岛亚种 Periparus ater moltchanovi Bogdanov, 1879
16 煤山雀北京亚种 Periparus ater pekinensis Menzbier, 1903
17 煤山雀伊朗亚种 Periparus ater phaeonotus David, 1870
18 煤山雀台湾亚种 Periparus ater ptilosus Blanford, 1873
19 煤山雀新疆亚种 Periparus ater rufipectus Severtzov, 1873
20 煤山雀科西加亚种 Periparus ater sardus Kleinschmidt, 1903
21 煤山雀伊伯利亚半岛亚种 Periparus ater vieirae Nicholson, 1906

[1]

生活习性

煤山雀(21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煤山雀西南亚种 Periparus ater aemodius Blyth, 1844
2 煤山雀指名亚种 Periparus ater ater Linnaeus, 1758
3 煤山雀摩洛哥亚种 Periparus ater atlas Meade-Waldo, 1901
4 煤山雀英国亚种 Periparus ater britannicus Sharpe & Dresser, 1871
5 煤山雀土库曼亚种 Periparus ater chorassanicus Zarudny & Bilkevitsch, 1911
6 煤山雀塞浦路斯亚种 Periparus ater cypriotes Dresser, 1888
7 煤山雀土耳其亚种 Periparus ater derjugini Zarudny & Loudon, 1903
8 煤山雀阿塞拜疆亚种 Periparus ater gaddi Zarudny, 1911
9 煤山雀爱尔兰亚种 Periparus ater hibernicus Ogilvie-Grant, 1910
10 煤山雀日本亚种 Periparus ater insularis Hellmayr, 1902
11 煤山雀挂墩亚种 Periparus ater kuatunensis La Touche, 1923
12 煤山雀突尼斯亚种 Periparus ater ledouci Malherbe, 1845
13 煤山雀尼泊尔亚种 Periparus ater martensi Eck, 1998
14 煤山雀高加索亚种 Periparus ater michalowskii Vigors, 1831
15 煤山雀克里米亚半岛亚种 Periparus ater moltchanovi Bogdanov, 1879
16 煤山雀北京亚种 Periparus ater pekinensis Menzbier, 1903
17 煤山雀伊朗亚种 Periparus ater phaeonotus David, 1870
18 煤山雀台湾亚种 Periparus ater ptilosus Blanford, 1873
19 煤山雀新疆亚种 Periparus ater rufipectus Severtzov, 1873
20 煤山雀科西加亚种 Periparus ater sardus Kleinschmidt, 1903
21 煤山雀伊伯利亚半岛亚种 Periparus ater vieirae Nicholson, 1906

行为习性

煤山雀煤山雀(6)

食物习性

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平时飞行缓慢,飞行距离亦短,但在受惊后飞行也很快。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聚小群,有时也和其他山雀混群。偶尔也飞到空中和下到地上捕捉昆虫。不时发出“zi-zi-zi”声,繁殖期鸣声较为洪亮,尤其在春季繁殖初期鸣声更为急促多变。有储藏食物以备冬季之需的习惯,于冰雪覆盖的树枝下取食。[2]

栖息环境

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刺蛾幼虫、尺蠖蛾幼虫、库蚊、花蝇、蚂蚁、蜂、松毛虫、浮尘子、蝽象、瓢虫、螽斯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蜗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2]

分布范围

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没于竹林、人工林和针叶林,冬季有时也到山麓脚下和邻近平原地带的小树丛和灌木丛活动和觅食,有时也进到果园、道旁和地边树丛、房前屋后和庭院中的树上。[2]

繁养方式

分布于亚美尼亚、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煤山雀分布图煤山雀分布图

动物保护

繁殖期3-5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中,有时也在土崖和石隙中营巢。巢呈杯状,外壁主要由苔藓、松萝构成,常混杂有地衣和细草茎,内壁为细纤维和兽类绒毛,巢内垫有兔毛、鼠毛、猪毛、牛毛和鸟类羽毛。巢距地高1-8m,巢的洞口2-7厘米,内径6-11厘米,深11-38厘米。雌雄鸟共同营巢,雌鸟为主,每个巢10-11天即可筑好。第一窝最早在5月初即有开始产卵的,多数在5月中下旬;第二窝多在6月末7月初开始产卵,有时边筑巢边产卵。每窝产卵8-10枚,卵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白色,密布以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平均为15-×12毫米,卵重平均0.93克,每天产卵1枚,卵多在清晨产出,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也有在产出最后一枚卵后隔1天才开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鸟承担,白天坐巢时间7-8小时,夜间在巢内过夜。白天离巢时还用毛将卵盖住,有时也见雄鸟衔虫进巢饲喂正在孵卵的雌鸟,孵化期13-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7-18天,6月中旬幼鸟即可离巢,出巢后常结群在巢附近活动几天,亲鸟仍给以喂食,随后幼鸟自行啄食。[2]

煤山雀饲养主要就是用一个小笼子,而且要适当把它们放出来飞翔,山雀都喜欢洗澡,所以要找一个器具供其洗澡。水不能放太多,也可以用浇花的喷壶浇,冬天不要这样做,容易感冒。饮食用干净的饮水,再加上一些面食。主饲料;玉米份3份,绿豆粉或黄豆粉2份,花生粉或核桃份1份,熟蛋黄4份,多维葡萄糖粉少许,以上原料充分混合晾干或入冰箱保存,每日充足供给。每日供小虫几条,水果或青菜。

初养时如果不适应面食,可以把面包虫放在面食上面引诱吃食,让其慢慢适应,不要因为喜欢吃虫子就只喂养虫子吃,这样会容易养死。此鸟比较喜欢水浴,选择天气较好的时候,笼内放以小水盆,鸟会自己水浴。在野外山雀是一种食虫鸟类,是很多害虫的天敌。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词条图册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