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岗公园位于广州市新塘镇国际牛仔城附近,石新路以东、107国道以北 四望岗公园位置图 。
几百年前,四望岗古木茂密,山花烂漫。登上岗顶,眼前东江若练,缓缓西流;举目四望,更见田园阡陌,河涌纵横。四望岗因此得名。昔日,山里有一座名叫“皆山寺”的寺庙。寺内亭台楼榭,书斋画廊,花园曲径,雅致而清幽;寺外满山青松丹荔,遍野奇花异草,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遍野奇花盛开的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是一个另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四望岗前寺庙和尚耕种过的田地仍保留着“和尚田”的土名,多少还留下一点历史的印记以外,又有多少人会知道它曾经有过天天游人如织,日日暮鼓晨钟的岁月呢?人们可以遗忘四望岗曾是文人雅士聚集的游览胜地;然而人们却不会忘却四望岗曾是历史上著名的荔枝产地;四望岗荔枝曾为新塘、为增城创造过历史的辉煌。
四望岗的荔枝在清代亨誉盛名,来由还得从明代说起:明代嘉靖年间,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的增城人湛若水结束仕途生活,取道江、浙、闽返回故乡沙贝。当他在福建仙游枫亭品尝荔枝时,发现了一个优良的品种,便怀核而归,让乡人在四望岗里培育。经过一代又一代乡人的精心栽培,四望岗一带很快就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枝林;而且沙贝的山岗土岭,基围田埂,处处都是荔枝,出现了“家种荔枝三百树,年年果熟问收成”,“凤卵龙丸多似谷,村村箫鼓庆丰年”〔清/谭莹《岭南荔枝词》〕的兴旺景象。四望岗培植出来的荔枝清甜多汁,高产易种,很快被推广至岭南各地,从而结束了岭南只产早熟酸荔枝的历史。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尚书湛若水,就把这种荔枝称作“尚书怀”。“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屈大均诗〕。四望岗尚书怀出名了。
2002年夏天,当一颗增城挂绿荔枝拍卖出55.5万元的消息使国内外媒体为之震惊和躁动的时候,这颗天价荔枝的得主——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有限公司正在挂绿荔枝的原产地四望岗密锣紧鼓地建设“中国牛仔服装第一城”。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以如此高的价格拍下这颗荔枝时,公司的代表响亮地回答:“我们拍下的并不是一颗单纯意义上的荔枝,而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响亮品牌;我们要利用这一效应,把牛仔服装造到象挂绿荔枝一样,永远驰名于天下。”
据公园规划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望岗公园将以“一岗、两带、三区”的景观结构呈现。 “一岗”:四望岗山体制高点。将在山顶建设一座四层楼高的四望阁,市民届时登上制高点的四望阁,便可远眺东江,四望新塘,重现数百年前“举目四望,更见田园阡陌,河涌纵横”的美景。 “两带”:牛仔主题景观带与新塘人文景观带。牛仔主题景观带,以反映新塘牛仔文化,西部印象为主题,通过园林雕塑,悬壁艺术,烘托牛仔城;新塘人景观带,则以岭南大儒——湛若水、新塘榄雕、岭南传统桑基鱼塘的新塘地貌景观及荔乡特色风貌等本土自然文化元素为主题,建成后,市民结伴与友人谈笑风生、拾阶慢行,便可领略新塘沧海桑田的人文发展史。 “三区”:荔乡风貌区、牛仔文化区及休闲文化区。荔乡风貌区将重现旧时荔枝满山之美景,同时起到与灵骨楼区域绿化隔离的作用;牛仔文化区通过特色植被种植的山提背景,表现出牛仔文化主题;休闲文化区以种植反映四季变更,花开果盛的本土植物为主,为周边营造休闲健身的市民公园。 占地8313平方米的新塘文化艺术馆也将座落于四望岗公园,据规划,新塘文化艺术馆将建设牛仔博物馆、电影院、商铺、餐饮及文化配套场所,总造价达2586万元。据了解,新建四望岗公园南入口公园将与文化馆实现无缝结合,相互渗透,达到共生双赢的目的。据介绍,山体生态区步行系统以四个入口为依托,以现成地形为根基,沿四望阁轴线拾级而上,与机动车主入口有机结合。四望岗公园周边还将配置面积达11177平方米的公交车总站和一个公交车中转站,同时公园内配备431个停车位。届时,市民无论乘坐公车或驾车,均可轻松到达四望岗公园,且可无需门票,便可在闲暇时与亲友畅游公园,在一边享受快乐的悠闲时光,一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望岗将成为新塘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根据规划中的主题与定位,四望岗公园将是一个反映新塘人文与牛仔文化的市民休闲公园,而“牛仔文化”、“儒家文化”、“新塘文化”、“荔乡文化”便是公园文化的四大主题。
2015年正式开放。
四望岗公园建设面积约98公顷,设计容量7000人,停车位431个。四望岗公园工程共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政府将投资5000多万,2013年8月动工,全部工程预计2016年完成。为加快推进四望岗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新塘镇特成立新塘镇公园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两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了《新塘镇四望岗公园和万田花园规划建设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进度,大力推进公园规划建设工作。
2015年4月公园一期正式开园。沙贝墙、四望阁、大观四望广场、小荔枝林、主入口广场、甘泉园广场等已向游客开放,目前正在建设主入口广场。公园融合了“甘泉文化”、“沙贝文化”、“荔乡文化”、“牛仔文化”,以“一岗两带三区”的景观结构呈现,体现了新塘的人文景观和地方新风貌。
四望岗公园位于被誉为“世界牛仔之都”的新塘镇政府旁,东侧为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地处东江下游北岸,西与广州市黄埔地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紧密相连,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处于广州、深圳、东莞、香港、澳门、惠州六大城市之间的一块绿洲,交通条件优越,在107国道、广深公路、广园东路、广惠高速、广州北三横等路网贯穿。水路从新塘口岸到香港70海里,至广州25海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公共交通方面:广州公交571a路,571b路;
新塘3路,4路,9路;增城101路,201路,204路。
广州地铁13号线和穗莞深城铁路预计2017年建成,历时13号线新塘站或官湖站,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站将近在咫尺。
清初《广东新语》道: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沙贝,就是今天的新塘。
清乾隆年间《增城县志》载:“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四望岗所产为最”。
四望岗以荔枝亨誉盛名,嘉靖年间,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的增城人湛若水结束仕途生活,从江、浙、闽返回故乡沙贝。当他在福建仙游枫亭品尝荔枝时,发现了一个优良的品种,便带回种子,让乡人在四望岗培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精心栽培,四望岗很快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枝林;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尚书湛若水,就把这种荔枝称作“尚书怀。四望岗尚书怀出名了。
“不须夸署尚书衔,怀核归来味共参,此是白沙真种子,甘泉浸得水枝甘。”清代乾隆年间的两广总督阮元的《岭南荔枝词》一出,从此尚书怀不再挂上尚书的头衔,简称为怀枝。于是,怀枝很炔便成了岭南荔枝最普遍的品种。
增城一年一度的荔枝节始于明朝末年,沿袭至今,已是增城的传统节日。从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正值蝉鸣荔熟时,为期一个月左右。
在荔枝节期间,各地商人游客、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汇聚增城,除了品尝、观赏荔枝外,还可以观看各种民族歌舞表演、体育表演,举行商务洽谈等活动。届时游人如潮,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欲问新塘去,频乘挂绿时。”
“有物于此,合英挺淑。岭海之珍,离支之族……与维岗四望,维时三伏,厥根斯繁,厥实斯熟”。
为四望岗,为新塘大唱赞歌的又何止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和增城知县管一清呢?嘉庆年间番禺崔弼更说,“挂绿出增城沙贝,荔中第一品也”。从此挂绿身价一跃百倍;增城也成了闻名中外的荔枝之乡。
清初,新塘有产业的族群都会从宗产中拿出部分钱财,资助族人在四望岗种植荔枝,因此荔枝发展很快。据说新塘湛氏祖辈在四望岗也有百余棵荔枝,而且还有挂绿。初时,荔熟时节,湛氏祖辈们总会邀请一些族亲世叔共尝岭南佳果,分享四望岗荔枝带来的欢乐。后来,四望岗荔枝巳誉满岭南,挂绿成了珍品,达官贵人都把品尝四望岗荔枝和用荔枝馈赠亲友和奉承上司视为荣耀之事。每年荔枝才开花,官府就派役差到荔枝林看花圈树;象征性地付点定金。荔枝一熟,贪官污吏及其猪朋狗友就鱼贯而来。湛氏祖辈们不但要向他们进贡优质荔枝,还要宰猪杀鸣宴请他们大吃大喝。年复一天,定金越付越少,圈树越圈越大,来人越来越多。树上的荔枝刮光了,湛氏祠堂的积蓄花光了,到后来还要挨家挨户去筹钱。为了免受祸害,先辈们忍痛砍掉挂绿。幸好他们曾在挂绿上驳接过很多新苗,移到各地种植,要不就没有今天的稀世奇珍增城挂绿了。挂绿没有了,可四望岗还有怀枝和其他荔枝,官吏的掠夺依旧不止。最后,湛氏祖辈们连其他荔枝也砍伐了。那年代,砍伐荔枝又何止湛氏祖辈呢?请听听崔弼在《珍帚集》中的控诉吧:“广州荔枝以挂绿为上,增城大墩、沙贝诸村所在多有。开花时,长吏使标志之,岁畏其扰,斧之无遗类矣。”可见,当时果农不堪官吏滋扰而砍伐荔枝的现象十分普遍。嘉庆以后,这种现象更变本加厉,因此四望岗的荔枝越来越少了。到了日寇侵华时,由于煤炭短缺而新塘又靠近铁路,鬼子便以荔枝木代替煤作为火车的燃料,四望岗荔枝更遭到毁灭性的砍伐。谁还能比四望岗更痛楚呢?开始是挂绿被迁走,接着是怀枝遭砍伐,最后所有的荔枝连同根须都被刨光。四望岗怎会料到,当初造福乡梓的荔枝,最终却给乡亲带来祸殃。满身伤痕的四望岗从此进入荒凉空寂的境地,有谁还能看出它曾在荔枝王国里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呢?
月园月缺,冬去春来。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使古老的中国走进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沉寂了数十年的四望岗重新焕发青春。
1988年初,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增城县新塘工业加工区诞生了。四望岗下的丘陵地带,成了工业加工区开发的第一块土地。,连绵的小山岗被推掉,深深的“大王坑”被填平,留着历史记印的“和尚田”也被埋在地下……四望岗走出了荒凉与寂寥的尘封,脱胎换骨地进入了另一个美丽的传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到四望岗;四望岗山下的新塘人便从香港引进第一间“来料加工”的牛仔服装厂。这就是牛仔服装的种子,它象四百多年前的荔枝种子一样,在四望岗脚下的土地发芽繁衍。一间、两间、三间、十间、百间……,牛仔服装厂越开越多了。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制衣小厂到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分工精细的服装公司;从单一的服装生产工厂发展到纺织、染整、印花、洗漂相互配套的大型服装企业。新塘人经过了二十年的辛勤耕耘,终于使当年“岁产千万斛,远销他方”的著名荔枝产地,成了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成了人们公认的“牛仔之乡”。
四望岗听到了这个响亮的回答,新塘人也听到了这个响亮的回答。千千万万人通过几十家媒体也听到了这个响亮的回答。言果必行,年底,一个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牛仔服装城在有过辉煌历史的四望岗建成了。中国首届国际牛仔服装节也在这个新的牛仔服装城广场举行。开幕那天,《羊城晚报》用通栏标题《新塘为国际牛仔节狂欢》报道了这一盛况。金碧璀璨的建筑,千姿百态的服装,青春美丽的模特,使四望岗添上从未有过的绚丽的色彩。2003年初,新塘人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到了“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的金牌;“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把夺目的“牛仔”桂冠戴在钟灵毓秀的四望岗上。
2013年,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增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湛汝松全程参与了四望岗的规划设计工作,他表示,四望岗不仅是新塘城区仅存的一块保留着自然生态的绿地,而且是一个沉淀着新塘浓厚历史文化的小山岗。他认为无论是“怀枝”还是牛仔,都是开放包容的新塘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四望岗公园的设计,以其“带着历史走向现代”的理念,凸显出四望岗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抢救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项目;这是一项落实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民生工程。”
2015年4月,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欧阳卫民,市长罗思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平,市政协主席何鎏辉等参加了四望岗公园开园仪式,并为新塘四望岗公园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