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二羟维生素D3

1,25-二羟维生素D3

中文名 1,25-二羟维生素D3
别称 胆钙化醇
目录导航

生成与代谢

体内的VitD3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也可从肝、乳、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VitD3无生物活性,它首先在肝脏被25-羟化酶催化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25-(OH)-VitD3,然后在肾近端小管1α-羟化酶的催化下生成活性更高的1,25-(OH)2-VitD3。

血液中各种形式的VitD3都与VitD结合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VitD在血中运输。血浆中25-OH-VitD3的浓度为40~90mmol/L,而1,25-(OH)2-VitD3的含量为100pmol/L,半衰期为12~15h,其灭活主要在靶细胞内发生侧链氧化或羟化,形成钙化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入血,从而形成VitD3的肝肠循环,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生物学作用

1、对小肠的作用:促进小肠粘膜对钙和磷的吸收,能够升高血钙,增加血磷。

2、对骨的作用: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①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钙沉积和骨的形成,降低血钙。

②提高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骨的溶解,使骨钙、骨磷释放入血,升高血钙和血磷,但总的效应是血钙浓度升高。

此外还可增强骨钙素(PTH)对骨的作用。

3、对肾脏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磷排出量减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