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馃

徽州馃

产地 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
中文名 徽州馃
辅料 黑芝麻
目录导航

徽州馃

在徽州的大街小巷,看到最普遍的小吃就是馃子了。可是每到一个地方,馃子的种类、样子却又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样的必备之物——石头。当你看见锅里放个石头是否会觉得奇怪呢?

简介

馃,一个食子旁,自然是一种食物了。其实馃即为饼,南方人称之为馃,北方人称之为饼。故名思议,其必有馅。馃的种类很多,从制作方法到外观还是从馅到口感都十分复杂。徽州一府六县的范围内都是形质不同的。

徽州,即今日的黄山全市外加宣城的绩溪县和上饶的婺源县。我们统称其馃为徽州馃。

馃的分类

“馃”的种类十分繁多,按不同的方法可作大致的分类。

按从生到熟的过程区分

油炸类:油馃。糯米粉各面,做成小饼下油锅炸成。

锅烫类:做好后放在锅内炕熟。如面粉青菜馃、苞芦豆黄馃。

蒸类:白米馃、挂纸馃等。放蒸笼蒸熟。

锅烫加水蒸:徽州叫“汉”馃,即在锅内放少量水,馃贴在锅上部,利用水蒸气和锅的温度同时加热。

锅烫加火焙:先放锅内烫熟,再放明火上焙脆。如猪油苞芦馃。

按粉的不同区分

面粉类:(小麦粉)如面粉青菜馃、油撸粉馃;

苞芦粉类:如汁菜馃、猪油馃;

芦稷类:即高粱米粉,因较粗糙,适合做瞎馃;

乌麦类:即荞麦,粘性差,只能做瞎馃;

米粉类:籼米粘性差,可做蒸馃;糯米太粘,只能包干馅,如芝麻白糖;

按有馅无馅区分

馅馃:如青菜馃,汁菜馃,豆黄馃等;

瞎馃:无馅。有的是包不了馅,如粘性差的粉,只能做瞎馃。

千层馃:先捍面皮,放油、葱花、盐,卷起再摊平。

混合馃:即面和馅和在一起,如野蒿馃,将野蒿烫熟,切碎,加粉一起和,捏成。

按加工方法区分

塌馃:用手工包菜、或拍成馃,如茼蒿菜馃,芦稷馃;

做馃:用手拍、捏成形,如米馃,油馃;

印馃;放印模中印出,如米馃。

按馅料区分

青菜类:如青菜、茼蒿菜、苋菜等;

汁菜类:如汁菜;

豆黄类:豆黄、芝麻等

猪油类;咸猪油切丁;

豆油类:内抹一层油并放盐,卷起摊平;

腌菜类;如腌白菜馃,雪里红馃。

按是否发面区分

死面类:不发酵,包括烫面和冷水和面。

发面类:用酒酿和发酵粉发面,不用馅。

按馃皮区分

面粉馃、米粉馃、苞芦馃(玉米馃)等

详介

漫步徽州城乡街巷,在林林总总的风味小吃中,总不难闻到馃的清香。这种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吃,不仅丰富了徽州饮食文化,而且凝聚着一种深沉而古朴的乡情和亲情。

徽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手捧徽州馃,急急咬一口,问我好不好吃?哈哈,除了皇帝便是我。”这道出了人们对徽州馃的偏爱。徽州馃皮薄酥脆,原料精细,讲究馅的配制。加工时,先将黄豆炒熟磨碎,再将纯肥肉切成肉丁熬至半油状,将豆粉倒入锅内,加入适量精盐拌匀为馅。然后用开水泡菜油调入面粉内揉匀为止。做馃时馅多皮薄,两面再沾上少许炒熟的芝麻,以增加香味,最后用文火烤熟。徽州馃的制作始于明初。据说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与徽商汪某在客栈中相遇品尝了徽州馃,回朝后谈起徽州地方风味时,称赞此馃为食中佳品。徽州游子胡适对徽州馃更是喜爱成痴,曾美其名为“国馃”,融入了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

石头馃冠以石头之名,是因为馃在平底锅里煎烫时,上面压着一块清净的青砖的缘故。青砖是仿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饱尝该馃后赠送给摊主的一枚小印章特制而成。摊主每每“盖印”馃上,证明皇帝曾经吃过,明显地染上了现今广告的色彩。然而青砖的真正功能却是便于馅内油脂溢出,缩短烫熟时间。烧热的青砖压在馃上,油花滋啦啦地冒,香味幽幽地飘。

踏馃,当地人们形容食者被“打三个巴掌都不放”。它以面粉为皮,肉馅有腌菜、熟黄豆粉拌肉丁,干制香椿芽拌肉丁等;爱吃辣味的,另加一些红椒皮或红椒粉;也有吃红豆粉或黑芝麻拌糖作成甜馅的。老年人牙齿不利,可用植物油代水调制面粉为皮,烤出来糯软喷香。烤馃以文火为佳,做成的馃,十天半月不馊。当年徽商外出常备以供途中食用,其间寄托了母亲对儿子,妻子对丈夫的殷殷深情。

徽州乡间田畔,山坡上生长着一种叫野艾的植物,清明前后,正值艾叶萋萋,鲜嫩蓊郁。乡民们将艾叶采回家,剔去叶柄,漂尽涩苦的浓汁后和在糯米粉中。用舂臼锤捣成细米,而后筛滤去叶脉筋络。做馃时用水冲泡,捺匀。做成的馃经旺火蒸半个小时即可食用。馃色绿如翡翠,清香细腻。

金秋时节,正值苞芦(玉米的俗称)成熟。徽州人选用金黄玉米,将其磨成粉,用开水烫后揉成面团,用猪板油加鲜菜和腌雪里蕻为馅,做成小圆饼形,放入平锅烧熟。馃色金黄,外皮焦脆,泛出玉米清香,馅心油润而有脂油香,味道可口,食时若沾些土辣酱,味道更佳,民谣曰:“手捧苞芦馃,脚踩一炉火,除了神仙就数我。”

目 前,安徽黄山市已将馃作为一大地方风味系列产品向中外游客推出,旅游者在赏景之余,还可以一饱馃福,尝一尝黄山名食,做一做食家第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