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流

熔岩流

目录导航

简介

  呈液态在地面流动的熔岩。其温度常在900℃-1200℃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甚至堵塞在火山口内;基性熔岩流动性强,当熔岩来源充足,地势适宜,则流布范围很广很远。

  从火口和裂隙喷出的沿地表呈液态流动的熔岩。其范围视坡度及岩浆的程度而异,熔岩流有的呈狭长的带状,有的呈宽阔、平缓的舌状(见图)。新喷出的熔岩的温度很少超过熔点,按其组分和气体量,介于900~1200℃之间。当熔岩中的气体含量多时,冷却到700℃之前均可流动。基性熔岩黏性低,流动性大,流速取决于坡度,最高可达45~65千米/小时,一般为15千米/小时。酸性熔岩黏滞,流动不远,甚至壅塞于火山口内。当熔岩冷却和凝结,或气体排尽和成泡沫状时,它的黏度增加,运动滞缓。凝固的熔岩在地表形成特殊的形态,最常见的是陆地上的绳状熔岩和块状熔岩,以及水中的枕状熔岩等。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分析地震波发现,美国夏威夷地下的熔岩流可能是在地幔下部形成的。这一发现与传统观点相左,如该推断成立,将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磁场抵御太空射线危害的机制。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为2800多公里,其物质状态至今还不十分明了。据专家推测,火山喷出的熔岩流源自地幔,但熔岩流究竟在地幔的什么位置形成,学术界有不同论断。很多学者认为,熔岩流可能形成于距地表约700公里以上地幔的软流层。

    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河合研志及其研究小组不久前在一份新闻公报中指出,夏威夷群岛有活火山存在,从该地区地幔生成的熔岩流多年来一直在上升。研究小组通过对比地震波的理论波形与实际观测到的波形,研究了2005年至2007年在南太平洋发生的地震,分析了地震波通过夏威夷群岛下方地幔到达北美的观测数据。根据地震波传播难易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推测夏威夷火山的熔岩流形成于该地区地幔下部,即约2500公里至2700公里深处。

灾害

  熔岩流是指从火山口喷溢流出的熔岩,其形成于非爆炸式喷发或者爆炸式喷发熔岩喷泉。熔岩流所到之处,全部毁灭,但大多数情况下因其流速较缓而使人们有一定时间来远离它们。

 

火山喷发,特别是裂隙式喷发,熔岩流经过的地域多,覆盖面积大,造成危害也很严重。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岩浆沿着16公里长的裂隙喷出,淹没了周围的村庄,覆盖面积达565平方公里。造成冰岛人口减少五分之一,家畜死亡一半。

流速决定因素

  熔岩流的速度取决于以下几点:

      1、喷发熔岩类型及其粘度;

  2、其流经的地面坡度;

  3、熔岩流流出的地形环境;

  4、火口溢流速度等。

  玄武质熔岩流可流到火山口以外几十公里远。在斜坡处其前锋的流动速度可达10公里/小时;但在缓坡地带却可能小于1公里/小时,但如果在斜坡地带的沟谷或熔岩通道上溢流时,其主体速度可达30公里/小时以上。火山喷出的岩浆犹如奔腾的钢水,其温度达1 000~1 100℃ ,岩浆粘度小的熔岩流速度快,相反岩浆粘度大则流速慢,因而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流速快,流得也远,常形成熔岩流(1ava flow)或熔岩被;而酸

性岩浆(流纹质岩浆)则流动性差,一般在火山口周围堆积成火山锥。熔岩流既能摧毁也能烧毁所及的各种物质和建筑,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火灾和森林大火。

  1783年冰岛拉基(Laki)火山.从16km 长的裂隙中同时喷出无数的熔岩喷泉 ,形成巨大的熔岩流.大约产生12km 的熔岩,覆盖面积达565km .冰岛五分之一的人口遭殃,一半以上的家畜死亡。

  1944年6月墨西哥帕里库廷火山毁灭了帕里库廷村和圣胡安·德帕兰格里库提诺市.有500余人葬身于熔岩流,昔日繁华的城市只剩下教堂的尖顶尚未被熔岩流淹没。有时熔岩流在流动过程,表层岩浆因冷却快而固结形成硬壳不再移动,而内部的岩浆仍处于高温状态继续流动,当熔岩流间断时,会在固结的熔岩外壳内部形成熔岩隧道。

   如果火山再度喷发时.喷出的岩浆沿熔岩隧道流动,会长驱直人,达到很远的距离。例如,夏威夷Kupaianaha火山自1986年7月连续喷发达5年之久,后期喷出的岩浆在早期固结的熔岩隧道内流动.直达Kalapana海岸,使原来美丽的海滩和富饶的土地变得崎岖不平、熔渣遍野,烧毁165间房屋。通常熔岩流投有火山碎屑流和泥石流来得凶猛,只要加以预防,可以避免其害。

  例如,1991年春天,日本长崎县云仙岳火山爆发.开始产生的熔岩流小,几千名住在附近的居民有机会撤离;后来,熔岩流规模扩大.有35人逃避不及遭岩浆吞投,其中有13名现场采访的记者罹难。

世界最大海底熔岩流

  日本行政独立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在东太平洋海底发现至今为止最大的海底熔岩,该熔岩位于南纬14度、西经112度海域,面积达340平方公里。

  此次发现的熔岩不但改写了海底熔岩流的纪录,而且发现了古典板块构造理论没有记述的地球上最活跃的生成板块的东太平洋海底隆起火山活动。如此大规模的熔岩流是改变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受到了科学家极大的重视。从熔岩流的规模和形态分析,可能是10年左右的短期间内在海洋中喷发巨大的热量和火山气体所致。

 

熔岩有两层含义  

1: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的高温岩浆                                                 

涌出地表的岩浆(熔融状态的岩石)。其温度约为700~1,200℃(1,300~2,200℉),黏滞度从10万倍于水到几乎不能流动的程度。深色的铁镁质熔岩往往形成绳状熔岩和渣状熔岩。绳状熔岩表面光滑,轻微起伏或呈宽丘形。液态熔岩流在具有静态可塑性的表层下面反覆拉曳和褶皱,使地表形状酷似缠绕的绳卷。与绳状熔岩不同,渣状熔岩表面非常粗糙,覆盖一层疏松碎块,两侧各有一大片缓缓流动的熔岩块,中间形成一条宽8~15公尺(米)的窄带。稀薄的玄武岩熔岩流通常含有许多气泡。厚

熔浆

熔岩流的热量能保持很长时间,凝固前大部气体已经逸出,因此所含气泡较少,结构致密。绳状熔岩和渣状熔岩流的化学成分可能完全相同。事实上,熔岩流离开火山口时成分是相同的,而在向下滑动时,绳状熔岩变成了渣状熔岩。黏滞度愈大,坡度愈陡,绳状熔岩变成渣状熔岩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化。安山岩熔岩或中性熔岩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块状熔岩流。与渣状熔岩相似,顶部也布满疏松的碎石,不过形状比较规则,大多数呈多边形,各个侧面相当光滑。熔岩含硅量越大,形成的岩块越碎。显然这种现象是由于气体从正在冷却和结晶的岩浆逸出时导致一系列微爆炸所致。呈液态在地表流动的熔岩被称为熔岩流,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有时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常在900~1200℃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公里。熔岩流的形态取决于多个方面,如熔岩成分(玄武岩、鞍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流量、地形和环境等。

 

2:比喻被压抑的炽热的感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