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堡
瓦尔特堡坐落在德国图林根州的北部山区,文化名城艾森纳赫(Eisenach)西郊的山颠。瓦尔特堡由德国图林根的绍恩堡伯爵(count of Schauenburg)路德维希·德·史宾格(Ludwig der Springer)修建的,始建于1067年,是欧洲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堡之一。1999年,瓦尔特堡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瓦尔特堡依山而建,以其中世纪罗马建筑风格傲视欧洲。当人们沿着陡峭的山路拾阶而上,攀上山顶,跨过山涧木桥,穿过拱形城门,就进入别有洞天的城堡前院。在这里已没有了远眺古堡时的巍峨,更像踏入了一个古老的庄园:高塔,城墙,水池,长廊,木结构的老屋显得城堡越发古色古香。穿过中门,进入后院,就是城堡的主体建筑和两座中世纪高塔。攀上塔顶,图林根森林风光尽收眼底。在主体建筑内,罗马风格的拱顶房间、小教堂、供吟诗唱歌的大厅,再配以雕刻华丽的石柱、回廊,更让后人惊叹古人的建筑技艺和智慧。
关于城堡的命名有一个传说,路德维希打算建堡时,当他来到这里,第一眼看到这个魅力而险要的小山时,他说:“Wart', Berg--du sollstmir eine Burg werden! (等一下,山麓你将成为我的城堡(burg)!) 德文的Wart为等待之意,于是,瓦尔特堡(Wartburg) 就问世了。 八百多年的历史表明,瓦尔特堡是一座几乎没有遭到破坏的中世纪城堡,1999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
路德维希·德·史宾格的长子路易一世(Louis I)于1131年被德国国王苏普林堡的洛塔尔(Lothair of Supplinburg)晋升为图林根伯爵。此后,直到1440年,瓦尔特堡都是图林根伯爵的驻地。匈牙利公主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Hungary)1211年4岁时就来到瓦尔特堡,1220年14岁时与图林根伯爵路易四世(Louis IV,Landgrave of Thuringia)成婚,在此居住至1228年(她的丈夫于1227年去世)。此后,伊丽莎白伯爵夫人成为教会慈善医院的创建人和护士,散尽家财帮助贫民。1231年,年仅24岁的伊丽莎白香消玉殒,1235年被教廷封圣。据记载,在她身上曾发生129项神迹,在伊丽莎白公爵夫人去世后4年的1235年,天主教教皇为她封圣。伊丽莎白夫人在中世纪对社会保障的实践和对底层民众的善举,仍然影响着德国社会。
在1521至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瓦尔特堡躲避教皇和皇帝的追捕。在城堡中,他将圣经新约全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而且由此奠定了德国统一语言文字的基础。瓦尔特堡里还陈列着当时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和工作室。还有大文豪歌德当时也是瓦尔特堡的常客,后来城堡的部份修复还是按照当时歌德的绘画而进行的呢。
德国人以瓦尔特堡为骄傲,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曾把她作为样板,歌剧大师瓦格纳还曾把她的故事搬上舞台。
瓦尔特堡不仅因为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的足迹,让后人缅怀,更因它是中世纪古城堡建筑而著称。瓦尔特堡这座千年古堡,记录着德意志民族的历史,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让游人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