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特别是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要害”的谈话传开以后,一些批判文章的调门进一步升高,批判范围迅速扩大。1966年1月中旬,中央宣传部收到几篇批《海瑞罢官》“要害”的文章,因对文章中一些上纲很高的提法是否适于公开发表没有把握,于是摘要上报请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2月3日,彭真召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与会人员还有许立群、胡绳、姚溱、王力、范若愚、刘仁、郑天翔等。会议认为,要制定出若干指导方针,把这场讨论置于党中央的领导下,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会后,起草了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后被称为《二月提纲》)。
《二月提纲》虽然也有许多在当时大环境下难以避免的“左”的提法,但主旨是试图对已经出现的“左”倾倾向加以适当约束,引导运动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进行,不赞成把它变为严重的政治批判。《提纲》认为,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大辩论,是"在学术领域中清除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动或错误思想的斗争,是兴无灭资的斗争,即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场大辩论势必扩展到其它学术领域中去。我们要有领导地、认真地、积极地和谨慎地搞好这场斗争"。同时,在学术讨论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学阀一样武断以势压人。要提倡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要有破有立"。"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无产阶级思想逐步地改造旧知识分子,提高革命的知识分子。"《提纲》特别提出,"报刊上公开点名作重点批判要慎重,有的人要经过有关领导机构批准"。“在报刊上的讨论不要局限于政治问题,要把涉及到各种学术理论的问题,充分地展开讨论。如果最后还有不同意见,应该容许保留,以后继续讨论。”《提纲》主要是为了把已开始的对《海瑞罢官》的批判限制在学术范围内。《提纲》还提出,要“警惕左派学术工作者走上资产阶级专家、学阀的道路”。这个提纲,连同所附的七个材料,报送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予以认同。2月12日,《提纲》作为中共中央文件转发全党,要求各级党委“照此执行”。
《二月提纲》的形成,反映了党内相当多数同志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所持的慎重态度。3月28日至30日,毛泽东在杭州3次召见康生、江青和张春桥,指责北京市委和中宣部不支持“左派”,并批判《二月提纲》是“混淆阶级界线,不分是非,是错误的”。3月底,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被指责为包庇坏人,压制左派。于是,彭真和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被停止工作。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