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P晶体

KDP晶体

中文名 磷酸二氢钾晶体
简称 KDP
目录导航

物理性质

磷酸二氢钾晶体,简称KDP,属于四方晶系,点群D4h,无色透明,其理想外形如图1所示。该晶体具有多功能性质。

化学性质

1. 晶体溶解度:

从溶液中生长单晶体,很重要的一个参数是了解物质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绘制得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它是选择晶体生长方法和生长温度区间的重要依据。

2.晶体结晶习性:

取少量纯固体磷酸二氢钾将其配制成未饱和溶液(以溶解度曲线为依据),自然蒸发数日后逐渐达到饱和,此时溶液形成少量晶核,在结晶驱动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外形完整的KDP小籽晶。

3. 单晶培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配置某一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注意控制溶液pH≈4.5)至育晶器中,将育晶器放入恒温槽,用吊晶法准确测出溶液饱和点温度,然后升温至比饱和点温度高出5℃,让溶液恒温隔夜过热,除净结晶中心。选择Z轴方向无缺陷晶片作为生长籽晶,固定于籽晶架上,在稍高于饱和点温度下,放入籽晶,并逐渐降至饱和点,采用降温法按每天一定降温速率(0.4℃/day)从水溶液中培养单晶。

主要用途

取少量纯固体磷酸二氢钾将其配制成未饱和溶液(以溶解度曲线为依据),自然蒸发数日后逐渐达到饱和,此时溶液形成少量晶核,在结晶驱动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外形完整的KDP小籽晶。通过结晶性试验,可观察到晶体为四方柱双四方锥透明单晶,通过理想晶体外形观察,可初步了解晶体的对称性情况。

制备方法

KDP

晶体原料的合成是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过程。其反应方程式为:

K2CO3+H2O=2KOH+CO2↑

H3PO4+KOH→H2O+KH2PO4

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由于KH2PO4在水溶液中存在三级电离,因而溶液中同时存在K+、H+、OH-、34PO、HP-24O、-42POH等离子,在不同pH的溶液中,34PO、HP-2O、-42POH和H3PO4基团所占有的比例不同,在pH=4.5左右,-42POH基团约占有99%,在KDP晶体的合成和单晶生长过程中,选择这样的pH范围是适宜的,-42POH基团作为生长基元之一,基团密度大,吸附在晶体生长界面上的生长基元的平均自由程短,在单位时间内扩散到晶体晶格位置的生长基元数目比其他不同的pH溶液的概率多,因而有利于KDP晶体的生长;在合成过程则也有利于提高产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