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全球已有英国、欧盟、美国、韩国、台湾地区等12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地区正在积极发展碳标签制度。中国大陆地区在2018年开始推动“碳足迹标签”计划,《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标签评价规范》、[2]《LED道路照明产品碳标签》团体标准正式发布,[3]确定中国大陆首例电器电子行业先行开启“碳足迹标签”试点计划。[4]
第1碳足迹:生产生活中直接使用化石能源,如乘坐飞机、发电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第2碳足迹:消费者使用各类商品时因制造、运输等过程间接产生的隐藏在商品中的二氧化碳的消耗量
中国碳标签以圆形标志为基础及绿叶组成的图案,代表着保护或无限。
碳标签,根据所标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选择购买低碳产品,鼓励消费行为的改变。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CLCA)牵头组织制定的《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的团体标准,11月15日在湖北武汉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CEESTA)、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及国家低碳认证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2018电器电子产品碳标签国际会议,同期发布《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标签评价规范通则》团体标准。确定中国首例电器电子行业“碳足迹标签”试点计划。并将由独立于制造厂、销售商和消费者的社会第三方机构执行,受政府监督管理,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2021年,1月13日,我国首个“企业碳标签”项目在邹平市山东创新集团启动。企业将在产品标签上标示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引导低碳消费。邹平以此为契机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